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個海被預言2020年消失,如今還“活”着,為什麼?槍響之後亡羊補牢?

“鹹海的消失”被稱作一個典型的蘇聯式謬誤。

它原是世界第4大湖,6萬餘平方公裡的水面,每年給當地漁業貢獻4萬噸的捕撈量。這在當時占據蘇聯總捕魚量的六分之一。

但魚當不得主糧,也做不得衣服。

于是,20世紀中期,蘇聯為種糧、種棉花大力修建水利工程,使通向鹹海的水運卻被豁開了口子。水資源不足在此後的幾十年愈演愈惡劣,鹹海急劇萎縮……有人說,這是人類活動惡劣影響的縮影,斷言鹹海會在2020年徹底被扼殺。

這個海被預言2020年消失,如今還“活”着,為什麼?槍響之後亡羊補牢?

1985年—2009年,鹹海的萎縮變化。

但如今它不但“活”着,還成了全球變暖的“反面教材”。近日,中國科學家稱:鹹海自2005年以來,退縮明顯減緩,周邊區域的水體面積和數量更開始增加。

這是否意味着全球變暖被洗白?鹹海已被扭轉了走向幹涸的結局?

<h1 class="pgc-h-arrow-right">槍響之後</h1>

無論鹹海會不會最終滅亡,蘇聯都是第一劊子手。

鹹海的水源補充主要依賴于阿姆河和錫爾河。阿姆河從南部注入,錫爾河自北面彙進,500多萬年間安然無事。

60年前,蘇聯開先例,在阿姆河上修建了引水灌溉工程。在45座水壩和80多座水庫的加持下,半幹旱草原鋪滿了棉花、小麥。同樣,被截流的鹹海從1970年—1980年,水位以每年約60厘米的速度暴跌。

這個海被預言2020年消失,如今還“活”着,為什麼?槍響之後亡羊補牢?

一開始因為鹹海萎縮負面影響過大,蘇聯曾試圖“拆東牆補西牆”,将西伯利亞河水引入鹹海,但修建引水渠的工程成了搞不定的攔路虎,隻好作罷。

那以後,放任的後果很快顯現出來:1987年,鹹海分為南鹹海和北鹹海兩片水域。4年後,蘇聯解體,北鹹海歸入哈薩克斯坦境内,南鹹海則主要在烏茲别克斯坦境内。

整個中亞的水資源利用是一盤棋,蘇聯隻顧着開局,卻沒能收場。分裂後,各國沒了統一的排程,自然要為了有限的水資源扯皮。利益目前,你要抽水,我絕不落後!阿姆河被肆意分流。

結果就是,注入鹹海的水量越來越少。阿姆河甚至一度斷流,這更加劇了鹹海的消退。到2003年,南鹹海又進一步分成了東、西兩部分。

這個海被預言2020年消失,如今還“活”着,為什麼?槍響之後亡羊補牢?

圖中箭頭為鹹海分裂的3部分

鹹海的大面積幹涸,湖水鹽度激增。到21世紀初期,已經從1960年的11克/升增加68克/升。湖底鹽堿裸露靠着大風,卷起“白風暴”(含鹽的風暴),讓周邊地區深受其害:

農田鹽堿化加劇。鹹海地區每年約有4000萬噸—1.5億噸的鹹沙有毒混合物混進中亞草原、農田和城鎮,部分國家耕地高度鹽堿化達80%;

水資源稀缺。地下水、生活用水、灌溉受鹽堿影響,形成“耗水—污染—更耗水”的惡性循環;

人類健康威脅。飲水含鹽,引起了貧血等問題。部分區域慢性氣管炎、腎病和肝病,特别是癌症發生率增加3000%,關節炎增加6000%,嬰兒死亡率世界第一……

<h1 class="pgc-h-arrow-right">亡羊補牢?</h1>

事态的嚴峻性讓哈薩克斯坦、烏茲别克斯坦等國家不得不拯救鹹海。

不幸的是,烏茲别克因為沒錢束手束腳,導緻東西“兩鹹海”的含鹽量快速向死海靠近——300克/升。北鹹海的恢複倒是讓人喜出望外,哈薩克斯坦靠着修水渠減少浪費,又增加了大壩阻斷了鹹海兩部分的流通,使北鹹海的深度上升了十幾米,達到42米的合理深度。

不過在最新的研究中,鹹海萎縮減緩的功勞卻更多被歸結為:冰川積雪消融、農田退水。

在這裡,冰雪融化充其量讓全球變暖的功過相抵,農田退水又代表什麼呢?

它和污染是親戚關系,指那些灌溉、降雨、高山雪水經農田後,側滲到外面的部分。

帶着氮、磷、礦質養分等成分,這些水被視作土壤、河流污染的刺兒頭。以我國為例,全國污染源普查資料顯示:農業方面源污染對水體中COD(有機物質相對含量的一項綜合性名額)、總氮、總磷的貢獻率分别為56%、41%、62%。

這個海被預言2020年消失,如今還“活”着,為什麼?槍響之後亡羊補牢?

氮、磷等導緻水體富營養化

而既然是污染,治理就不簡單。更何況,鹹海萎縮減緩,不是整體水量維持不變,更不是增加!它可能“活”得久一些,至于結局,隻要阿姆河和錫爾河周邊的商品糧棉灌區依舊繁榮,蘇聯給鹹海預定的結局就不會改變。

不管是對自然的屠戮、預測,還是挽救,人作為食物鍊頂端,一直自作聰明地控場,“老鼠多了就放貓,貓多了就放蛇,蛇多了放老鷹,鷹多了就下毒……直到超出管控”。

地球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我是科學人》紀錄片由長安信托特約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