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許多釣魚愛好者,為了“釣好魚”,花錢置辦釣具,也是越來越舍得投入,動辄上千的魚竿也不乏人購買。
然而,垂釣樂趣背後的真正支撐點,其實并不是多麼昂貴的釣具,而是美麗的自然環境和健全的江河生态系統。

比如四川的深山裡,一群用着“最原始”竹竿棉線釣魚的老鄉,卻體驗着最純粹的垂釣之樂。
<h1 class="pgc-h-arrow-right">釣具簡陋,魚獲卻很豐盛</h1>
老鄉站在溪流中涉水而釣,用的簡單竹竿棉線釣組,卻不時從水中提起一條條魚來...
“基本都是這個魚啦,山洪一來就多了,不用鈎都能釣起來”
老鄉說的是一種“尾巴鮮紅的小魚”,它們吃鈎兇猛,咬着魚餌被提起,即使沒有魚鈎,它們在半空中也不松口。
這種紅尾魚看起來很奇異,這是一種什麼魚?
村民們釣的“紅尾魚”,實際上是一種泥鳅,副鳅屬,在四川、雲南、貴州等地的民間,又稱為紅尾腹鳅、肉滾子、剛鳅等。
金沙江的漁民,則将其叫做玄魚子——非常富有詩意的名字,有人甚至認為它是金沙江裡最好吃的魚!
紅尾腹鳅是一種喜歡生活在沙石底的江河中的小體型魚鳅,對水質要求較高,且喜歡叢集活動。
<h1 class="pgc-h-arrow-right">水質好的山澗溪流裡,往往能發現大量這種“紅尾泥鳅”....</h1>
“最近下了雨,山洪沖下來,這個魚才有的釣,平時就很少的”
老鄉介紹說,每年在這個季節,紅尾腹鳅會成群跟随山洪,成群出現在下遊的山澗溪流裡。
他們在溪流裡主要就是釣紅尾腹鳅——這種魚非常“貪吃”,很好釣,是以不需要複雜的釣具。
一整條山澗裡,沿途都有不少拿着竹竿釣紅尾腹鳅的老鄉
大多數人,都是在附近砍一根竹竿,家裡拿兩段棉線,在地裡挖些蚯蚓做魚餌,就能輕松釣上不少這些紅尾鳅來.......
<h1 class="pgc-h-arrow-right">其實,玄魚子、紅尾腹鳅,都是西南一帶人民耳熟能詳的名字。</h1>
因為這種魚曾經太常見了!
不僅金沙江、嘉陵江裡有大量紅尾鳅種群,就是一些山澗小溪、山下的水溝裡,每到暴雨過後或者山洪暴發,都有成群結隊的紅尾腹鳅遊來遊去......
遺憾的是,這種玄魚子(紅尾腹鳅),自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因為江河過度開發和濫捕,數量連年銳減,如今已不多見了。
以前極多——資料圖
如今,金沙江、南盤江裡漁民偶爾還能捕獲幾條,往往幾條漁船湊到一起,才能湊到半斤一斤...
當然,物以稀為貴,玄魚子的價格也是一路飙升,這種曾經西南人家餐桌上的“平常菜”,現在幾乎隻能在進階酒樓裡吃得上,動辄一兩百一盤。
<h1 class="pgc-h-arrow-right">以前一天能釣幾百條,十多斤,如今大多“嘗個鮮”</h1>
“零幾年的時候,運氣好一天還能釣上百條,提起來都一大串了....現在不行喽,就嘗個鮮”
老鄉唏噓說,從小到大,每年的春夏季就盼着下雨、山裡漲水,好去河裡釣紅尾鳅....
可以說,這幾乎是從小就養成的“習慣”,然而這種魚,因為電魚、下遊河道栖息地被破壞等原因,越來越少。他們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河裡就再也看不到這種魚了。
肉質嫩滑鮮美的玄魚子,是當地許多人記憶中的“童年味道”
玄魚子炖湯、玄魚子火鍋或者香煎,都嫩香豐腴,是魚鮮裡少見的珍品美味。
加上玄魚子曾經數量極多,是以西南一帶長大的朋友,大都吃過這種美味,是許多人共同的“童年記憶”。
其實,生态環境的變遷,往往是無聲無息的,等你意識到,才發現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它的影響....
但願這種珍稀的玄魚子,随着大衆對生态保護的越來越重視,将會重新繁盛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