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萬人死亡,幾十萬人無家可歸,美國為得到瓜地馬拉做了什麼?
說到香蕉共和國,相信有些朋友可能聽說過。它指的是那些政治上不穩定,且經濟上極度依賴資源出口的國家。這裡面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洪都拉斯和瓜地馬拉。可能是因為香蕉共和國這幾個字聽起來比較溫和,是以,大家從其中并不能感受到它背後的血淚史。比如今天的主角:瓜地馬拉,在被香蕉共和國這個稱号荼毒後,引發了長達36年的内戰。而内戰又讓二十萬人死亡,幾十萬人無家可歸。那麼,瓜地馬拉這個國家是如何一步一步堕落成為“香蕉共和國”的?美國又在其中做了哪些“努力”呢?

先來大緻了解一下瓜地馬拉這個國家。它位于南北美洲中部,也就是所謂的中美洲地區。面積10.8萬平方公裡,人口約1700萬。2020年GDP為760億美元。
經濟出口上,農業占比超過了40%,服務業24%、紡織業12%、化工産品9%,總得來看,瓜地馬拉是一個以農業産品出口為主的國家。不過,由于中美洲這的六七個國家,無論是在地理環境又或是氣候條件上都十分相似,是以,它們在農産品上也比較相似:多以香蕉咖啡為主。這就導緻産品在出口海外時形成了惡性循環。就以香蕉出口為例,由于各種條件都差不多,是以瓜地馬拉生産的香蕉和洪都拉斯的差不多,既然東西差不多,買家買誰的呢?于是,就隻能在價錢上找了。用現在比較流行的話來說就是:卷起來了。一内卷,會導緻利潤的下降,但利潤下降了,香蕉還得正常出口啊,否則你指什麼活呢?于是這錢就隻能從勞工和農民身上出了。是以2009年,瓜地馬拉有超過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越沒錢,就越沒法工業化,越沒法工業化,就越依賴低端的農産品出口。而導緻今天瓜地馬拉這種現狀的罪魁禍首正是那個臭名昭著的:香蕉共和國所帶來的後遺症。那瓜地馬拉是如何一步一步被美國調教成為香蕉共和國的呢?來,拿出瓜子,準備好水果和小闆凳,且聽我來念叨念叨。
之前得州的那一期中,弟球曾提到:得州之是以有勇氣獨立,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剛剛成立第一共和國的墨西哥内部軍閥林立。而且第二年,中美洲地區的國家就從第一共和國中獨立出來,成立了中美洲聯邦共和國,然而這個共和國自打成立,各聯邦之間就在内鬥,鬥完自然是分裂,分裂之後又想着重歸于好。為什麼要重歸于好呢?為的是再内鬥,再分裂,然後再重建。這個循環,它周而複始地重複了一百多年。大家可以試想一下:在這樣的氛圍下,中美洲這些國家能有什麼發展呢?是以我們就看到:自打1847年瓜地馬拉獨立建國後,各路軍閥便開始輪流坐莊。這種現象在持續了50多年後,終于有所改善。1898年,沒有任何軍事背景的律師:埃斯特拉達·卡布雷拉成為了瓜地馬拉的新任總統。由于是平民總統,是以相比較軍閥而言,卡布雷拉更關注民生問題。比如公路、鐵路、港口等基礎民生設施的建設。畢竟,有了更好的交通工具,此時瓜地馬拉的拳頭産品:咖啡才能走出國門。于是卡布雷拉就将他前任修鐵路的工作給承接了下來。這條鐵路連接配接了東北角的天然深水港:巴裡奧斯港與首都瓜地馬拉城。
但問題是:之前的軍閥混戰,讓瓜地馬拉政府背下了巨額的債務,而這些債務又自然地落到了新總統卡布雷拉的身上,再加上首都瓜地馬拉城本身就處在山區中,是以,這修鐵路的錢怎麼算都差一百公裡。于是,卡布雷拉就做出了一個決定:把靈魂賣給了魔鬼!靈魂二字我們可以了解為:瓜地馬拉這個國家的主權,而魔鬼就是那個臭名昭著的:聯合國品公司。也就是香蕉共和國的始作俑者!為了修完這條鐵路,1904年,卡布雷拉與當時聯合果品的副總裁簽訂了一份合同。合同中規定:給予聯合果品公司免稅、土地轉讓以及部分鐵路的所有權以換來修鐵路的資金。可以說:就是這份合同讓瓜地馬拉徹底淪了香蕉共和國。