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炳東
1953年春夏之交,浙江衢縣東部與北部白水鄉、雙橋鄉、蓮花鄉、高家鄉等地連續發生了多起挖洞入室盜竊案件,搞得人心惶惶、議論紛紛,給當地公安機關造成不小的壓力。當地公安派出所人手不足,案件偵破沒有頭緒。已有些辦案名氣的何從政被衢縣警察局當作救火隊員調來,負責偵破此案,何從政在樟譚、杜澤派出所的配合下,着手偵破案件。

衢縣警察局偵查組長何從政
何從政與相關派出所的公安民警一同勘查了現場,走訪各個案件的失主、案件知情者,獲悉了一些有價值的線索。
一,盜竊手法大緻相同,都是挖洞入室,但洞口的大小卻不一緻。
有一處盜洞約3塊磚大小,隻有兒童才能進入。這裡被偷的全是香煙和一些零錢。有5處盜洞是5塊磚大小,被盜的财物較多。另有兩處盜洞,有7塊磚以上大小,被盜的物資除了布料外,還有糧食,總數約100斤。
何從政和同僚們分析,3塊磚大小的洞口,很可能是一大一小竊賊,也許是父子,也許是竊賊老帶小。大賊挖洞、小賊入室偷竊。5塊磚大小的盜竊案,被盜東西較多的有4起,其中1起因屋主人發覺,竊賊逃跑了。
這5起,他們分析認為,5塊磚大小的洞盜賊能進能出,偷拿東西數量較多,說明不止是一人。另外2起,盜洞有7塊磚大小的,說明盜賊技術較差的緣故。
二,這5起5塊磚大小洞口的偷盜手法,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從洞口到路口都插有線香,祭拜用的那種。
這種線香隔1米左右插1支,且洞口丢棄有竹枝。這顯然是盜賊挖好洞口之後,先用竹枝伸進去掃,探測室内的動靜。線香從洞口插往路口,則是盜賊在辨別逃跑路線,以免在黑夜之中迷失方向。這足以證明盜賊是老手。
煙鬥
三,盜賊在高家鄉“淦和布店”盜竊後,在距離盜洞50米左右的土墩上吸煙,借此窺視周圍環境,卻不小心丢了煙袋(裝煙絲),留下了可供破案的線索和證據。
根據上述分析,何從政到衢州公安處治安科查閱了衢州地區盜賊分布和作案手法特征的有關資料。從已被處決的一名大盜葉德松的供述書中,何從政發現他收過不少徒弟,他的作案手法與現在所發生的連環盜竊案也很相似。
何從政再次分别與樟譚、杜澤派出所的同僚,分析研究案件的偵查方向和偵查範圍。發現在被盜案件發生範圍之内,唯有杜澤、峽口兩個鄉鎮未發生相同案件,有“兔子不吃窩邊草”的味道,很像大盜葉得松的偷盜習慣,且挖洞方法及進出“5磚洞”的技術也與葉德松的手法相似。
公安人員辦案
據此,破案人員确定重點偵查範圍在峽口鄉的後葉村,因為這是葉德松曾經的居住地,且以葉德松的賊徒為重點。可後葉村裡,誰是葉德松的徒弟呢?賊是見不得光的職業,父母、兄弟姐妹也可能不知道。
何從政和杜澤派出所的吳所長反複商議,認為祭出“煙袋”這個法寶才能打開缺口。兩人就去峽口鄉後葉村召開村幹部座談會,讨論村裡的治安問題。座談會上,何從政把盜賊丢失的煙袋拿出來,大模大樣地裝好煙葉,抽起煙來。當時,幹部和城裡人一般抽煙卷,農民普遍抽煙袋。
村幹部都笑着說:何同志那麼節約?不抽香煙吸煙筒(方言)呀!
何從政煞有其事地說:我從17歲就開始吸煙,一直用着這根煙筒。
農會主任把何從政的煙袋接過去,仔細地看了又看,對着在座的村幹部們說:你們看,何同志這根真像葉林(化名)那根呀,像極了!
