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青年網
中國青年網北京10月26日電 今年9月28日,孔子75世嫡長孫孔祥楷先生在衢州逝世,享年84歲。中國上司科學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程冠軍感慨“好風如詩,明月有禮,昊天有德”,并撰文追憶與孔祥楷先生的珍貴交集故事。中國青年網今日刊出,與網友分享。
大哉孔子,楷風綿長――追憶孔子75世嫡長孫孔祥楷
程冠軍
2021年9月28日是孔子2572周年誕辰。第二天,我收到浙江衢州的企業家吳錫山先生發來的資訊:孔祥楷先生于2021年9月28日21時在衢州逝世,享年84歲。孔祥楷是誰?大成至聖先師文宣王――孔子75世嫡長孫。孔祥楷先生生前擔任過衢州市政協副主席、黨組副書記,是以衢州市官方的訃告稱其為孔祥楷同志。當然,孔祥楷還有一個特殊身份――衢州孔氏南宗家廟管理委員會主任。孔祥楷先生逝世的時間正是孔子誕辰日,這也許是一種冥冥之中的巧合,也許這正是孔祥楷先生生前之所願。

孔祥楷在祭孔大典上宣讀祭文
我與孔祥楷先生相識源于衢州的一所名校――衢州二中,這所中學就像國之北大、清華一樣,在衢州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人皆向往之。在全國各地的衢州著名鄉賢,大多是衢州二中畢業。我的好友衢州企業家吳錫山、石志清都是這所學校畢業的。2013年10月,适逢衢州二中60周年校慶,吳錫山先生代表衢州二中校友會向母校捐贈了一塊天然的大型奇石,想請衢州二中著名校友――孔子75世嫡長孫孔祥楷先生為石頭題字,石志清先生電話委托我為這塊石頭寫一句話。經過認真思考之後,我提出在石上镌刻“何天之衢,始于二中”8個字。當吳錫山先生将這8個字轉告孔祥楷先生之後,孔祥楷先生第一句話是:“何天之衢,不是《論語》裡的,我本想用《論語》裡的句子,但這個詞用在這裡好!”他随後提出:“如果程冠軍能來衢州,可以見面一叙。”寫字的時候,孔祥楷先生建議把“始于二中”改為“始于母校”更為妥帖,于是就有了今天立于衢州二中校園内的镌刻着孔祥楷先生親筆題寫的“何天之衢,始于母校”的奇石。
衢州二中校園内孔祥楷題寫的“何天之衢,始于母校”
因為以上的緣故,我這個既不是衢州人也不是衢州二中學子的局外人應邀參加了衢州二中60周年校慶。2013年10月25日,也就是校慶的前一天晚上,吳錫山先生安排我與孔祥楷先生共進晚餐,這是我第一次見到孔子的嫡傳後人。孔祥楷先生不愧為孔子血脈的傳承者,他身材魁梧,器宇軒昂,面如古銅,聲若洪鐘,這與史書描述的孔子頗為神似。穿過2500多年的曆史雲煙,今天我們已無法清晰地知道孔子的真實容貌,但從“腹有詩書氣自華”的角度來考量,我們可以想見,孔子的容光裡一定閃耀着中華民族的浩然之氣。在這位孔子75世嫡長孫的身上,我看到了孔子的精氣神。
孔祥楷先生還是一個性情中人,古風卻不古闆,講話從不拖泥帶水。剛一見面,他就問我:“沒想到你這麼年輕!讀過《論語》嗎?”我誠惶誠恐地回答:“讀過幾遍,還需要進一步學習!”然後,他又問我為什麼會想到用《易經》中“何天之衢”這個詞,我就把“何天之衢”與衢州之“衢”是一種天然的巧合,以及許多棟梁之才從衢州二中走向全國,為國奉獻,恰恰應了“何天之衢”的深刻含義這番思慮向老先生作了解釋,孔祥楷先生聽了頻頻點頭。接下來,他又考我關于孔子思想,幸運的是他問我的問題是如何了解“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我對此早有關注,于是我就從儒家的大同、小康,結合馬克思提出的共産主義理想目标談了我思考。老先生聽了十分高興地說:“沒想到,你這個年輕人很了解孔子思想!”并當場表示校慶結束後要專門請我吃飯。遺憾的是,我已經定好了回京的機票,就婉言謝絕,老先生聽了馬上流露出十分惋惜的神色。看到這情形,我就與老先生相約:“過一段時間一定再來拜訪您!”