有了這份合同,聯合果品開始大肆兼并土地,這就使得本地的種植園主經濟破産,沒有競争對手之後,下一步自然是剝削勞工,榨取消費者。再接着就是操縱政府來擴大自己的勢力。很快,聯合果品在瓜地馬拉便擁有了近2300平方公裡的肥沃土地。那麼這肥沃的土地用來種什麼呢?除了咖啡之外,更重要的自然是香蕉!之是以種香蕉大概有兩個原因:一是1870年香蕉被作為水果引入美國後呢,大受群眾的五星好評,另一方面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正在大搞基建,香蕉也成了勞工們的天然口糧。這兩個主要因素加在一起,就給了聯合果品巨大的動力。
卡布雷拉
而前面那些兼并土地、壓榨勞工和消費者的事,它自然也要在其它幾個中美洲國家身上再來一遍。還記得與卡布雷拉簽訂合同的副總裁麼?他的兒子和老丈人都曾是哥斯達黎加的總統。那麼,在本國政府和資本家的聯合壓榨下,屬于瓜地馬拉的天降猛男該出現了。他就是:前國防部長的阿本斯。
阿本斯
1950年阿本斯在赢得了總統大選之後,第一時間就選擇了土地改革。法令規定:本國的大地主和外國公司所有的閑置土地和面積在180公頃以上的出租土地一律由國家征收。之後再配置設定給沒有土地的農民們。這次土改,聯合果品23萬公頃的土地幾乎被征收殆盡,大地主們也貢獻了22萬公頃。雖然被征收的對象也得到了瓜地馬拉國債的補償,但在美洲橫征暴斂習慣了的聯合果品哪受過這種氣呀?可是人家阿本斯是名正言順的民選總統,想要颠覆這個政權總該找點理由吧。在苦思冥想之後,聯合果品總部所在地馬薩諸塞州的議員就想到一個完美的計劃。這會是正值美蘇冷戰初期的1952年,于是,那位議員就開始:販賣蘇維埃焦慮!他表示:瓜地馬拉征收的哪裡是聯合果品的土地呀?這分明是在打我美利堅的臉啊!再不行動,蘇維埃的據點就要建在白宮的門口了。然而,在後來美國中央情報局收集的超過一萬五千份相關檔案中,也沒找到任何證據證明瓜地馬拉與蘇聯有關系。當然,對美國來說,瓜地馬拉與蘇聯有沒有關系其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終于找到了一個名正言順的理由,去颠覆阿本斯的政權了。于是1953年,中情局制定了一個完整的計劃。計劃大體可分成以下幾步:
首先施壓阿本斯政府,然後再到處抹黑阿本斯政府為:蘇聯侵略美國的前哨再然後為了孤立瓜地馬拉,還與其周邊尼加拉瓜、洪都拉斯等國簽訂軍事援助協定。接着就是實施經濟制裁。在民心發生動搖之後,又對瓜地馬拉國内以電台和傳單等方式來渲染危機、制造混亂。
在做了以上的準備工作之後,最後一擊的軍事行動就顯得順理成章了。當然計劃的最後一項,就是扶植瓜地馬拉的海外流亡政府為新政權。1954年,在一大片混亂中,阿本斯被迫宣布辭職。可以說這項颠覆計劃,對于美國人來說,還是相當成功的。但對于瓜地馬拉這個國家來說,卻是未來36年内戰的開始。從1954年到1990年,近二十萬瓜地馬拉人失去了生命,數十萬人無家可歸以及數十億美元的經濟損失。而美國似乎并不需要為這事買單。噢,對,也不能這麼說。前面提到的那個缜密的颠覆計劃名叫:9·11備忘錄。就在這個9·11備忘錄制定的47年後的9月11号,兩架飛機撞向了世貿大廈的雙子塔。從這個角度來說:美國人也确實受到了懲罰。雖然美國人算是受到了處罰,但香蕉共和國的罪魁禍首聯合果品公司,卻在今天變成了金吉達,依然活躍在美國的市場上。
當我說完瓜地馬拉的這段曆史後,你的内心一定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對,之前我聊過的智利就曾深受其害。那麼問題來了: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故事嘛?面對這種颠覆政權的和平演變,我們普通人能做些什麼呢?也許下期就是你在評論區分享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