天天看點

冒着被日軍擊落的危險,區永祥實作人類第一次航拍日全食

冒着被日軍擊落的危險,區永祥實作人類第一次航拍日全食

圖、1941年9月21日,區永祥成功完成人類第一次航拍日全食電影。飛機落地後,他打開機艙蓋, 向地面歡呼的人群揮手。

孫健三/文

1941年9月21日,中國學者實作人類第一次航拍日全食電影的地方,恰恰在日本空軍控制的空域範圍内——甘肅省臨洮縣上空。為實作這一航拍,中國空軍派出戰鬥轟炸機擔任航拍機,二十多架戰鬥機和一個高炮團擔任警戒與保駕。

孫明經的弟子區永祥在5000米高空雲層以上操作電影攝影機,實作了人類第一次航拍日全食電影的壯舉,在我國天文學界泰鬥陳遵妫遺稿《疇界老牛回憶錄》的長篇連載中,有過這樣一段回憶。

冒着被日軍擊落的危險,區永祥實作人類第一次航拍日全食

圖 、孫明經在恩師們的安排下,于1936年拍攝的國防教育電影《防空》的片頭。此片頭中, “防空”二字用飛機圖組成。

曾主持轟動世界的北京猿人發掘、當時擔任行政院院長的大學者翁文灏鼎力支援。當時擔任資源委員會主席,全面負責全國抗日戰争時期物資供應與調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擔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的大學者錢昌照,是1941年中國日全食觀測中決定提供飛機、航空汽油及經費進而使航拍得以實作的決策者,被蔡元培譽為“中國電影學術第一人”。

當時任四川教育廳長的中共地下黨員郭有守博士,是這一次航拍日全食活動的具體組織者和上司人。孫明經是這一次“一定要航拍”“一定要拍攝彩色電影”的提出者。當時擔負全中國電影教育上司責任的魏學仁博士帶領弟子孫明經,成為使當時的電影攝影機可以在高速飛行的飛機上實作對日全食精準拍攝的具體方法的設計者與技術解決者。

冒着被日軍擊落的危險,區永祥實作人類第一次航拍日全食

圖、《天文愛好者》月刊2004年第12期連載的我國天文學大專家、北京天文館首任館長陳遵妫遺稿《疇界老牛回憶錄》。左為該刊封面,右為該文兩小段截文。

在這一次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日全食成功的觀測結果出來後,錢昌照先生看過電影,對于這一成果給予極高評價:“我們中國的科學家和中國空軍合作,冒着可能被日本飛機擊落的危險,在抗日戰争開始後國家各方面最為艱難的條件下,在我國天空成功完成的航拍日全食電影的壯舉,不僅創造了人類天文史上的第一次,也創造了人類航空史上的第一次,還創造了人類科技史上的第一次,這也是人類電影史上的第一次呀!實在是可喜可賀呀!”

陳裕光博士不僅是一位桃李滿天下的成功的大教育家,也是卓有成就的大科學家。1922年,他作為北京師範大學建校籌委會兩位幹事之一,參與了北京師範大學的建校。1923年,北師大成立,他擔任校教務長和理化系主任。學校剛剛成立,校長範源廉不能履職,陳裕光博士以校評議委員會主席身份兩次代理校長的職務,擔起建校與北師大初期發展的重任。

1927年,陳裕光成為今天南京大學前身金陵大學的第一位中國人校長,在任24年,成就卓著。陳裕光博士在看過這部記錄人類第一次成功地航拍日全食的電影後評價說:“自有人類始,我們的祖先就對天有着無限的好奇與神往。自遠古到今天,多少年、多少代,人類對天文的觀測,即便是把天文觀測站或天文台建築到高山之巅,人類對天的觀測,一直都是腳站在地上進行的。這次拍攝的電影記錄了人類依靠科學,不再腳踏大地、離開地球飛到天空上去觀測天文的時代的開始。”

冒着被日軍擊落的危險,區永祥實作人類第一次航拍日全食

圖、1933年,翁文灏(右一)、王世傑(右二,時任教育部長)參加南京金陵大學畢業典禮,和校長陳裕光

孫明經在1991年80歲誕辰時曾對筆者講:今天的人類已經可以到宇宙空間去觀測種種天文現象,可以把巨大的天文望遠鏡安放到太空,也可以把宇航員送到月球上去直接觀察,還可以把觀測器放到遙遠宇宙空間中的宇航器上去觀測。而人類離開“地”面對天文現象的有影像記錄的觀測,卻始于1941年日本空軍經常去轟炸的甘肅臨洮縣這地方的天空……這是每一個中國人都不應該不知道的地方——東經103度52分13秒05,北緯35度22分33秒01。

冒着被日軍擊落的危險,區永祥實作人類第一次航拍日全食

圖、 剪報為1966年4月9日中國台灣《中央日報》二版,左上角文章(右為放大截圖)可見郭有守的中共地下黨員身份,在國民黨内直到1966年3月才被發現。

有幾個問題必須提出,并得到解答。

第一,為什麼中國學者在全世界無先例可以借鑒的1941年,敢于并能夠成功地拍攝出人類第一部航拍日全食電影?

人類第一次成功航拍日全食電影的為什麼會是當時科學技術落後,全面抗日戰争已經打了四年,在最艱苦的年代裡僅有極少的飛機、航空汽油庫存更是少得可憐,自己造不了能上飛機的電影攝影機,自己造不了電影膠片的中國人?

冒着被日軍擊落的危險,區永祥實作人類第一次航拍日全食

照片為1934年郭有守(右二)視察教育電影拍攝,在蘇州和魏學仁(左一) 等合影。(孫明經攝)

當時的中國因為極度缺乏電影膠片,多數大上海的電影人在撤退到重慶後,因為缺少電影膠片無電影可拍,隻能在重慶創造了“中國話劇的黃金時代”。在這樣的年代,在極度缺少電影膠片的情況下,中國人卻創造出成功航拍人類第一部日全食電影的奇迹。

冒着被日軍擊落的危險,區永祥實作人類第一次航拍日全食

圖、1941年9月21日,成功完成各項觀測任務後,“日食觀測西北隊”全體成員在臨洮縣城東郊嶽麓山泰山廟駐地合影。左下角為登機航拍的區永祥,站立者右四為張钰哲、右二為高魯、右五為陳遵妫。此地即為東經103度52 分13秒05,北緯35度22分33秒01。

第二,為什麼當時落後的中國已經擁有能登上飛機、成功完成人類第一次航拍出日全食電影的學者?為什麼這位在飛機上操控攝影機的學者會是孫明經的第一屆學生和助教——年輕的歸國華僑區永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