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瑪格麗特公主的禁忌之戀,與戰鬥英雄的愛而不得

作者:愛因斯坦講堂

很久以前,有一位公主,她幾乎擁有一個女孩所能夢想的一切。她的美貌,她的權力,令認識她的人全都羨慕不已,要是這幅幸福的圖畫中再有一位現實的魅力王子,那才完美呢。對于這位美麗大方的妙齡公主,還有誰比英俊潇灑的王家空軍戰鬥英雄更适合這個角色呢?他戰功赫赫,就連國王本人也對他極其信任。對于公主和她的空中英雄來說,這簡直就是現實版的童話故事。然而,這段充滿悲傷、剪不斷理還亂的愛情,直到瑪格麗特公主去世,也終未真正迎來一個幸福的結局。

瑪格麗特公主的禁忌之戀,與戰鬥英雄的愛而不得

瑪格麗特·羅絲公主殿下出生于1930年,她的父母是艾伯特和伊麗莎白,當時,他們被稱為約克公爵和公爵夫人,遠離社會的喧嘩,安靜地生活在自己家中。瑪格麗特有個姐姐,叫伊麗莎白,就是我們現在更為熟知的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無論如何,對她們的父母來說,瑪格麗特和伊麗莎白僅僅是他們口中的“瑪戈特”和“莉莉貝特”,是捧在他們手心的兩顆明珠。

1936年12月,艾伯特登基為王,史稱喬治六世。雖然隻有6歲,但瑪格麗特·羅絲不再僅僅是一位害羞、内斂的公爵的女兒,此時的她已成為第二順位王位繼承人,她所享受的皮卡迪利大街上的安靜生活一去不複返。王室一家住進了白金漢宮。突然之間,伊麗莎白和瑪格麗特被抛向公衆關注的前沿。但是,随着日子一天天過去,她們發現自己的生活幾乎沒什麼變化。

新任國王和王後盡其所能,確定他們的女兒享有正常的童年。她們參加女童子軍,走親訪友,始終避開公衆的視線。兩個女孩從小接受淑女教育,也盡享父母寵愛,尤其是國王,更是對女兒百依百順。小伊麗莎白要為她日後的角色做好準備,而瑪格麗特則毫無包袱,依然腳步輕松。

瑪格麗特公主的禁忌之戀,與戰鬥英雄的愛而不得

随着情窦初開,瑪格麗特愛美之心益濃,也越發喜歡追求生活中那些更虛華的東西。她身材苗條,舉止優雅,美若天仙,對時尚極為熱衷。不管是走紅毯時的光彩照人,還是做慈善時的全情投入,她都願意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而且,瑪格麗特思維靈活,聰慧過人,人人渴望加入她所在的圈子。很快,她就成為上流社交圈的中心人物。盡管尚未成年,但顯而易見,瑪格麗特日後必将是一位十分稱職的公主。

17歲時,瑪格麗特公主陪同她的父母正式出訪南非。這是一次命定之旅。通路期間,瑪格麗特由空軍上校彼得·湯森(Peter Townsend)陪伴,這位33歲的前王家空軍軍官是深得國王信任的侍從之一。湯森可謂實打實的戰鬥英雄,是任何一個少女心中的偶像級人物,他英俊潇灑,自信而又溫文爾雅。1940年,他因作戰英勇,榮獲傑出飛行員十字勳章。湯森參加了不列颠之戰,甚至曾經成功在海上迫降。他戰績輝煌,即使有傷在身,也鬥志不減。手術切除一個大腳趾後,沒過幾周,這位空軍軍官就重返戰場,駕機投入戰鬥。

瑪格麗特公主的禁忌之戀,與戰鬥英雄的愛而不得

空軍上校彼得·湯森

“二戰”結束,湯森從王家空軍退役,進入宮廷,成為喬治六世的貼身侍衛。他是國王私人圈子裡極受器重和信任的一員,後來被任命為“母後陛下”的家政審計總管,其地位之高可見一斑。一個是年輕貌美的溫莎王室公主,一個是帥氣成熟的王家空軍軍官,二人愛得火熱,或許也在情理之中。但是,他們不可能有一個幸福的未來,因為湯森不隻有風度、有功勳、有名望,他還是一位有婦之夫。

1952年2月一個陰冷的日子,肺癌奪走了年僅56歲國王的生命。喬治和瑪格麗特父女情深,如今,父親一死,瑪格麗特失去了依靠。以往那個幸福、快樂、充滿活力的姑娘日漸消沉、憂傷、絕望、痛不欲生。沒有了父親的呵護,她感覺自己像斷了線的風筝,一下子漂泊無定。似乎世上的一切都已颠倒。

随着伊麗莎白登基,瑪格麗特又失去了姐姐這個良伴。新任女王和她的家人搬進白金漢宮,瑪格麗特公主和她的母親也随即遷往克拉倫斯府。與她們同行的就有新任審計總管,躊躇滿志的空軍上校彼得·湯森。公主神思恍惚之際,他非常願意借她一副堅強的臂膀供她依靠。

