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是個人口大國,而人多,最需要解決的就是怎麼能吃飽,然後是怎麼才能吃好,是以有人戲言,中國的曆史,就是吃的曆史,尤其是在體型個性、怪異,外表兇狠,看上去都怎麼都不應該下嘴的動物,居然都能被我們拾掇成不錯的美食;
可能國人是出了名的樂觀主義,所有體型或怪異、或兇殘的動物被做成食物之後,往往都會伴随着一個個民間故事,如醉蟹的由來,就源自于《白蛇傳》,如泥鳅鑽豆腐,就來源于《三國演義》,撇開這些文藝附加值,味道确實不錯;
這些傳說,可能和當事人全然沒有什麼關系,但是多少代表着民間的一種願景取向,比如泥鳅鑽豆腐這道菜,雅名叫做漢宮藏嬌,又有個别名,叫做玉函泥,而在河北等地,也管這道菜叫做貂蟬豆腐,名字的由來,取自《三國演義》,泥鳅就代表着董卓,老奸巨猾,但是被王允進獻的貂蟬搞得五迷三道,最後還是命喪鳳儀亭,而民間“吃豆腐”的說法,就是取自這道菜,豆腐代表着忍辱負重的貂蟬,雖失小節,但大義無缺。
這道菜中的泥鳅,往往用新鮮的泥鳅,餓上三到五天之後,才會拿來烹饪,但是要說味道最美,口感最好的,那莫過紅尾副鳅,但是紅尾副鳅,卻又不像普通泥鳅一樣,到處可見,野外可得,人工養殖也不少,而紅尾副鳅,隻有在野外流域漲水的時候才能釣到,是以,盡管味美,但是除了老饕或者垂釣老鳥,普通人還真是緣悭一面,那麼問題來了,到底什麼是紅尾副鳅呢?
<h1 class="pgc-h-arrow-right">紅尾副鳅,号稱最美的泥鳅</h1>
紅尾副鳅,屬魚類,鳅科,在我國的南方流域,如寒江、堵河、沿渡河、金沙江、南盤江、渭河等流域,都有相當數目的存量;體長比較小,普遍在10~17厘米左右,喜歡在流水沖刷的石穴、石縫中生存栖息,幾乎不存于靜态水域,山區内的水域中最多,但是釣魚人往往隻能在洪水、漲水時,才能在普通水域釣到。
紅尾副鳅對水質需求十分苛刻,水質偏酸、微生物含量略超标、淤泥過多的水域,基本上都不能存活,而且厭陽、喜陰,就算是發洪水、漲水時,往往在白天也很難釣法,而其主要以水域中的昆蟲幼蟲、卵為主食,個體雖小,但是肉質鮮嫩,外形非常豔麗,被釣魚人戲言為最美麗的泥鳅,近些年已經可以進行人工馴養。
<h1 class="pgc-h-arrow-right">怎麼才能釣到紅尾副鳅</h1>
任何目标魚,隻要我們想釣,就一定能釣上,但是我們在下杆之前,必須要搞明白這三點:
紅尾副鳅的栖息地點
紅尾副鳅對水質要求苛刻,山澗、溪流,等水流湍急的水系,因為多石縫、少泥,水流湍急,是以水質相對潔淨,而且山澗溪流石穴、石縫多,是以我們多在水域洄灣、蜿蜒的内凹出做釣;
而平素裡,紅尾副鳅對光線很敏感,是以要麼在夜間出釣,要買在陰天出釣,而打窩效果好,往往紅尾副鳅會聚在遮陰的區域,而且是成群聚集,簡單點來說,水流急、但又不是很深,石縫多、泥沙少的洄灣中心區域,或者遮陽效果明顯的區域,都是好釣點。
紅尾副鳅的食性
