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24日,“2021廣西大瑤山觀鳥賽暨候鳥護飛行動”在金秀瑤族自治縣啟動,來自全國13支隊伍共40餘人參賽。在60個小時内,參賽者要在金秀全境尋找鳥類蹤迹并在App上送出鳥類記錄,鳥種記錄最多者獲勝。記者了解到,廣西生物多樣性豐富,鳥類品種超過740種,位列全國第三,而大瑤山地區就有287種。
參賽隊員收獲多多

參賽隊員正在尋找鳥類的蹤迹。南國早報記者 張文卉 攝
“我們要在這裡等到天亮。”10月21日淩晨5時許,來自安徽的大學生戴綦宏和其他兩名隊員已經到達金秀銀杉森林公園門口。根據抽簽的結果,他們一組3人在當地向導的陪同下,要在60個小時内涉足大瑤山的8條觀鳥路線,通過手機App上傳并記錄觀察到的鳥類。
雨天給觀鳥比賽帶來很大的阻礙。但聽音識鳥,也是觀鳥人的一項技能。剛進公園,隊員們就循着鳥叫聲來到了溪水邊,果然,一隻灰色的大鳥正沿着水流覓食,它是灰背燕尾。在3個小時内,戴綦宏和隊友們記錄到了十多種鳥類。
記者一路前行,遇見好幾撥參加比賽的隊員,他們拿着望遠鏡瞭望,希望在第一時間發現鳥類的蹤迹。
在一個轉彎處,隊員徐蕾突然從車裡沖出來,用錄影機對準了路邊的一條小溪。原來,一隻紅尾水鸲(qú)正站在水中的一塊石頭上。
鳥類繁多讓外地隊員驚歎
在大瑤山拍攝到的比氏鹟(wēng)莺。韋銘 攝
“僅僅在酒店附近,我們就已經發現了20多種鳥。”徐蕾告訴記者,比賽報到的當日,她在駐地就聽到了不同的鳥叫聲,一下就感受到了金秀鳥類品種的豐富。
在距離金秀縣城不到一公裡的一處農田裡,來自鄭州的隊員郭丹丹發現幾隻鳥在打架:“這是紅嘴藍鵲和發冠卷尾,是金秀當地常見的鳥。”
突然,一名隊員喊了一聲:“有猛禽!”大家撒腿就往她所在的位置跑,順着這名隊員手指的方向,一群大鳥在左前方的山頂盤旋。剛開始有五六隻,随着一陣風刮過,越來越多的大鳥從樹林裡飛出來,黑壓壓一片非常壯觀,目測有上百隻。
在反複确認後,郭丹丹告訴記者,這是一群黑冠娟隼(sǔn),這種鳥喜歡叢集,會借助氣流遷徙。她說:“我們那兒也有這種鳥,但是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的鳥群,太壯觀了。”
當天下午3時許,App背景的實時觀測進度顯示,參賽隊員們已經送出了140種鳥類。接下來的幾天内,隊員們将繼續發揮不同隊伍的優勢,獲得更廣泛的鳥種記錄。
觀鳥的目的是為了護鳥
記者從自治區林業局了解到,廣西全區鳥類有23目92科,數量超過740種,位列全國第三。候鳥每年2月中旬至4月上旬、9月底至11月中旬,通過北部灣沿海一帶,柳州、河池、百色等北部地區和沿桂林方向的越城嶺、海洋山一帶的三大遷徙通道進入廣西境内。
廣西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會長黃乘明介紹,此次觀鳥比賽舉辦地金秀正是廣西候鳥遷飛通道中的主要區域。這次比賽,有來自雲南、内蒙古、陝西等省(區)市和廣西本地的13支隊伍共40餘人參賽。比賽過程中收集到的鳥類分布資料,相當于一場快速集中的本地鳥類調查,會積累足夠寶貴的野生鳥類資源資訊。
“每年有上百萬隻候鳥在我們這裡越冬繁殖。”金秀瑤族自治縣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地鳥類有287種,以候鳥為主,每年霜降前後數月,林中鳥聲不絕,其中有不少鳥類屬珍貴品種。
金秀大瑤山還是中國現代鳥類學研究的起源地之一,早在20世紀20年代,中山大學的任國榮教授就開始對大瑤山的動物進行資源調查,并對畫眉科鳥類分類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金額雀鹛(méi),這是中國人發現并發表的第一個鳥類新種,在我國鳥類研究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
觀鳥比賽期間,觀鳥人和志願者将在候鳥遷徙路線、停歇地、越冬地等重點區域以及湖泊、池塘、樹林、農田等活動區,開展巡護監測、救助、拆除非法捕獵工具等活動,保護候鳥順利遷徙。
來源:http://resource.cloudgx.cn/files/gxapp/News/202110/22/792206.html?_s=1634878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