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農民種植山藥高産技術,科學管理田間方式,提高農民經濟效益

山藥也被稱為薯蓣。薯蓣山藥屬于藤本植物,是一種兩用植物。由于其營養豐富的塊莖,近年來它已受到人們的青睐,并已成為該地區人們招待朋友,親戚和老人的高端補品。過去,我們縣的人們零星地種在房屋前,後院和田野的角落。近年來,随着市場需求的逐年增加,價格越來越高,促使我縣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為了探索山藥的高産優質栽培技術,我們在2000-2003年進行了實驗和論證,産品銷往中國20多個大中城市,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農民種植山藥高産技術,科學管理田間方式,提高農民經濟效益

試驗在五蓮縣榆裡鎮關帥和西莊村2 hm2的農田中進行。位于日照北部山區,年平均氣溫為13.1度,1月份平均氣溫-2度,7月份平均氣溫 25度,年平均降水量835 mm,年平均日照時數2 538h,無霜期198 d ,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土壤為棕 壤土。土層厚20~80 cm,土壤 pH 6.8-7.0,0-40 cm 土 層中平均含有機質0.79%,速效N 69.2 mg/kg、速 效P 28.8 mg/kg、速效K 89.6 mg/kg,排灌條件良好。供 試品種為粗毛山藥和細毛山藥,行株距60 cm x 25 cm。

農民種植山藥高産技術,科學管理田間方式,提高農民經濟效益

山藥栽培以肥沃疏松、土層深厚、灌溉友善的沙 壤土為好。栽前深翻80 cm深,每667 m2施優質圈肥 5 000 kg,硫酸鉀複合肥料100公斤,每667平方米使用“ 812”藥用肥料粉0.5 kg加細土 5 kg,拌勻撒于地下防治 地下害蟲,然後整平地面,以待栽植。

農民種植山藥高産技術,科學管理田間方式,提高農民經濟效益

山藥的繁殖材料有山藥栽子、山藥豆子和山藥段 子3種,最好是山藥栽子。但山藥栽子有“世代單傳” 的現象,每株山藥一般隻結1個地下塊莖,每隻塊莖 隻能截取1隻山藥栽子,要大面積栽培種源不足。切 段栽培因萌芽少,切口處理不好易腐爛。實踐表明, 利用山藥栽子進行繼代繁殖3~4年後,易産生嚴重 的退化現象,必須進行品種更新。近年來我們總結本 地農民的經驗,利用山藥豆子培育山藥栽子,經3年 的試驗獲得成功。

嚴格選種留種 山藥豆子于秋分前後4~5 d采 收,然後進行分級,選單粒重3g以上的山藥豆子,将 品種分開,分别放于5~7七的條件下進行沙藏或 窖藏。

農民種植山藥高産技術,科學管理田間方式,提高農民經濟效益

深翻整地施足底肥山藥育苗地以肥沃、疏松、 土層厚而平坦、灌溉友善的沙壤土為佳。試驗表明, 粘土地育的苗山藥塊莖須根多,根痕大,易分叉,扁頭 等畸形塊莖多。沙土地因瘠薄,育出的苗木易早衰而 瘦弱。選好地後于秋末冬初深翻80cm深後整平地 面,然後按80 cm溝距挖寬40 cm、深50 cm的條溝, 使土壤風化熟化。播種前每667 m2施優質圈肥 5 000 kg,硫酸鉀複合肥100 kg和棉籽餅100 kg,混 合施于溝中,回填後再灌水,然後整平地面以備播種。

農民種植山藥高産技術,科學管理田間方式,提高農民經濟效益

浸種催芽山藥豆子發芽較慢,為此,播種前要 催芽。采用沙培催芽法,于播種前15 d左右,在20~ 25七的條件下(棚内、火炕及暖房均可),地上鋪3 cm 厚濕沙(水份以手握沙成團松之即散為宜),然後一層 山藥豆子一層沙,每層沙厚3 cm,總厚度30 cm左 右,進行層積催芽。待芽長至油菜種大小時即可播種。 藥劑催種:經沙培的山藥未出芽的豆子或因時間關系 未經過沙培的山藥豆子,都可進行藥劑催芽。藥劑用 1%硫B,0.4%氯乙醇,浸種30-40 min,晾幹水分,即 可直接播種。試驗表明,催芽播種的比未催芽播種的 可提前出苗10-15 d,産量也有提高。

農民種植山藥高産技術,科學管理田間方式,提高農民經濟效益

播種 在寬40 cm的溝面上播種2行,行距 20 cm、株距10 cmo每667 m?留苗1.5萬~2.0萬株為 宜。這樣當年單産較高,又能培育出符合規格(重 110-150g)的小山藥塊莖。翌年進行全塊莖栽植。将催好芽的山藥栽植于3月10—15日,在整平 的地面上按行距60cm開溝深15 cm、株距25 cm,進行栽植,栽後覆土 5~7 cmo每667 m?栽植4 446株。栽 後澆水并噴除草劑,然後覆寫地膜,出苗後破膜放苗。灌水及雨後要及時中耕松土,保持土壤透氣性 良好。山藥蔓長50cm時,要及時設立高1.2m的支 架綁扶助長。

農民種植山藥高産技術,科學管理田間方式,提高農民經濟效益

施肥:山藥第一次追肥于開花期,每667 m2追施 尿素25 kg,硫酸鉀25 kg;立秋前2~3 d每667 m2追 施尿素10kg,硫酸鉀複合肥30 kgo開始顯蕾時可葉 面噴施0.3%磷酸二氫鉀,0.3%尿素和0.3%雙效微肥。

澆水:當苗全部出齊後灌齊苗水,以後每隔 10-15 d澆1次水。雨季大雨後要及時排水,排水後 再用井水進行澇澆園,稱之為“換水”。

農民種植山藥高産技術,科學管理田間方式,提高農民經濟效益

山藥主要病害有褐斑病、炭疽病,于發病初期噴 施68%菌鏽敵可濕性粉剤1 500倍液,或70%甲基托 液進行防治。主要蟲害有山藥葉蜂及其它食葉害蟲, 發生時可噴施40%氧化樂果1 000倍液或辛硫磷 1 500倍液進行有效防治。

霜降過後即可收刨,收獲後按塊莖粗細長短進行 分級。貯藏可用蕃薯窖或挖淺窖,窖内溫度保持在 5~7七為宜,以備年前年後銷售。

農民種植山藥高産技術,科學管理田間方式,提高農民經濟效益

2000—2003年的試驗和示範推廣表明,采用山 藥豆子育苗培育健壯的山藥栽子,精心栽植,科學施 肥灌水及除害蟲等措施,可取得高産高效。示範 園區實作山藥每667 m2産量4年平均3 169.8 kg,按 近4年市場平均價5.20元/千克計算,每667 n?每年 産值高達16 483元;山藥豆子平均每667 n?産量 1 285 kg,按市場價2.20元/千克計算,産值為2 827 元。目前全縣已示範推廣100m2,産品銷往國内20 多個大中城市,每年創總産值2 470多萬元,經濟效 益和社會效益顯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