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運動,可以減少動脈硬化幾率,緩解壓力,強身健體。在電腦前緊張工作了一天,起來走一走,舒活一下筋骨,是辦公室人必做的事情。不斷運動,也增加了生命的更多可能性。
在漫長的曆史裡,生物不斷運動,衍化出無數分支,才形成了如今錯綜複雜,又充滿驚喜的生态系統。

圖檔來源丨Unsplash 攝影丨aluengo91
魚是自然界裡層級并不算高等的生物。它們嚴格遵循自然法則,終日為了食物穿梭在浩瀚的水域裡。
圖檔來源丨wanderlust
豬齒魚是種聰明的魚。它在海底攪動海沙,尋找可以吃的食物,把蛤蜊叼到珊瑚岩附近,通過身體的擺動将蛤蜊摔到珊瑚岩上。劇烈撞擊産生的震動足以撬動蛤蜊緊閉的貝殼。
圖檔來源丨Flickr 攝影丨Rickard Zerpe
為了吃到美味,它會一直摔打蛤蜊長達一個小時。美食的誘惑限制了豬齒魚的全面發展,也讓我們明白,它們為了食物可以多勤勞。
跟豬齒魚的堅持不同,有些魚不用摔打蛤蜊也能吃到食物。它們是海洋醫生,生活在大型魚身邊的工具魚。
藍星裂唇魚身上有藍色跟黃色的斑紋,從吻部延伸到尾鳍後部的黑色條紋十分顯眼。這種魚以腐皮、寄生蟲以及食物殘渣為食。它們經常成群出現,幫其他魚類去除體表的腐皮,腮部以及口腔裡的寄生蟲跟食物殘渣。
這種魚每天可以工作4小時,有時候一天可以在上千條魚身上吃到食物。很多文章把它定義為“海洋醫生”。但歸根結底,是美食的誘惑驅策它們勤勞的尋找進食機會。
圖檔來源丨pinimg
美國加利福尼亞沿岸有一片巨藻,這是美國紅雀鲷世代生活的地方。
雀鲷是衆多魚類中生存能力比較強的生物。它們可以快速适應周圍環境的變化,并及時做出調整。但紅雀鲷并不是洄遊性魚類,不需要做好随時适應不同水域水質變化的準備。它們大多數時間隻在自己的領地裡生存,照顧這片“巨藻”。
圖檔來源丨Flickr 攝影丨Brian Gratwicke
巨藻中藏着衆多小型生物。這些生物是它們主要食物來源。但生活在這片水域裡的生物不隻紅尾雀鲷一種,貝殼類希望從中分一杯羹,更小的魚類也在裡面穿梭。紅雀鲷必須時刻保持警惕,不斷在領地中巡邏,趕走一切騷擾者。
于是它在白天幾乎一直在工作,直到夜幕降臨,陽光消失在更邈遠的地方,它們才停下來,躲在巨藻中,防止暗夜捕食者的搜捕。
如果從它們開始巡視領地的時間算起,紅雀鲷在這片水域中工作的時長,甚至比朝九晚五的辦公室更長。
圖檔來源丨Flickr 攝影丨Andy Blackledge
生命日複一日遵循着自然的法則。今天之後,很快會有迎來全新的一天。在深邃的馬裡亞納海溝,險象環生的亞馬遜河流,黃沙漫天的塔克拉瑪幹沙漠,神奇的生物繼續上演祖先的故事,在這片養育了上億種生物的地球上,勤勞地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