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省派諸城市龍都街道鄉村振興服務隊開拓五大産業模式助力鄉村振興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省派諸城市龍都街道鄉村振興服務隊開拓五大産業模式助力鄉村振興

大衆網·海報新聞記者 毛維鵬 宋學敏 孫進宏 濰坊報道

臨近年關,循着一片哒哒哒哒……的機器聲,大衆網·海報新聞記者走進位于諸城市龍都街道大兩河村的制衣工廠中的房間,幾十台縫紉機正上下翻飛,好一派忙碌的景象。“服務隊為村裡蓋起工廠中的房間,引進服裝廠,鄉親們都搶着去幹活,春節後的用工都招滿了。服務隊還為村裡建起了文化廣場,開辦老年食堂,80歲以上老人免費午餐。現在俺們村的老人是住樓房、逛廣場、吃食堂,真正實作了,老有所養、老有所樂。”望着窗外整齊的樓房,幹淨的街道,想着村民們腰包鼓起來,生活美起來,大兩河村書記任玉金坦言,“這個年,過得舒坦!”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省派諸城市龍都街道鄉村振興服務隊開拓五大産業模式助力鄉村振興

服務隊為大兩河村蓋起制衣工廠中的房間,引進服裝廠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省派諸城市龍都街道鄉村振興服務隊開拓五大産業模式助力鄉村振興

請在這裡填寫圖檔為大兩河村開辦老年食堂,80歲以上老人免費享用午餐描述

引企進村,就地招工,幫助群衆增收,壯大集體經濟,進而增進民生福祉,僅僅是服務隊以新發展理念助力鄉村振興實作高品質發展的一個縮影。自入駐諸城市龍都街道以來,服務隊紮根鄉土、志在興農,在諸城這片改革沃土上,因地制宜,科學謀劃,精準施策,蹚出了一條可借鑒、可複制、可推廣的鄉村振興新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鄉村振興,關鍵是産業要振興。”服務隊始終把推進産業振興作為工作重點,把村集體增收和農民緻富作為頭等大事,走村入戶忙調研,細緻了解社情、村情、民情,把脈問診,精準施策,高标準謀劃五大産業模式,為龍都街道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

工商攜資本下鄉,創新産業模式,實作一舉多赢

引導工商資本下鄉,助力鄉村振興,開創産業新模式,實作多方共赢局面。通過前期調研了解到,高家屯村農田多為菜地,近年來行情不景氣,一年到頭村民收入并不高。服務隊與大源集團充分溝通,将城市菜園項目落戶于此,并由地産公司推出買房送菜園活動。城市住久了,總有一個田園夢。買房送菜園活動一經推出,就成為市場熱點,市民熱情高漲,樓盤銷售一空。城市菜園共流轉高家屯村及周邊土地1200畝,每畝地年租金1000元,溝坎地為村集體每年增收近10萬元。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省派諸城市龍都街道鄉村振興服務隊開拓五大産業模式助力鄉村振興

與大源集團充分溝通,将城市菜園項目落戶于高家屯村

為打造好城市菜園,大源集團投入2000萬元資金,高标準規劃,通過整修河道平整土地,鋪設管網,硬化路面,架設栅欄,修葺出5000個精緻菜園。水泥路縱橫田園間,灌溉網交織菜園裡。春秋農忙時節,蔬菜滿園種,來往車輛絡繹不絕。

“城市菜園項目有力促進了環境改善、房産銷售,帶動了農民緻富、村集體增收。流轉土地的農民還可到園區打工,再增加一份收入。村集體又将租金投入到其他産業項目,帶來持續穩定的投資收益,真正實作了多赢局面。城市菜園項目是工商資本服務鄉村振興的大膽嘗試、有益探索,産業模式值得複制、推廣。”服務隊成員,大源社群第一書記孟靖博如是說。

因地制宜,選準産業,讓果園林地遍地生金

“這兩年金蟬大約每隻1塊錢,2年後将進入金蟬旺産期,這170畝地将遍地是金。”想到将來土地收益,西鄧戈莊村書記尹瑞君信心滿滿。

結合西鄧戈莊村果園地、集體地多的情況,服務隊深入省内多地考察調研,最終標明山東共鳴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作為合作夥伴,發展林下經濟,開展金蟬養殖。服務隊投入專項資金90萬元,流轉果農土地120畝,利用集體土地40畝,專業養蟬農戶土地10畝,開展“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産業模式,讓金蟬養殖産業形成強大向心力,進而帶動農民和集體大幅增收。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省派諸城市龍都街道鄉村振興服務隊開拓五大産業模式助力鄉村振興

金蟬種苗

“服務隊與共鳴農業簽訂保底協定,前三年每畝地每年投入800元種苗錢,三年後每畝收益達不到2000元的部分由公司補齊。第三年進入旺産期,理想狀态下,每畝地可年産蟬2.4萬隻。按每畝年産1萬隻保守估算,年收入将達170萬。對集體、對農戶來說,都是穩賺不賠的買賣。”談到林下養蟬,服務隊黨支部副書記李林增介紹道。

騰籠換鳥,盤活閑置資産,引工業反哺鄉村

在農村,由于青壯勞動力湧向市區,學生生源随之減少,導緻很多鄉村學校被白白長期閑置,這一直是服務隊的一個心結。在當下,勞動密集型企業面臨招工難的局面,農村勞動力卻常常因為一份稱心工作而四處奔波。服務隊瞅準時機,投入100萬專項資金,将大七吉村廢棄學校改建成生産工廠中的房間,引入桑莎集團頤鑫制衣開辦分廠。企業分兩期投資820萬元,工廠全部建成後可實作産值5000萬元,解決用工300餘人,帶來工資性收入1500萬元。目前,一期投資順利推進,春節後用工将達120餘人。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省派諸城市龍都街道鄉村振興服務隊開拓五大産業模式助力鄉村振興

