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介紹一種比較好看的小魚:黃鳍鲳。有一些魚友沒有聽過它的名字,因為這種魚是汽水魚,不太适合在酸水裡養,轉水難度比較大,是以閱聽人面有限。

攝影丨閃光鱵
黃鳍鲳幼魚有腹鳍,頭部有兩條黑帶,臀鳍前部也是黑色的,而成魚的腹鳍和黑線都消失了,體型也相對變得更長。
國内的資料都說黃鳍鲳有名是眼大銀鲳,但在某些生物分類上,可以查到大眼銀鲳科之下有眼大銀鲳、黃鳍鲳等幾種魚,是以這兩種魚在嚴格意義上恐怕不是同一種魚。
黃鳍鲳生活在東南亞地區的近海區域,是汽水魚,是以對水中的鹽度跟水的酸堿度有一定要求,基本不能在純淡水中生存,而在汽水跟海水中可以正常生活。
如果不考慮轉水,同時以黃鳍鲳為主魚,需要保證鹽度為 1.005-1.025;酸堿度是 7.5-8.4 ,溫度可以控制在20-28℃之間。由于成體一般不到25厘米,是以在混養時最好不要跟體型較大的魚混養。
攝影丨命中水271
當它作為副魚襯托其他觀賞魚時,可考慮轉水,跟一些熱門觀賞魚混養。有人喜歡把它當做龍魚的配魚。但龍魚體型較大,有可能會吃黃鳍鲳。而當龍不吃黃鳍鲳時,後者反倒可能咬龍魚的須。
雖然資料上說這種小魚比較溫和,但事實也不都是這樣。它原本就有一定侵略性,在跟七彩神仙或鲽魚混養時間,總能找到機會欺負對方。
攝影丨盤珠大濕
黃鳍鲳的性格有點奇怪,它不像慈鲷一樣一進缸就戰鬥昂揚,而是受它膽小敏感的性格所影響,進缸初期特别緊張。為此魚商在運輸過程中喜歡在水裡加點麻藥,緩解它的緊張情緒。
但當我們買到黃鳍鲳,并放入新缸時,沒有麻藥抑制,就容易出現一些不良反應。不過大多數常見的現象反倒不是由于緊張,而是由于水質不良引起的應激。
攝影丨堅果炸彈
如果水質不符合黃鳍鲳生存标準,會出現黑身、拒食、縮鳍、蒙眼等症狀。
在這些體征表現下,仍然沒有調整好水質的,就要面臨死魚狀況了。同時黃鳍鲳喜歡高氧,每天要保持打氧,給它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
黃鳍鲳是食肉性魚類,平時可以喂紅蟲、蚯蚓等。人工飼料跟薄片也可以作為日常的糧食,但要確定人工飼料不是過硬,否則會引起消化不良。
換水期間最好避免水質變酸。可以直接在濾槽裡添加珊瑚骨或在底砂中添加珊瑚砂。
黃鳍鲳活潑好動,适合用中大型魚缸混養,出狀态後還是蠻好看的它靈動的在魚缸裡遊動的樣子,給家居生活帶來的生機跟活力,正是現代快節奏物質生活比較欠缺的。
文章由意牌旗下【YEE水族世界】原創,轉載請聯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