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3年輾轉5個國家 “定格”鳥類1000多種 </h1>
老鷹捉魚、翠鳥沖水……這些都是鳥類在大自然中活動的精彩瞬間,親見一次已屬不易,而要用鏡頭捕捉下來更是難以想象。然而,宣夏良卻樂此不疲,他扛着攝影“大炮”,靜靜地等待快門按下的最佳時刻。
45歲的宣夏良是常州市華駿豐物資有限公司董事長。2014年11月,酷愛旅行的他去四川西部帕姆嶺遊玩,途中突然邂逅了一隻眼睛紅紅的血雉,憨态可掬的模樣瞬間打動了他。“咔咔咔”,他急忙按下快門連拍,頓覺鳥類可愛至極。
愛鳥的朋友告訴宣夏良,雉的種類很多,除了血雉,還有綠尾虹雉等70多種。他突發奇想,要把這70多種雉拍全。從此,他便四處追逐鳥的身影。
這樣一來,他把一年之中三分之一的時間都用到了鳥類攝影上。“野生鳥類的警惕性普遍較高,隻要人一露頭,90%的鳥都會飛走,是以要想拍到精彩瞬間,隻能靠蹲守。”宣夏良表示,這樣的蹲守往往是一整天,午餐就靠面包充饑。當然,蚊蟲叮咬是少不了的,他的身上經常密密麻麻幾十個包塊,要十天半個月才能消腫。
為了拍到更多鳥類,3年不到的時間裡,宣夏良先後去了馬來西亞、泰國、尼泊爾、斯裡蘭卡等,國内也去了内蒙古、青海、甘肅、雲南等地區。
為了拍攝稀有鳥類藏雀,他專門跑去青海海拔4600米的額拉山口尋找。“那山真的很難走上去,每走100步,我都要停下來休息一下。”盡管這樣,宣夏良第一趟登頂,還是沒有尋找到藏雀的蹤影。但是,他不甘心就這樣放棄,前後去了3趟,最後成功拍到了中國瀕危動物、稀有種類藏雀。
“有時候自己也有點納悶,放着舒适的日子不過,抛家舍業地一頭鑽進蚊叮蟲咬、沉悶濕熱的原始森林,一呆五六個小時,弄得衣濕人乏。然而,一想到可能捕捉到的驚豔瞬間,便又信心滿滿地撐下去了。”
鑽過熱帶雨林,走過高原草甸,艱苦跋涉過林海雪原……從事鳥類攝影近3年,宣夏良拍攝的鳥有1000多種。
每當攝鳥愛好者告訴他哪裡有珍稀鳥類,他都會認真做好準備,籌謀下一站的行程。在内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他冒着零下30多℃的嚴寒,拍攝白色貓頭鷹;在新疆阿勒泰小東溝,他拍攝過岩雷鳥;在馬來西亞,他拍攝過棕腹燕、嘯鸫……
“這些鳥類大多生活在人迹罕至的地方,每次拍攝對我而言,都是一種考驗,也是一種享受。為了拍鳥,宣夏良每年花去的費用多達五六十萬元。而且,由于花去了大量的時間,這兩三年裡,企業沒有開發新的客戶,年銷售維持在1.5億元左右。然而,他無怨無悔。9月20日,宣夏良将啟程奔赴下一個目标:巴西。“世界上共有1.1萬種鳥,巴西就有4000多種。”他的朋友們都期待着,看到他更好的鳥類作品。
沈澎澎 記者 王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