瑪格麗特公主的禁忌之戀,與戰鬥英雄的愛而不得

瑪格麗特與彼得·湯森,攝于1947年,王室一家南非之行期間

事實上,在1952年喬治六世去世時,瑪格麗特公主從未感到如此孤獨,如此絕望,悲痛之中,她試圖向自己信任的人尋求某種慰藉。她不想聽那些社會名流朋友們的陳詞濫調,也不願再和舞會上結交的達官貴人們厮混,而是向彼得·湯森敞開了心扉。盡管沒有任何可靠的證據顯示,兩人于1952年已墜入愛河,但是輕易便可猜到,即使二者并無肌膚之親,他們的關系也必定早已跨越了公主和侍衛的界限。到了11月湯森申請離婚時,他和瑪格麗特之間的情感肯定比之前更深一層。醜聞和悲劇的大幕徐徐拉開。

年輕的公主面對湯森的求婚,當然欣喜萬分,芳心已許,但她接受之前,必先取得姐姐的首肯。聽起來匪夷所思,但這一特别之規卻是喬治家族的傳統。1772年制定的《王室婚姻法案》對王室家庭成員的婚姻有嚴格規定,目的是確定王家血脈的純正。其核心條款就是,所有王室成員必須首先征得在任君主的正式同意,方可談婚論嫁。

盡管如此,對于過了25歲的王室成員來說,條款中還是有一個小小的空子可鑽。就瑪格麗特和湯森而言,隻要議會不反對他們的婚姻,那麼一年後,無論君主準許與否,均可舉辦婚禮。

瑪格麗特公主的禁忌之戀,與戰鬥英雄的愛而不得

1955年10月18日的《每日鏡報》在其首頁以整版報道了公主的愛情

但是,公主也發現,湯森遠非她要嫁的最佳人選。他不僅年齡比她大出許多,還是一個離過婚的人。愛德華與那個離了婚的辛普森夫人的境遇,瑪格麗特仍記憶猶新,在征求姐姐許可之前,她肯定已經猜到了結果。更嚴重的是,英國教會不承認離婚者再婚的合法性,這也使得二人的愛情小舟愈加風雨飄搖。

随着瑪格麗特引起的公衆輿論甚嚣塵上,女王決定讓湯森搬出克拉倫斯府,回到白金漢宮。而議會的反應則更為激烈,直截了當地拒絕準許二人結婚,除非瑪格麗特同意放棄她的王室身份以及各項特權,并讓出她的王位繼承權。假如瑪格麗特同意放棄她的繼承權,她就可以自由地投入戀人的懷抱,以民間儀式走進婚姻的殿堂。假如她希望保留自己的繼承權,即使榮登王位的機會萬分渺茫,瑪格麗特也絕無可能嫁給湯森。

瑪格麗特公主的禁忌之戀,與戰鬥英雄的愛而不得

彼得·湯森與他的妻子瑪麗-盧斯·加瑪尼

考慮到教會對于離婚者再婚的立場,也顧及她對女王姐姐的臣民所負有的責任,瑪格麗特通過無線電波向全國通告:她不會嫁給彼得·湯森。“……銘記教義,基督徒之婚姻牢不可破;身負職責,英聯邦之義務時刻挂心……”她宣布,兩人分道揚镳。這是發自内心的崇高表白,抑或隻是暗含更多譏諷之意?此後一直有人猜測,瑪格麗特的決定并非基督教信仰所緻,而是源于她本人的愛慕虛榮。事實上,她根本不願為了愛情而放棄她的王室生活和各項特權。

歲月流逝,瑪格麗特公主和彼得·湯森再也沒能走到一起。雖然世界各地的追求者不斷,但她從未考慮過嫁給任何人,直到1959年,湯森告訴瑪格麗特,他要再婚了。就在第二天,公主接受了攝影師安東尼·阿姆斯特朗-瓊斯(後來的斯諾登勳爵)的求婚。

瑪格麗特公主的禁忌之戀,與戰鬥英雄的愛而不得

瑪格麗特公主,拍攝于她的婚禮日

作為社交偶像和時尚标杆,瑪格麗特的生活從來都是報紙上的頭條或上流社會沙龍中人們竊竊私語的對象。傳聞中她的情人形形色色,諸如華倫·比提、大衛·尼文、羅賓·道格拉斯-霍姆(此人在他們的戀情告吹時自殺)等等。随着與斯諾登日漸聚少離多,瑪格麗特開始了與羅迪·盧埃林的一段婚外戀。公主沉溺至深,幾欲殉情。盧埃林幾乎比她小17歲,正是街頭小報夢寐以求的人物,他和瑪格麗特戀愛僅僅幾周後,報紙頭版就以整版刊出:公主與斯諾登公開宣布婚姻終結。1978年,攝影師與公主正式離婚。

瑪格麗特公主的禁忌之戀,與戰鬥英雄的愛而不得

瑪格麗特與她的丈夫斯諾登勳爵以及他們的兩個孩子,攝于1964年6月

瑪格麗特公主沒有再婚。彼得·湯森死于1995年,她也于2002年去世。随着時光流轉,她成了愛慕虛榮的代名詞,一個在女王姐姐身邊憤憤不平的享樂主義者。可是曾經,她也是公衆贊美的焦點啊!人們認為,她理應得到幸福。但是後來,她将與斯諾登離婚這一聞所未聞的決定,一下子把王室婚姻的問題推到了公衆的眼前。她的經曆給随後的王室成員開了一個先例,確定了王室家庭也可以離婚。溫莎王室的成員們再也無須在沉默中忍受煎熬。在後來的歲月中,她的好幾個晚輩也像她一樣踏進離婚法庭。

(内容來源:《英國王室百年傳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