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甘肅華亭:一山一鳥兩帝王

一座山,一隻鳥,與兩位帝王的千古情緣

甘肅華亭:一山一鳥兩帝王

在甘肅省東部有一座山叫關山。這座關山古稱隴山,是古絲綢之路必經之處。

隴山不但盛産藥材、木材,還因為森林資源豐厚、生态環境優良,栖息着各種珍禽異獸。在很早以前,關山就曾經盛産一種鹦鹉,形态美麗,聰明善學,關山東麓的華亭人把這種鹦鹉叫做鹦哥。《雍勝略》記載:“隴山山高而長,多産鹦鹉,亦名鹦鹉山。”人們發現了鹦哥的美麗和奇異之後,這群天地間的精靈就開始了被人抓捕、被人玩弄的不幸命運。

甘肅華亭:一山一鳥兩帝王

唐代武則天在位的時候,有人從關山抓捕了一隻鹦鹉進獻了給了女皇。這隻鹦鹉渾身雪白,女皇就賜名叫雪衣,以示恩寵。這隻雪衣最讓武則天驚歎的是,它居然能夠從頭到尾背誦260字的佛教經典《心經》,崇信佛教的武則天就認為她與這隻鹦鹉必然有着某種冥冥之中的深厚緣分,于是就更加珍愛了,特命打造了一個金絲鳥籠來豢養雪衣。

一日散朝之後,武則天順道看望雪衣,忽然心血來潮地對白鹦鹉說:“雪衣啊,你若能做偈語求解脫,我便恩賜你方歸山林。”這本來是武則天都小鳥的戲語,豈止雪衣聽完之後在金絲籠裡跳躍不已,歡喜異常。片刻之後,即說道:“憔悴秋翎似秃衿,别來隴樹歲時深。開籠若放雪衣女,常念南無觀世音。”武則天聽後震驚異常,也欣喜異常。但一代帝王,一言九鼎,隻能在既喜又惜的複雜心情中當場命人打開金絲籠,放飛了雪衣。

甘肅華亭:一山一鳥兩帝王

後來有人猜測,當初進獻白鹦鹉的人或許揣摩準了武則天的愛好心性,在這支鹦鹉進宮之前就早已下足了功夫,教鹦鹉背熟了《心經》。鹦鹉天性聰慧,教習者用心良苦,本無驚歎之處。但這隻鹦鹉後來被命名為“雪衣”,似乎很難在教習者的預料之中。至于後來即時作詩,向女皇表達思鄉之情,并已自己的名字入詩句,這恐怕是教習者永遠無法料及的。

隴山鹦鹉從此名聲大噪,抓捕者日甚一日。對于一種原本暢遊山林、樂享自在的山間精靈而言,這幾乎是一場曆時久遠的彌天大災。這種禍端同時也贻害人間,人們為了抓捕鹦鹉,從鹦鹉身上謀求利潤和富貴,于是各種刀光劍影、陰謀暗算輪番上陣,各幕悲歡離合、殺伐紛争屢屢開演。

甘肅華亭:一山一鳥兩帝王

時光流傳宋朝,宋真宗趙恒曾經養了數百隻隴山鹦鹉,每日把玩觀賞。有一天,這數百隻鹦鹉突然都躁動不安,鳴叫不止。宋真宗就猜測這群鳥兒應該是思鄉了,于是大發善心,命人全部開籠放生。幾年以後,有朝廷的使者路過隴山,有數隻鹦鹉圍住使者,口出人言,請使者代向宋真宗問安,使者回答宋真宗皇帝早已駕崩歸天。得知這一消息,轉瞬間隴山鹦鹉齊聲悲鳴,數刻方息。鳥聲婉轉凄悲,令使者一行也怆然涕下。

唐代著名詩人皮日休曾經寫了一首題為《哀隴民》的詩:“隴山千萬仞,鹦鹉巢其巅。窮危又極險,其山猶不全。蚩蚩隴之民,懸度如登天。空中觇其巢,墜者争紛然。百禽不得一,十人九死焉。……今此隴民屬,每歲啼漣漣。”危險和死亡從來就無法阻止人們蓬勃的欲望,這種瘋狂而曠日持久的抓捕,給當地百姓帶來了無窮煩惱,也讓隴山鹦鹉這一奇珍在數百年前就絕迹關山。

(原創作品,圖檔來自網絡,侵權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