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路“象”北,千百萬年來發生過這麼多回

新華社北京6月11日電(記者金地、董瑞豐)此次雲南野象北遷,一路“逛吃”,引來衆多關注。如将時間以百萬年計,會驚奇地發現,在地質曆史上,象類曾頻繁、大規模地在我國南北方“來回”。這些“長鼻子”為何如此?雲南地區在其中又起了什麼作用?

記者近日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了解到,該所王世骐團隊根據對現有化石的研究,勾勒了象類上千萬年的南北“遷移地圖”。相關研究成果此前已發表在國際期刊《古地理學、古氣候學、古生态學》上。

王世骐研究員介紹,大象在中國出現,有确切記錄已有約1900萬年,而研究發現,距今約2400萬年前,起源于非洲的象類就可能曾經由尚未隆升的青藏地區,到達我國北方,包括嵌齒象、轭齒象等。此後,随着青藏高原擡升,這條遷移路線受阻,象類轉而“改道”雲南,經我國中部和東部向北遷移。

“在約1800萬年前,我國東部出現的脊棱齒象,就可能是從我國雲南或東南亞等地向北遷徙的,最後甚至到達了日本。”王世骐說。

曆史上,因為氣候變化等原因,象類曾多次南北來回“流動”。王世骐告訴記者,雲南不僅是曆史上象類北遷的重要“通道”,包括雲南在内的我國南方,還是大象的“避難所”。他介紹,這主要是由于我國南方氣候溫和濕潤,森林繁茂,而北方随着青藏高原的隆升,氣候日漸幹旱,不再适宜一些象類生存。是以,每遇氣候變化,象類往往退縮至雲南等地。

“在約600萬年前,全球進入暖濕時期,劍齒象和中華乳齒象在雲南地區出現。此後,它們曾一同進入北方,留下了包括黃河象在内的許多化石。”王世骐說,但好景不長,随着約300萬年前氣候再次急劇變冷,猛犸象在北方出現,劍齒象和中華乳齒象退回到雲南等地蟄伏。

此次備受關注的亞洲象,又是什麼時候出現的?王世骐告訴記者,亞洲象屬在約150萬年前出現在中國。随着約1萬年前地球進入全新世溫暖期,猛犸象、劍齒象等悉數滅絕,隻留下亞洲象一種生活在中國的版圖上。

“除了更适應溫暖的環境,和同樣生活在南方的劍齒象相比,亞洲象的食物範圍更廣,是以得以幸存。在殷商時期,亞洲象曾在黃河流域分布,此後,由于人類對中原地區的開發,亞洲象一路南下,最終退至雲南。”王世骐說。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