晚飯在愉快的氛圍中結束,走出餐廳,吳錫山先生興奮地對我耳語:“我心中的石頭終于落地了!”我聽了一怔,吳錫山先生解釋說,此前,孔祥楷先生出于對《論語》的熱愛,一直堅持送給母校的石頭上必須刻《論語》裡的字句,否則他不願寫。是以,他一直擔心我與孔祥楷先生見面會因為“何天之衢”而話不投機,沒想到我們倆一見如故、相談甚歡。
半年之後,我如約來到南孔,孔祥楷先生請我在南孔的大堂裡茶叙,我當面向老先生請教了許多問題,受益良多。這次茶叙,我被這位孔子傳人深深打動,談起《論語》,老先生如數家珍、頭頭是道,愛得十分深沉,但觀點卻一點也不迂腐,他特别看重孔子的大同思想,這個觀點恰恰賦予了孔子思想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特别有利于與當代馬克思主義的結合。
孔祥楷,1938年1月出生,孔子75世嫡長孫。1945年10月1日,年僅7歲的孔祥楷被舊國民政府冊封為“大成至聖先師南宗奉祀官”,孔祥楷也是以成為最後一任襲封的孔氏南宗奉祀官。
“今世行之,後世以為楷”――這是《禮記・儒行》中的一句話。“楷”者,法式、典範、模範。一個“楷”字,賦予了孔祥楷這位“大成至聖先師南宗奉祀官”特殊的家國情懷和曆史使命。
新中國成立後的1956年,孔祥楷考取了西安建築工程學院(今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建工系工民建專業學習。1961年7月,大學畢業後的孔祥楷參加工作,曆任河北省壽王墳銅礦技術員,河北金廠峪金礦技術員、工程師、副礦長、礦長,沈陽黃金學院副院長,衢州市人民政府市長助理,市委統戰部部長,1995年4月任衢州市政協副主席、黨組成員,1999年1月任衢州孔氏南宗家廟管理委員會主任。
孔子主張的是入世,孔祥楷一生踐行孔子思想,真正做到了“修齊治平”。新中國成立之後,孔祥楷先是考取了大學,大學畢業之後他從技術員到企業家,從學院院長到政府官員,最終又回歸孔廟,教化社會,導正民心,用一生的學習和實踐踐行了孔子的入世思想。在時代大潮中,這位孔子的嫡長孫于1983年2月加入了中國共産黨,成為一名中共黨員,這也恰恰印證了孔子思想與馬克思主義的殊途同歸!
孔祥楷為孔氏族人講解儒家文化
2000年4月,孔祥楷同志不再擔任衢州市政協副主席職務,專任孔氏南宗家廟管理委員會主任,之後他牽頭複建了孔氏南宗家廟的家祠、孔府和花園。2004年,他主持恢複了中斷多年的孔氏南宗祭孔大典,後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讓“當代人祭孔”的理念深入人心。20多年來,他不顧年邁和病痛,常年不斷地到學校、社群、企事業機關宣傳、宣講南孔文化、儒家文化,并精心創作了話劇《大宗南渡》和一系列交響音樂作品。在他的倡議下,衢州中國小生《論語》學習比賽、大學生《論語》大賽先後創立,并走向周邊省市。他還積極推動與國家漢辦(孔子學院總部)合作開展國際人文交流活動,親自為留學生上課,南孔研學遊已然成為孔子學院國際人文交流的重要品牌,“南孔聖地・衢州有禮”也成為衢州市的城市品牌。
孔祥楷(左一)向國際友人贈送孔子像
晚年的孔祥楷十分重視孔子思想的傳承、弘揚和創新,他研究和發揚儒學,奔走恢複祭孔,主張以“今禮祭孔”,将孔子請下神壇,還孔子以人的本來面目。回顧自己的一生,孔祥楷說:“這些年間,我的角色變了很多次,但在我心中,‘不逾矩’‘做仁人’的儒家思想沒有變過。”對于如何弘揚儒學,他說:“我是孔子的後代,這不僅是一種光榮,更是一份責任。我不會是最後的‘奉祀官’,文化傳承肯定會繼續下去。我現在還不能退休,還有許多工作需要完成。如今我們更關注的,是如何讓儒學一改往日白發蒼蒼的既定形象,被更多的年輕群體所接受。”
南宗孔廟大成殿
