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二十万人死亡,几十万人无家可归,美国为得到危地马拉做了什么?

二十万人死亡,几十万人无家可归,美国为得到危地马拉做了什么?

说到香蕉共和国,相信有些朋友可能听说过。它指的是那些政治上不稳定,且经济上极度依赖资源出口的国家。这里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洪都拉斯和危地马拉。可能是因为香蕉共和国这几个字听起来比较温和,所以,大家从其中并不能感受到它背后的血泪史。比如今天的主角:危地马拉,在被香蕉共和国这个称号荼毒后,引发了长达36年的内战。而内战又让二十万人死亡,几十万人无家可归。那么,危地马拉这个国家是如何一步一步堕落成为“香蕉共和国”的?美国又在其中做了哪些“努力”呢?

二十万人死亡,几十万人无家可归,美国为得到危地马拉做了什么?

先来大致了解一下危地马拉这个国家。它位于南北美洲中部,也就是所谓的中美洲地区。面积10.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700万。2020年GDP为760亿美元。

二十万人死亡,几十万人无家可归,美国为得到危地马拉做了什么?

经济出口上,农业占比超过了40%,服务业24%、纺织业12%、化工产品9%,总得来看,危地马拉是一个以农业产品出口为主的国家。不过,由于中美洲这的六七个国家,无论是在地理环境又或是气候条件上都十分相似,所以,它们在农产品上也比较相似:多以香蕉咖啡为主。这就导致产品在出口海外时形成了恶性循环。就以香蕉出口为例,由于各种条件都差不多,所以危地马拉生产的香蕉和洪都拉斯的差不多,既然东西差不多,买家买谁的呢?于是,就只能在价钱上找了。用现在比较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卷起来了。一内卷,会导致利润的下降,但利润下降了,香蕉还得正常出口啊,否则你指什么活呢?于是这钱就只能从工人和农民身上出了。所以2009年,危地马拉有超过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越没钱,就越没法工业化,越没法工业化,就越依赖低端的农产品出口。而导致今天危地马拉这种现状的罪魁祸首正是那个臭名昭著的:香蕉共和国所带来的后遗症。那危地马拉是如何一步一步被美国调教成为香蕉共和国的呢?来,拿出瓜子,准备好水果和小板凳,且听我来念叨念叨。

二十万人死亡,几十万人无家可归,美国为得到危地马拉做了什么?

之前得州的那一期中,弟球曾提到:得州之所以有勇气独立,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刚刚成立第一共和国的墨西哥内部军阀林立。而且第二年,中美洲地区的国家就从第一共和国中独立出来,成立了中美洲联邦共和国,然而这个共和国自打成立,各联邦之间就在内斗,斗完自然是分裂,分裂之后又想着重归于好。为什么要重归于好呢?为的是再内斗,再分裂,然后再重建。这个循环,它周而复始地重复了一百多年。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在这样的氛围下,中美洲这些国家能有什么发展呢?所以我们就看到:自打1847年危地马拉独立建国后,各路军阀便开始轮流坐庄。这种现象在持续了50多年后,终于有所改善。1898年,没有任何军事背景的律师:埃斯特拉达·卡布雷拉成为了危地马拉的新任总统。由于是平民总统,所以相比较军阀而言,卡布雷拉更关注民生问题。比如公路、铁路、港口等基础民生设施的建设。毕竟,有了更好的交通工具,此时危地马拉的拳头产品:咖啡才能走出国门。于是卡布雷拉就将他前任修铁路的工作给承接了下来。这条铁路连接了东北角的天然深水港:巴里奥斯港与首都危地马拉城。

二十万人死亡,几十万人无家可归,美国为得到危地马拉做了什么?