引入桑莎集團頤鑫制衣開辦分廠

村裡辦起工廠,空巢家庭逐漸“回血”。“公公婆婆年紀大了,身體一直不太好。倆人怕麻煩,經常生了病自己扛着,也不跟我們說,感覺這些年挺虧欠他們的。聽說村裡要建服裝廠,就跟對象合計着,年後就不出去了,在村裡上班,好好照顧老的!”在外拼搏多年後,村民孫淑萍決定回村上班。

距大七吉村7公裡外的高相村,同樣有一所廢棄校舍。在與村民交談中,服務隊員聽說,村裡有位能人在中日合資的蔬菜食品深加工企業任職高管。随即靈光一閃,利用校舍建設加工工廠中的房間,再根據市場需求,讓公司向農戶下達種植訂單,蔬菜深加工+訂單式種植産業模式初現腦海。次日,服務隊就會同村書記前往清清仁木公司調研,動員公司副總祝星海回村發展。

經過充分論證後,清清仁木公司決定投資700萬元,利用廢棄學校建設淨加工和深加工工廠中的房間,并配套建設冷庫。據負責人介紹,項目建成後将具備1500畝地蔬菜深加工能力,預計每畝地年産值3萬元,能夠直接提供200個就業崗位。

投資建廠對外租賃,為村集體持續“造血”

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村裡建起鋼架結構工廠中的房間對外租賃,生産企業紛至沓來。

服務隊利用專項資金,因地制宜,通過改造舊村委和廢棄學校,分别為西鄧戈莊村和焦家莊子村建設鋼架結構工廠中的房間1870㎡和2460㎡。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省派諸城市龍都街道鄉村振興服務隊開拓五大産業模式助力鄉村振興

西鄧戈莊村鋼架結構工廠中的房間

日前,焦家莊子村與諸城市諸城市德爾機械以85元/㎡/年達成租賃協定,每年将為村集體增收21萬元。此前,西鄧戈莊村與諸城市瑞德通達機械已經展開合作,每年有17萬元收益。兩家企業投産後,均可實作年産值逾千萬元,增加稅收100萬元以上,解決近30名村民就業,實作工資收入150餘萬元。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省派諸城市龍都街道鄉村振興服務隊開拓五大産業模式助力鄉村振興

焦家莊子村鋼架結構工廠中的房間

“企業不需要投資建廠,就會有更多資金去更新裝置,來提高企業競争力。勞工就地招聘,離家越近,技術工越不容易流失。在村裡租賃廠房費用不高,對企業來說非常劃算,我們計劃将長期租賃。”諸城市德爾機械有限公司負責人仇紀祥告訴記者。

因地施策,發揮資源優勢,發展設施農業

西鄧戈莊村集體土地較多,如何高效利用土地資源,為村集體帶來持續穩定收入,是服務隊優先考慮解決的課題。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省派諸城市龍都街道鄉村振興服務隊開拓五大産業模式助力鄉村振興

西鄧戈莊村玫瑰種植項目

近些年,建設冬暖大棚,發展高效農業的成功案例,在山東省遍地開花。西鄧戈莊村土地平坦、土壤肥沃,适合發展種植業。服務隊因地施策,順勢引進妙香園草莓采摘公司。妙香園投資170萬建設7個果蔬大棚,開展采摘項目,租賃期30年,為村集體帶來110 餘萬元收入。而後又引入玫瑰種植項目,建設5000㎡冬暖大棚,合同期30年,集體增收30萬元。服務隊充分利用土地資源,投入20萬元,對村集體原有2個溫室大棚進行改造後對外出租,每年租金收入3萬元。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省派諸城市龍都街道鄉村振興服務隊開拓五大産業模式助力鄉村振興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省派諸城市龍都街道鄉村振興服務隊開拓五大産業模式助力鄉村振興

妙香園果蔬大棚

服務隊在壯大集體經濟的同時,以種植龍頭為引領,加快培育市場主體,為後續西鄧戈莊村農業轉型更新,高效農業項目大規模推廣充分蓄力。

截至目前,省派諸城市龍都街道鄉村振興服務隊共引進各類資金6220萬元,全部投産後可實作年産值1.5億元,利稅1100萬元,解決660名村民就業,實作工資性收入3300萬元,為村集體增加收入300萬元以上,幫扶的5個社群均可實作年集體收入20萬元以上,5個重點村均可實作年集體收入10萬元以上,鄉村振興初見成效。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省派諸城市龍都街道鄉村振興服務隊開拓五大産業模式助力鄉村振興

省派諸城龍都街道鄉村振興服務隊隊長張繼河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服務隊始終牢記組織重托,堅守初心,埋頭苦幹。想方設法為村民謀出路,為集體鋪道路。堅持把産業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主心骨’,全力培育可借鑒、可複制、可推廣的産業模式。千方百計尋找破解鄉村發展難題的‘金鑰匙’,大力開墾農村閑置建設用地這座‘黃金礦’。同時,積極吸引工商資本下鄉,盤活鄉村閑置資産,激活農村生産要素,實作工業反哺農業,變‘輸血’為‘造血’,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不竭動力,為打造鄉村振興‘諸城模式’新内涵貢獻力量。”省派諸城龍都街道鄉村振興服務隊隊長張繼河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