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括太平洋雙帶小醜、印度洋雙帶小醜(Amphiprion fuscocaudatus)、西印度洋黑雙帶小醜(Amphiprion sebae)等幾個品種。大量捕獲于我國南海的屬于印度洋雙帶小醜。這類魚大多在10--15厘米之間,貿易個體多半是5--10厘米的幼魚和亞成體。它們無疑是分布最多的小醜魚,也是最廉價的品種。
印度洋雙帶小醜的性别很容易分辨,成熟的雌性腹鳍第一棘條為黑色,雄性則全部為黃色。它們不像其他小醜雌、雄個體差異很大,一般情況下,一對夫妻的體長差距不超過1厘米。雙帶小醜是小醜魚中适應能力最強的品種,如果你剛開始飼養海水觀賞魚,那就從雙帶小醜開始吧。如果同時飼養10條以上,即便全為成熟的個體,它們的互相的打鬥也不是很激烈。
隻要水質和溫度合适,它們就可以在水族箱中産卵,一個400升的水族箱甚至可以容納3--4對夫妻在同一時間段敷衍後代。雖然這些家庭經常會發生争端,但打鬥不會太激烈。小魚的成活率比其他品種的小醜魚高,非常合适喜愛繁殖海水魚是新手練習。
雙帶小醜在水質較差的時候比其他小醜容易感染細菌疾病,當我們降低比重或添加藥物時,它們也可能會有不良反應。一般情況下,感染細菌的魚會首先出現眼球突出或爛尾。必須給予換水,并用殺菌類藥物治療,才能康複。病魚會表現出煩躁的情緒,小一些的個體多半躲藏到石頭縫隙裡不出來,而個體大的魚經常因為病痛的困擾而襲擊其他魚。
雙帶小醜在南方沿海地區分布很廣,而這些地區的海水多半存在污染問題。很多與攜帶有細菌或寄生蟲,必須進行嚴格的檢疫才能放入飼養水族箱中。在貿易中,我發現很多雙帶小醜感染有斜管蟲,而這些寄生蟲對它們的威脅并不是很明顯,但當把該與和其他品種混養時,疾病會很快傳染。特别是神仙魚和蝴蝶魚被感染後,死亡率很高。
=完=
點選下圖有驚喜哦~
覺得贊的話就點點右下角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