關于衢州孔氏南宗家廟,《衢州孔氏南宗家廟志》記載,建炎二年(1128年),宋高宗趙構在揚州祭天,孔子第48世嫡長孫、衍聖公孔端友奉诏陪祭。此後,金兵大舉南侵,淮揚危急,高宗君臣倉皇南渡。建炎三年(1129年)正月,高宗駐跸臨安(杭州),因孔端友率近支族人扈跸南渡有功,下令賜孔氏定居衢州,并在那裡興建家廟,供奉孔子夫婦楷木像,一切禮儀和曲阜一樣,孔氏南宗就此形成,孔端友也就成為了孔子南宗家廟的開創者。
元世祖忽必烈統一中國後,令南宗孔子第53世嫡長孫孔洙從衢州北遷,載爵去曲阜奉祀。接诏後孔洙進京見駕,向元世祖面陳他的兩難心境:衢州已有5代墳墓,若遵皇上诏令北遷,實不忍離棄先祖的墳墓;若不離棄先祖廟墓,又将有違聖意。孔洙表示,願将自己的衍聖公爵位讓給他在曲阜的族弟世襲。元世祖被孔洙的精神所感動,稱贊孔洙“甯違榮而不違道,真聖人之後也”,随封孔洙為“國子祭酒”。明正德元年(1506年)又冊封孔子南宗59世嫡長孫孔彥繩為“翰林院五經博士”,至此,執掌南北孔廟的孔子子孫形成了兩個不同的世襲封号,北宗為“衍聖公”,南宗為“翰林院五經博士”。
民國24年(1935年)國民政府宣布廢除一切封建爵位,改授南北兩宗孔子繼承人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當時北宗的最後一位襲封衍聖公――孔子77世嫡長孫孔德成也由“衍聖公”改稱為“奉祀官”,南宗奉祀官為孔子74世嫡長孫孔繁豪。
自公元1129年孔子南宗家廟在衢州建立,至今已經有892年的曆史。八百多年來,孔氏南宗以衢州為中心廣播儒學,使儒學在吳越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南宋時期,南宗孔氏有六代襲封為衍聖公,衢州也成了當時儒學的活動中心,元朝建立之後,孔氏南宗再度中興,南孔後裔有22人出任學官。
孔子一生周遊列國,到處推廣自己的仁愛思想,卻四處碰壁。讓他想不到的是,他的學說竟然是以這樣的方式渡江南下,播撒在中華大地的每一個角落,并遠播海外。我一直在想,如果沒有孔子北宗,黃河文明會是什麼景象?如果沒有孔子南宗,長江文明會是怎樣一番景象?如果沒有孔子,中華文明又會是什麼景象?世界文明又将走向何方?
孔子如月,是中華民族的精神之光。著名學者劉漢俊先生的散文――《尼山的月光》,每一次讀罷都讓人蕩氣回腸。兩千多年來,照亮中國夜空的是什麼?不就是尼山的月光嗎!尼山的月光照耀着北宗孔廟,也照耀着中華母親河――滔滔黃河。有了南宗孔廟之後,尼山的月光也照耀着南宗孔廟,照耀着錢塘江的源頭――悠悠衢江,錢塘江與中華文明的另一條母親河長江共同彙聚大海,在大海一同相會的還有黃河。黃河,長江,錢塘,衢江……無論是中華文明的母親河,還是其中的任何一條小小支流,都閃耀着尼山月光的浩然之氣和智慧之光。尼山的月光之是以明亮,是因為有孔子。至此,請允許我改寫南宋詩人杜耒的詩句――“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孔子便不同”。
2008年,最後一位衍聖公孔德成走了。如今,最後一位奉祀官孔祥楷也走了。但當今時代,孔子的精神和儒學事業仍在發揚光大、薪火相傳。2000年9月28日,孔子第76世嫡長孫孔令立在紀念孔子誕辰2571年祭祀典禮上首次擔任主祭人。典禮這天,當祭祀進入尾聲,主祭人孔令立與全體人員在大成殿前合唱《大同頌》的時候,坐在大成門内一直在默默注視着典禮議程的一位白發老者古銅色的面龐上漸漸透出滿意的微笑,這位白發老者正是孔祥楷。
孔祥楷先生與台灣大學生參觀團在一起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漫漫長夜有一種光,這就是月光;悠悠歲月有一種光,這就是孔子之光;迢迢征途有一種力量,這就是儒家思想的力量。月亮之光照亮茫茫夜空,孔子之光照亮曆史的天空,儒家思想穿越江河、穿越疆域、穿越時空。
孟子曰:人皆可以為堯舜。我想:我們如不能為堯舜,也要學做楷模。
好風如詩,明月有禮,昊天有德。
大哉孔子,楷風綿長。
本文圖檔來源:衢州孔氏南宗家廟管理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