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詳細介紹草地貪夜蛾的危害特點,并指出化學藥物防治、生物防治、實體防治及農業防治四項技術。由于草地貪夜蛾的危害極強,且撲殺難度大,因而相關農業生産人員需了解其特點與習性,使用多種綠色防控技術消滅草地貪夜蛾,進而減輕其對農作物的危害,減少經濟損失。
草地貪夜蛾也被稱為秋黏蟲,是于2019年首次進入我國的新害蟲,其危險性與暴發性極強,因而給我國農業帶來極大的損失。由于草地貪夜蛾在玉米、大豆、花生等農作物身上危害嚴重,相關農業管理人員應充分了解該害蟲,使用先進技術,以降低該害蟲給農作物帶來的不良影響。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一、草地貪夜蛾的危害特點 </h1>
1.擴散速度快
草地貪夜蛾的遷飛能力極強,且飛行速度快,成蟲在産卵之前就會進行大量遷移,每晚最多可飛行100km。目前我國已有18個省市地區遭到了草地貪夜蛾的侵害,且該害蟲由南向北飛行,對我國農業作物的危害程度加深,由于其極快的擴散速度,使我國多個地區的農作物都遭受到草地貪夜蛾的傷害。
2.寄主種類多
草地貪夜蛾的寄主極為廣泛,造成的危害面也廣,且其食性較雜,其寄生的植物可多達300餘種,而常見的植物也有80多種,幾乎覆寫了大部分的農作物,像玉米、大麥、小麥、水稻等更是成為其首選的為害對象。
3.繁殖及适應能力強
一方面,草地貪夜蛾的繁殖能力極強,由于目前在國内并無天敵,其繁殖速度極快,成蟲的壽命一般可達15~20天,雌蟲可多次産卵,每隻雌蟲産卵都會在10塊以上,而每塊會有100~200粒,其産卵能力可比得上10隻普通菜蛾。2~4之後卵粒就會轉化為幼蟲,6天後即為成蟲。 另一方面,草地貪夜蛾也展現出了較強的适應能力,通常情況下為11~30℃為其最為适宜的溫度,該害蟲原本的産地為亞熱帶或熱帶地區,但後來經過相關專業技術人員檢測,在溫帶地區也發現了草地貪夜蛾的蹤迹,充分說明了該害蟲的适應能力。
4.危害程度重
草地貪夜蛾屬于暴食型害蟲,由于成蟲較幼蟲的食量增加極多,因而大部分的農作物出現葉片殘缺,且光合作用不均,使農作物最多減産25%,甚至部分農作物被蠶食精光,出現顆粒無收的情形。是以,作為“糧食殺手”的草地貪夜蛾對農作物危害程度極其嚴重。
<h1 class="pgc-h-arrow-right">二、針對草地貪夜蛾的綠色防控技術 </h1>
1.化學藥物防治
一方面,使用化學藥物防治需選擇恰當的時機,一般在傍晚或清晨适宜防控,在草地貪夜蛾的幼蟲還未長大前對其進行控制。相關農業管理人員可在玉米等農作物的葉心上噴射藥物,常用的藥劑一般為苯甲酰胺懸浮劑或氯氟氰水乳劑。另一方面,在選擇藥物時最好選擇低毒、高效的化學藥物,避免出現環境污染的不良情況。在藥物的使用上也要注意輪換,不要經常使用同一種藥物,防止草地貪夜蛾出現抗體。
2.生物防治
首先,相關農業管理人員可采取生态調控技術,實行立體種植系統,不斷增加農田植物的種類,如在各行之間種植山苦荬、芸香、豆類等不同種類的農作物。同時,技術人員需收集該害蟲的天敵資料,引進适宜其天敵的農作物,進而使生物種類增加,減輕草地貪夜蛾的危害。其次,加大對該害蟲自然天敵的儲存力度,農業管理人員可充分利用生物多樣性特點,對多種生物實行自然控制,維護農田生态環境,控制草地貪夜蛾的數量。最後,可采用生物藥物防治方式,在雌蟲産卵初期,對其噴射綠僵菌或蘇雲金杆菌等相關生物農藥,既保護環境,也能有效減少害蟲量,進而形成以菌殺蟲的科學手段。
例如,貴州省都勻市平浪鎮某農業服務中心的管理人員在發現大量草地貪夜蛾肆虐農田後,通過對其習性的了解,利用了當地該害蟲的天敵,即夜蛾黑卵蜂進行防治。從業人員對夜蛾黑卵蜂加以保護,與此同時,采用生物藥物将尚未成熟的幼蟲消滅。兩種方式的聯合防治有效地控制了草地貪夜蛾的數量,大量農作物得以保護。
3.實體防治
一方面,采用燈光技術捕殺成年害蟲,由于草地貪夜蛾的趨光性極強,相關管理人員可在30~50畝之間放置一盞黑光燈或殺蟲燈對其進行捕殺。另一方面,也可使用人工捕捉的方式對幼蟲捕抓,通過利用該害蟲假死的特點,不斷搖晃其所依附的稭稈,待幼蟲因驚吓而蜷縮成“C”字形後,可将其全部收集進而統一消滅。同時,在成蟲初期,管理人員可利用該害蟲的趨化性,在農作物周邊使用素誘芯吸引雄性成蟲并将其捕殺,進而降低雄雌蛾的交配率,減少産卵量,從根本上解決害蟲的危害。
例如,貴州省都勻市平浪鎮某農業服務中心的管理人員發現大量草地貪夜蛾後,通過對昆蟲習性的了解,利用糖醋液中的氣味吸引成蟲,糖醋液中的水、酒、醋、糖依次配比為16∶1∶4∶1,每畝田的上方都懸挂6個糖醋罐,受味道吸引的成蟲全部集中于罐内,可集中将其消滅,該地區的害蟲得到了有力的控制。
4.農業技術防治
在種植農作物的初期,農業生産人員需了解草地貪夜蛾的生長特點,避開其生長高峰期,避免農作物受到傷害。在北方地區種植農作物時應盡量早播,進而降低草地貪夜蛾給莊稼帶來的危害,部分地區在種植玉米等農作物前,可将藥劑拌入種子中,如:用苯甲酰胺劑加适量的水調勻拌種,可減輕害蟲對種子的危害。與此同時,使用藥劑拌種的方式也能在不傷害害蟲天敵的前提下,對許多地下害蟲起到較好的防治效果。此外,農業生産人員也應對農田實行嚴格的監控,一旦發現草地貪夜蛾及時消滅,将該害蟲帶來的危害降到最小,進而有效保護農田。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三、結束語 </h1>
綜上所述,草地貪夜蛾給農作物帶來極嚴重的威脅,相關農業管理者在遵循“綜合防治,預防為主”的前提下,應認真識别該害蟲的形态與發生特點,做到有的放矢,科學、合理的使用綠色防控技術,既消滅了害蟲,使農作物減少傷害,又改善了周遭的環境,避免環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