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塗飲食文化(三)

文/曾再新

蝦蟹味美詩人醉

湖陽,位于縣城東南緣,距31.9公裡。東傍石臼湖,西瀕丹陽湖、運糧河,與南北圩隔河相望,借湖陽大挢與丹陽湖農場相連,南界江蘇高淳薛城鄉,此至三叉河,總面積68.7平方公裡。

湖陽,由圩蕩組成。圩内地勢平坦,低窪溝渠縱橫。一年四季,氣候溫和。湖上元氣缭繞,時而風波浩蕩,時而碧波萬頃。遠望白帆片片,近觀荷葉田田。這裡,土地肥沃,盛産稻米,魚蝦、蓮藕和多種水産品,尤以“金腳紅毛”螃蟹聞名遐迩,據傳乾隆皇帝品嘗後,曾稱之為“蟹王”。其實早在千年之前,晚唐著名詩人唐彥謙就發現這裡的蝦蟹味美異常,品嘗之後,終身難忘。每每想起還饞涎欲滴,并且賦詩向湖陽友人索讨這裡的蝦蟹。

當塗飲食文化(三)

美麗的湖陽,水産之村落,還有那鮮美的蝦蟹,在詩人腦海裡留下的深刻而難忘的記憶。晚唐詩人唐彥謙曾在金陵(今南京)度過難忘的重陽佳節。當時正值“野菊西風滿路香,雨花台上集壺觞。”剛剛從當塗來到金陵,朋友的盛宴使他回味無窮。重陽節這一天,詩人對往昔的湖陽生活有所懷念,觸景之情,詩興大發,特作《索蝦》一詩,派人送到當塗湖陽胡隐君家中,表白他獻詩索蝦的雅趣。他在詩中盛贊“姑孰多紫蝦,獨有湖陽優。出産在四時,極美宜于秋。”描述了紫蝦的形象是“雙箝鼓繁須,當頂抽長矛,”一旦煮熟擺上餐桌,則是“羅列同珍馐”。紫蝦生活湖陽的溝塘湖河之中,因顔色青紫,故名。該蝦體型完整均勻,肉體豐滿細嫩,除炸、烹以外,是擠蝦仁的極好原料。螃蟹,因釜山與湖陽較近,故又可稱為“釜山螃蟹”,該蟹金甲紅毛,爬行極快自如,肉質豐滿油足,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曾品嘗過,故在清代時列為貢品。他在詩的末尾饒有風趣地寫道:“别來歲雲久,馳想空悠悠。銜杯動遐思,哕口涎空流。封緘托雙鯉,于焉來遠求。慷慨胡隐君,果肯分惠否?”當胡隐君接到來人送的詩句,非常感動,想不到一場朋友的聚宴,而使他對湖陽特産念念不忘,于是第二天,就備了一些紫蝦,鯉魚,螃蟹給來人帶到金陵,惠贈唐君,唐君十分感謝。由金陵回到山西太原的途中,又寄上”厭飲多美味,獨自(紫蝦)多相投”,一詩,贊歎湖陽蝦蟹美味,在酒桌上使人感到饞涎欲滴。

當塗飲食文化(三)

此外,曆代詩人也留下了脍炙人口的美妙詩句:

明代進士、詩人邢洵在《湖陽》中詩雲:“煙數吾鄉勝,應堪入畫圖。橫山飛遠脈,斷壟落澄湖。西向丹陽合,東乘石臼纡,波心龍突起,沙面錦平鋪。”

清代詩人成文運在《舟泊湖陽》詩中雲:“命棹出湖陽,微風指畫牆。墟煙圍井裡,漁邃下淪浪。水映天全白,農歌稻正黃,但看聞婦子,于此樂耕桑。”

當塗飲食文化(三)

清代詩人祝元敏在《秋白舟歸湖陽》詩中雲:“歸舟日夜草迷離,南國征途半水湄。遠浦漁燈淩月上,長燈螢火亂星移。林栖已倦江湖興,客路常懷風雨悲。他日一窩安樂在,煙霞深處海東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