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很多人都讀過科幻小說《三體》,這是科幻作家劉慈欣的代表作。憑借這部作品,劉慈欣在第73屆世界科幻大會上獲得了雨果獎最佳小說獎,成為亞洲首位獲得該獎項的人。
《三體》的情節跌宕起伏,令人振奮作者豐富的想象力,為我們打開了科幻世界的大門。其中,有一個故事情節讓人印象深刻:主人公身患絕症,将自己當機起來,直到未來人類能夠治愈這種絕症,再将他解凍。

(劉慈欣)
這個腦洞讓讀者為之贊歎,然而,最不可預測的還是科學技術,也許連小說家也不曾想過,類似的事情真的會在現實中發生。在中國就有一個被冰凍起來的人。然而,由于目前技術的限制,隻有她的頭部被儲存下來,該醫療組織計劃在2065年将她解凍。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32"> 一、杜虹簡介</h1>
1955年,杜虹出生于重慶一個書香世家,她的父母都是老師,是以她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由于某些特殊原因,在杜虹還是個孩子的時候,隻能和當國小老師的媽媽住在外婆家。她的教育過程也很坎坷,她去了很多山村國小才完成學業。
1973年,為了補貼家用,17歲的杜虹在一家雜貨店當推銷員。但是,由于她從小就有求知欲,即使在她工作的時候,為了成績不落後于他人,他經常請假去上課。
她的努力是值得的。1977年,恢複聯考第一年,杜虹通過聯考,考入重慶師範大學。大學畢業後,她成為了一名教師,因為那時中國的教育行業方興未艾,在這方面會有好的發展。工作後,她以複興文學為己任,不僅把教書育人放在首位,而且創作了許多優秀的文學作品,發表在期刊上。
(杜虹和她的女兒)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31">二、不幸患上癌症</h1>
長期的勞累讓杜虹感到身體不适,有一天,她去醫院檢查,卻發現患胰腺癌晚期。以我們目前的醫療條件,對這種癌症無能為力。杜虹知道這是一種不治之症,但是她讀過無數科幻作家的書,可能受到科幻小說的影響,她認為未來在科學發展到一定程度後,人類可以戰勝癌症,也可以通過冷凍的方式,将死者冰封起來,在條件成熟的時候,還可以讓死者複生。
帶着這一線希望,杜女士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家人,丈夫和女兒也表示了了解和支援。于是,杜虹的女兒開始搜尋各種資料,學習各種相關知識。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30"> 三、冷凍技術</h1>
冷凍的技術看上去似乎很簡單,就像将魚、肉放冰箱裡。然而,事實沒有那麼簡單,因為人體含有大量的水分子,水結冰時會膨脹,一膨脹,細胞就會破裂,最終失去液體,導緻死亡。
是以,冷凍過程中最關鍵的一步是用冷凍保護劑将體内的水完全置換,是以操作需要依次進行幾個步驟:第一,防止凝血。向血管内注入抗凝劑和抗血栓藥物,并使用裝置保持血液循環。第二,灌注。以保護液代替血液,頸動脈注射,頸靜脈輸出,完成體液置換。第三,身體逐漸冷卻,直到達到- 40℃。最後将其放入液氮罐中進行超低溫儲存。
(冷凍房)
詹姆斯的冷凍程式基本上是這樣的,但杜虹單獨進行了手術來儲存頭顱。其實,世界上,早有人參加了這個“冷凍”項目。詹姆斯是第一個參與這個項目的人,他是曆史上第一位“冷凍人”。1967年,詹姆斯死于突發性心力衰竭,去世前,他立了遺囑,花了50萬美元冷凍和保護自己的身體。
目前還沒有理想的冷凍技術,因為這項技術缺少一個非常關鍵的環節——在冷凍前都必須将患者的意識取出并儲存,然後将患者的身體完好地儲存,直到将來疾病能夠得到治療,再在治療後将意識輸入本體。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29"> 四、杜虹去世</h1>
在杜虹的堅持下,她的女兒和女婿通過網絡志願者平台聯系了美國一家專門從事人體冷凍研究的科研機構,為此,他們還将杜虹的大腦冷凍50年,這個手術花費80多萬。
其實,杜虹自己一開始也擔心,但是,後來她也想通了,即使50年後的醫療技術也幫不了她,那麼到時候,她将成為烈士。她認為,即使成為人類醫學科技道路上的烈士,也比無意義地死去更有價值。
2015年5月30日,61歲的杜虹心跳逐漸減弱。接到病危通知後,家屬趕緊趕到醫院料了解情況,那時,杜虹的意識已經陷入昏迷。醫生準備給杜虹進行“冷凍手術”了。
兩位來自美國的外科醫生立即給杜虹注射了抗凝劑、抗生素和抗血栓藥物,并用一種特殊裝置按壓她的心髒,以保持血液流動。杜虹的屍體随後被放置在一個冰凍的木棺材中,迅速送往手術現場。經過4個小時的緊張手術,杜虹的大腦被完全隔離,仍處于體力活動狀态,然後儲存在液氮中。
到目前為止,杜虹已經揮手告别了人生的道路,但也許有一天她會重新回到人世間來,也許不會。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21">結論</h1>
長期以來,人類一直渴望有一種神奇的力量,能将死去的人帶回人間。雖然今天的科技還沒有能夠讓人類站在無所不能的地位上,但是,随着科學的進步,我們可以看到,原本虛幻的夢想已經漸漸開始可窺見。也許将來有一天,人類真的能夠戰勝死亡。
即使是當今頂尖的醫學家,也不能保證五十年後,杜虹一定能夠重返人間,然而,杜虹的人生觀也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她是一個優秀的文學作家,還是一個靈魂工程師。即使到了生命的盡頭,她也希望通過自己的遺體為人類醫學科技的發展做出貢獻。
我們不确定杜虹是否能回來,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正是因為她的奉獻,人類有可能在科技的前沿邁出一大步。如果我國能夠在“冷凍技術”上獲得成就,杜虹功不可沒。
這個世界上不确定的東西太多,死者能夠複生,這是最不能确定的事,哪怕如今科技如此發達,“冷凍技術”也有先例。但是,這種沒有得到百分百确定的事情,變量還是很大。但是,即便有變量,隻要人類一直追尋下去,總有一天,變量會變成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