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農村養殖,除了常見的雞、鴨、鵝、魚、豬、牛、羊等,還有人養昆蟲,譬如弱不禁風的花蝴蝶。在樂山一個小村莊裡,就有一個小夥子愛和蝴蝶打交道,最後還靠它發家緻富。

上世紀90年代的沙灣區葫蘆鎮江村,家家戶戶都以捕蝶為生,有的蝴蝶可以賣到上百元一隻,頂的上一般勞工半個多月的工資,有心的農戶就抓住了這個商機,開啟了養蝶緻富之路,這位農戶就是熊飛的父親熊文華。
熊飛:“1991年我父親有一個在樂山農科所工作的朋友,下來我們這兒做科研。當時他把蝴蝶科研做成功了,給我們留下了技術。”
熊飛說,蝴蝶的一生大概為2個月,依次經曆蝶卵、幼蟲、蝶蛹,到最後才能羽化成蝶,其中幼蟲時期要經曆5個齡期,每個齡期蛻皮一次、長大一次。
熊飛:“我們人工給蝴蝶們喂蜂蜜,因為蝴蝶在野外的情況下是采蜜的,棚子裡面沒有花蜜。加上蜂蜜的營養價值比較高,就用蜂蜜代替了野外的花。”
熊飛:“這是今天産下來的卵,它産下來是這個顔色,接下來顔色會變。美鳳蝶的卵大概孵化期是7天,從第三天開始就慢慢變色,到最後是變成黑色,就看到裡面的小毛毛蟲。”
熊飛告訴記者,同一種蝴蝶産下的卵,它的顔色都會有差異,這是因為結蛹的地方不同。
熊飛:“比如說這兩個,一個是花的,一個是綠的,其實它是個保護色,因為它結蛹的時候,結在葉子上的,它是綠色;結在樹幹上,它就仿樹幹的顔色。”
養殖蝴蝶非一帆風順,熊飛一家也受到過自然災害等各種因素影響,但是他們最終堅持了下來,并在2013年的時候,通過網際網路,拓寬銷路。
熊飛:“2013年開始,我們在阿裡巴巴上面做了一個網店,然後當時就接到了全國各地的訂單,我們才發現這裡面有很大的商機,加大了規模進行了養殖。比如說蝴蝶主要銷售到活體觀光旅遊,還有慶典放飛,标本,工藝品,還有我們大學科研,還有科教科普等這些市場。”
如今,熊飛飼養的蝴蝶品種已達到了8種,年純收入接近50萬元,接下來,他想把蝴蝶産業融入觀光旅遊,科普教育和研學,讓更多的人了解蝴蝶行業,愛上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