村幹部們傳來傳去,異口同聲地說:很像!真的很像……
何從政馬上接話說,國家這麼大,同名同姓、相像的物件多了去,很好地掩飾了過去,轉移了話題。
兩人滿意地回到派出所,立即找到後葉村一個平時與葉林關系好的李某,對他教育、布置和監視葉林。葉林有什麼舉動,立即報告。
一星期過後的一天上午,李某來杜澤派出所報告:葉林早上去白水鎮塘沿村供銷社買東西,買來2斤紅棗,還想買塊布料做衣服,口袋裡沒錢了,就回家了。
聽了報告,何從政與杜澤吳所長分析:原來的“5磚洞”盜案中,唯一盜竊未成就是塘沿村供銷社這一案件。現在盜洞雖已填補,但還未粉刷,盜賊很可能判斷供銷社的人已放松警惕,準備再次下手。葉林如果是“五磚洞”盜竊案的嫌疑人,那麼他很可能是再次踩點,買布料隻是借口。
大家分析認為,葉林很可能會在當晚再次實施盜竊,盜賊都是看好就幹,不會拖延,因為明天會發生什麼變化,誰也不知道。這是難得的抓賊好機會!何從政與杜澤派出所吳所長一齊制定了捉拿盜賊的初步方案。
當天下午,何從政與吳所長及所裡的大部分人,趕往白水塘沿村,先悄悄地踏勘了供銷社及其周圍的場地,再到白水鄉秘密開會,布置捉拿盜賊的行動計劃。除何從政與杜澤派出所的6人外,還有鄉長、鄉公安員及供銷社支部書記和主任共10餘人參加會議。
行動方案共兩個,一是,待盜賊挖牆入室後,室内擒獲;二是盜賊逃出洞外,室外擒獲。抓捕力量是這樣安排的:外部安排6人,由何從政與鄉公安員負責指揮;室内由吳所長安排指揮,帶領4人守伏。散會後,吃過晚飯,大家于晚6點半進入各自的責任區。
10個人,每人一支手電筒,藏好後開始等待盜賊出現。蹲守是枯燥無味的,時間一個小時一個小時過去了。到半夜12後,不少“埋伏者”覺得盜賊不會來了,白等了。何從政要大家耐心等待,堅持到底,做事有始有終。
到了下半夜,很容易疲勞,有人開始迷迷糊糊……
淩晨2點半左右,突然,一個人影鬼鬼祟祟出現在供銷社右牆角,正是以前的盜洞位置。這一下,全體“參戰者”精神振奮起來。黑影彎下腰,開始挖洞,不到3分鐘,洞又被就挖開了。賊挖洞時,幾乎聽不到聲音。
洞挖開後,賊并沒有鑽進去,而是先把腿伸進去,來回掃劃,大概是試探動靜與探路。見無聲息,抽回腿,從胸前掏出一把東西,用火柴點燃後吹滅,一把星星點點。賊從洞口開始,彎腰把火星一點一點插到地上,何從政明白,這個盜賊正在插香,先把逃跑路線安排好。隔一、二米插一根,一直插到大路上,全長約200米。
插完香後,盜賊又退回到離洞口不遠的陰影處,坐在一塊石頭上開始吸煙,煙頭一閃一滅的,顯然,盜賊在繼續觀察動靜。這時,何從政趁盜賊坐在洞口處看不到全部香火,悄悄把最後一段20根香火移動了位置……
盜賊吸完煙後,便迅速鑽進了牆洞。
何從政見時機已到,手裡的電筒一摁,閃出光亮,外面埋伏的人都打開電筒,向供銷社照來晃去,示意可以行動了。
吳所長在室内看到信号後,立即大聲下令:抓賊!供銷社内埋伏的民警也一齊喊:抓賊呀!抓賊呀……
建國初期的人民警察
盜賊一聽到吳所長的喊聲,立馬轉身鑽出盜洞,就順着地上的香火飛快地逃跑。
埋伏在供銷社裡面的公安人員打開後門,沖出來邊追邊喊:抓賊啊!抓賊啊!外面的埋伏人員也一齊大喊:抓賊啊!抓賊啊……
盜賊吓得恨不得生出4條腿,一路沿着香火飛奔。抓他的民警作勢追趕,速度并不快。那個盜賊隻管看着地上香火跑,不想“撲通”一聲紮進水裡,盜賊大喊“救命!咕咕……快救命!咕咕咕……”
岸上,10來個手電筒齊刷刷照着在水中掙紮的盜賊。盜賊在池塘裡水裡撲騰大叫:饒命啊!我今後再也不偷了,咕咕……救救我吧!早就守候在塘邊的兩位民警迅速下水,将水中掙紮的盜賊拖上岸,給落湯雞似的盜賊戴上了手铐,這個盜賊正是葉林。
這時,附近農民也點起火把過來幫忙捉賊。見賊已被抓住,有的年輕人怒火沖天地說:來!讓我們打一頓,消消氣!何從政當即制止了。
當夜,何從政他們也不休息,連夜審問。
葉林開始裝作老實的樣子,主動交待了9起案件,說都是自己幹的,還指天畫地說,隻幹過9次。何從政他們一聽就知道葉林在耍花腔,挖洞入室案件何止9起?訓斥他之後,把葉林作案丢失煙袋朝桌上一丢。
葉林連喊:有罪、有罪。我坦白,我坦白。他這才乖乖交代了23起盜竊案件,還有他幾個徒弟的情況。審問中,何從政他們也解開了破案中的疑惑。
問:什麼時候開始學偷的?
答:從12歲開始跟我叔叔葉德松學的。
問:怎麼學的?
答:開始跟他去,看他如何挖洞,看他怎麼插香、怎麼逃跑。
問:挖洞怎麼不響?
答:先用水或撒泡尿,把磚縫浸濕。
問:你偷的錢不少,怎麼不買個手電筒?你如果不插香,今天也不會紮到水裡。
答:挖洞、偷逃這些規矩都是師傅教的。師傅說,插香跑比用電筒安全,電筒有光,會引人來追;香是暗号,人家不知道。我偷了幾十年都這樣做的,教徒弟也是這樣教的,從來沒有出過問題,就是這次上當了!
案件結束後,何從政寫了案件總結報告,題目是《拉賊下水,水中擒賊》。這一年,何從政榮立二等功。
【深耕戰争史,弘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必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