鲫魚的養殖技術
1、品種選擇
在選擇品種的時候,可以選擇那種生長迅速,産量高的、适合我們那地區養殖的以及有很強抗病能力的優質品種。
2、養殖條件
池塘面積在3畝—5畝,水深1.5米—2米,保證水源充足、穩定、無污染,水質良好,池塘排灌友善,不滲不漏,池底淤泥保持在10厘米—15厘米厚度即可,每個池塘要求配備增氧機等裝置。
3、合理放養
一般放養冬片魚種每畝2000尾左右,夏花魚種2500尾左右。放養時間要盡量早,規格要大而整齊,冬片魚種宜在5厘米—6.5厘米,夏花放養要盡量大。為利用池塘有機碎屑及浮遊生物,可搭配鲢魚鳙魚等濾食性魚類,搭配比例控制在10%—20%。放養時不宜搭配鯉魚草魚。

4、投餌施肥
在給鲫魚喂食施肥的時候,應該以“投喂精飼料為主,結合施肥培養水質為輔”為原則,進行科學高效的進行投餌施肥。
在離池埂3米—4米處每畝搭設2個餌料台。在投餌前5分鐘用同一頻率的音響 (如敲擊飼料桶的聲音)馴化魚類,一般5天—7天。根據水溫定時投喂,當水溫在20℃以下時,每天投喂1次,時間在上午9時或下午4時;當水溫在20℃—25℃時,每天投喂兩次,在上午8時及下午5時;當水溫在25℃—30℃時,每天投喂3次,分别在上午8時、下午2時和6時;當水溫在30℃以上時,每天投喂1次—2次,選在上午9時。
5、養殖管理
注意清塘,魚種消毒,工具和食場消毒,适時進行水體消毒及魚病流行季節的藥物預防等。魚類發病時要及時診治,對症下藥。注意日夜巡塘,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實行魚類輪捕上市,調節養殖密度。
擴充資料:
鲫魚(學名:Carassius auratus,簡稱鲫,俗名鲫瓜子、月鲫仔、土鲫、細頭、鲋魚、寒鲋、喜頭、鲫殼、河鲫 。常見于歐亞地區,為常見淡水魚,屬于輻鳍魚亞綱鯉形目鯉科鲫屬。
鲫魚經過人工養殖和選育,可以産生許多新品種,例如金魚就是由此産生的一種觀賞魚類,和食用的野生鲫魚學名同為Carassius auratus。
鲫魚主要是以植物為食的雜食性魚,喜群集而行,擇食而居。肉質細嫩,營養價值很高,每百克肉含蛋白質13克、脂肪11克,并含有大量的鈣、磷、鐵等礦物質。鲫魚藥用價值極高,其性平味甘,入胃、腎,具有和中補虛、除羸、溫胃進食、補中生氣之功效。鲫魚分布廣泛,全國各地水域常年均有生産,以2~4月份和8~12月份的鲫魚最為肥美,為我國重要食用魚類之一。最大體長約30厘米,栖息深度為0~20米,無毒,經濟型食用魚類,物美價廉。多産于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珠江流域一帶,其中洱海鲫魚較為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