紅尾副鳅喜食水域的昆蟲幼蟲、卵,但是,在紅尾副鳅存量大的水域中,最受紅尾副鳅喜食的,則是一種叫石蠶的昆蟲,石蠶的學名叫做石蠶蛾,因為其幼蟲為水栖,是以成蟲會在溪流、山澗中吐絲成巢,将蟲蛹産到巢中,這種破蛹的幼蟲,被稱為石蠶,對紅尾副鳅有堪稱緻命的誘惑力。
用什麼樣的釣組最适合
紅尾副鳅的分布很廣,是以在各地都有一些頗具特色的釣法,,但是大體上來說,思路相差不大,都是采用石蠶做釣餌,大坨石塊在前,魚鈎在後,因為水流比較急,替代鉛墜的鵝卵石會沉底,然後坨石沉底,能沖刷挂着石蠶的魚鈎浮底,紅尾副鳅會追食石蠶,然後伺機起竿。
而我們現在則用小矶竿,用鉛墜在後,串鈎和線組略繃緊,然後矶竿斜插地面,和地面呈60度夾角,因為鉛墜錨住了釣組,線組略為緊繃,一旦有魚給口,會輕微的拉動竿稍,也就所謂的抖尖子,這個時候順勢收線,往往都能中魚。
<h1 class="pgc-h-arrow-right">看似簡單,實際上有幾個問題,是必須要注意的。</h1>
1、不建議用鉛墜,而是用河邊的鵝卵石代替鉛墜;
因為紅尾副鳅喜歡生活的水域水底,多石縫、石穴、石塊,采用鉛墜,不管是什麼形狀的,都會導緻鉛墜挂底,而直接用河邊的鵝卵石代替鉛墜,既能起到抛竿配重的作用,鵝卵石錨在水底,也不會挂底;
2、可以使用單鈎,也可以串鈎,但是子線距離不宜太長
理由同上,如果鉛墜到單鈎,或者串鈎子線的間距太長,很容易導緻魚鈎錨在石縫、石穴上,起竿的時候很容易挂底,而我們建議的長度,也就是6~8厘米,最長不要超過10~12厘米最佳,這樣不會挂底。
3、不建議采用歪嘴、帶倒刺、小号魚鈎
紅尾副鳅的嘴張的并不大,但也不算小,而且既然帶了一個鳅字,生理結構和泥鳅類似,簡單點說,就是直腸子,魚鈎太小,會導緻紅尾副鳅将魚鈎吞咽的太深,可能把魚鈎拉出來沒多久,就死掉了;
而歪嘴鈎、帶倒刺鈎,雖然挂上石蠶之後,石蠶不宜脫鈎,但是一旦紅尾副鳅中鈎之後,很容易把魚嘴拉爛,而保管不當,可能沒等把魚提回家,魚就死完了。
那麼建議使用0.8~1号的新關東,亦或者是6~8号的伊豆,前者鈎門寬且直,石蠶不宜脫落;後者鈎柄較長,一旦紅尾副鳅吞鈎,就不能輕易吐出魚鈎,但這兩種魚鈎都沒倒刺,對中鈎的紅尾副鳅,傷害最小。
<h1 class="pgc-h-arrow-right">總結語:</h1>
釣上之後,剩下的事情就簡單多了,目前純野生的紅尾副鳅,市面售價120~150元/斤,人工養殖的價格要低一些(關鍵是野生的很難買到);而因為紅尾副鳅生活在水質潔淨的水域,且生活在活水水域,是以體内雜質極少,經打出巧手調配,更是美味絕倫;
而用其做出的貂蟬豆腐,鮮美中帶着辣味,湯汁中既有豆腐的醇美,也有泥鳅的鮮嫩,但又毫無泥鳅的土腥氣,尤為關鍵的,是這道菜是一道活菜,泥鳅受熱,鑽入到冰冷的豆腐中,此菜不僅美味,更有極佳的觀賞的價值,更是值得稱道的,則是這道菜,營養豐富,堪稱食補的典範;
對釣魚人來說,既能享受到釣之樂,還能享受到魚之樂,這簡直就是幸福可以雙倍的事情,而這種美味又好看的泥鳅,就是用來飼養,作為觀賞魚,也是十分不錯的選擇,但是唯一的問題,就是這魚,真的不好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