但问题是:之前的军阀混战,让危地马拉政府背下了巨额的债务,而这些债务又自然地落到了新总统卡布雷拉的身上,再加上首都危地马拉城本身就处在山区中,所以,这修铁路的钱怎么算都差一百公里。于是,卡布雷拉就做出了一个决定:把灵魂卖给了魔鬼!灵魂二字我们可以理解为:危地马拉这个国家的主权,而魔鬼就是那个臭名昭著的:联合国品公司。也就是香蕉共和国的始作俑者!为了修完这条铁路,1904年,卡布雷拉与当时联合果品的副总裁签订了一份合同。合同中规定:给予联合果品公司免税、土地转让以及部分铁路的所有权以换来修铁路的资金。可以说:就是这份合同让危地马拉彻底沦了香蕉共和国。有了这份合同,联合果品开始大肆兼并土地,这就使得本地的种植园主经济破产,没有竞争对手之后,下一步自然是剥削工人,榨取消费者。再接着就是操纵政府来扩大自己的势力。很快,联合果品在危地马拉便拥有了近2300平方公里的肥沃土地。那么这肥沃的土地用来种什么呢?除了咖啡之外,更重要的自然是香蕉!之所以种香蕉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1870年香蕉被作为水果引入美国后呢,大受民众的五星好评,另一方面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正在大搞基建,香蕉也成了工人们的天然口粮。这两个主要因素加在一起,就给了联合果品巨大的动力。

二十万人死亡,几十万人无家可归,美国为得到危地马拉做了什么?

卡布雷拉

而前面那些兼并土地、压榨工人和消费者的事,它自然也要在其它几个中美洲国家身上再来一遍。还记得与卡布雷拉签订合同的副总裁么?他的儿子和老丈人都曾是哥斯达黎加的总统。那么,在本国政府和资本家的联合压榨下,属于危地马拉的天降猛男该出现了。他就是:前国防部长的阿本斯。

二十万人死亡,几十万人无家可归,美国为得到危地马拉做了什么?

阿本斯

1950年阿本斯在赢得了总统大选之后,第一时间就选择了土地改革。法令规定:本国的大地主和外国公司所有的闲置土地和面积在180公顷以上的出租土地一律由国家征收。之后再分配给没有土地的农民们。这次土改,联合果品23万公顷的土地几乎被征收殆尽,大地主们也贡献了22万公顷。虽然被征收的对象也得到了危地马拉国债的补偿,但在美洲横征暴敛习惯了的联合果品哪受过这种气呀?可是人家阿本斯是名正言顺的民选总统,想要颠覆这个政权总该找点理由吧。在苦思冥想之后,联合果品总部所在地马萨诸塞州的议员就想到一个完美的计划。这会是正值美苏冷战初期的1952年,于是,那位议员就开始:贩卖苏维埃焦虑!他表示:危地马拉征收的哪里是联合果品的土地呀?这分明是在打我美利坚的脸啊!再不行动,苏维埃的据点就要建在白宫的门口了。然而,在后来美国中央情报局收集的超过一万五千份相关文件中,也没找到任何证据证明危地马拉与苏联有关系。当然,对美国来说,危地马拉与苏联有没有关系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去颠覆阿本斯的政权了。于是1953年,中情局制定了一个完整的计划。计划大体可分成以下几步:

首先施压阿本斯政府,然后再到处抹黑阿本斯政府为:苏联侵略美国的前哨再然后为了孤立危地马拉,还与其周边尼加拉瓜、洪都拉斯等国签订军事援助协议。接着就是实施经济制裁。在民心发生动摇之后,又对危地马拉国内以电台和传单等方式来渲染危机、制造混乱。

二十万人死亡,几十万人无家可归,美国为得到危地马拉做了什么?

在做了以上的准备工作之后,最后一击的军事行动就显得顺理成章了。当然计划的最后一项,就是扶植危地马拉的海外流亡政府为新政权。1954年,在一大片混乱中,阿本斯被迫宣布辞职。可以说这项颠覆计划,对于美国人来说,还是相当成功的。但对于危地马拉这个国家来说,却是未来36年内战的开始。从1954年到1990年,近二十万危地马拉人失去了生命,数十万人无家可归以及数十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而美国似乎并不需要为这事买单。噢,对,也不能这么说。前面提到的那个缜密的颠覆计划名叫:9·11备忘录。就在这个9·11备忘录制定的47年后的9月11号,两架飞机撞向了世贸大厦的双子塔。从这个角度来说:美国人也确实受到了惩罚。虽然美国人算是受到了处罚,但香蕉共和国的罪魁祸首联合果品公司,却在今天变成了金吉达,依然活跃在美国的市场上。

二十万人死亡,几十万人无家可归,美国为得到危地马拉做了什么?

当我说完危地马拉的这段历史后,你的内心一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对,之前我聊过的智利就曾深受其害。那么问题来了: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故事嘛?面对这种颠覆政权的和平演变,我们普通人能做些什么呢?也许下期就是你在评论区分享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