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漲價兇猛,空間巨大!——和邦生物業績測算與估值分析

漲價兇猛,空間巨大!——和邦生物業績測算與估值分析

今年是部分基礎化工和有色的大年,很多大宗商品此起彼伏的提價。

在終端需求推動的上漲周期中,利潤不斷從産業鍊下遊向上遊集中。主要原因,就是下遊的産品雖然也漲價,但随着上遊原材料價格同步上漲,下遊廠商營業收入與營業成本價差無法擴大,甚至毛利潤不增反降,結果就是增收不增利。

比如我們看到,雖然都帶“锂”,但電池廠商業績增幅趕不上有锂礦的。

在供需關系上,下遊屬于制造業,擴産相對簡單,而上遊受限于資源限制,産能增長節奏相對較慢,短期内無法達到供需平衡,是以漲價幅度往往更高過下遊。

當然,如果到了周期頂部,下遊減産相對容易,上遊産線往往不能停機,減産節奏也是一個緩降的過程,加劇了供過于求,原材料價格跌幅往往比終端産品更大。

是以,上遊的周期性更強。

站在周期向上全面啟動之時,按照一體化布局,産品漲價周期共振的方法,我以前給大家分享了制備钛白粉及其副産品磷酸鐵的安納達和制備草甘膦及其副産品氯甲烷(制備有機矽的原料)的新安股份,今天再分享一個自有鹽礦自産鹵水,用于制備碳酸鈉(純堿)及其副産品氯化铵,同時還用鹵水制備雙甘膦(草甘膦的中間體)、然後用純堿制備玻璃原片和鍍膜玻璃,未來還有光伏玻璃群組件封裝、蛋氨酸投産預期的極品——和邦生物。

一、為什麼是極品?

1、今年的化工行情,無數次驗證了漲價就是最強的催化劑。

今年純堿漲價,玻璃漲價,草甘膦漲價,氯化铵漲價,漲得一塌糊塗,都被和邦踩中了,步步生風。

2、居于行業龍頭地位,在周期中獲利最為豐厚。

雙甘膦業務是全球最大供應商;草甘膦是國内龍頭。

去年氯化铵産量累計119.05萬噸,産量排名全國第二。

西南地區最大的純堿生産廠商,地處純堿消費重地四川,運輸成本低。

3、一體化産業布局,原料自供,漲價帶來的價差,都是自己的利潤

和邦的制堿技術路徑采用聯堿法,副産氯化铵,每生産1噸純堿可以副産1噸氯化铵。

漲價兇猛,空間巨大!——和邦生物業績測算與估值分析

聯堿法重要原料就是合成氨,和邦能夠自供合成氨,目前和邦純堿的生産成本僅次于河南金山,單噸成本不到1000元。而如今純堿價格超過2200元,副産品氯化铵的價格更是從去年的400元/噸漲到了目前的1200元/噸。

制備玻璃的重要原料是純堿,和邦自供。

制備純堿的重要原料是鹵水(原鹽),和邦有鹽礦,自産自供。

二、營收和利潤測算

下面,我們按照和邦的生産線布局,分門别類,盡可能細化計算一下今年的營收和利潤。

首先,仔細閱讀和邦的2020年報和2021半年報,整理如下未決問題:打電話給公司投資者關系部門(公司董辦)。

問題如下:

1、 公司生産的鹵水100%都作為生産純堿和雙甘膦的原料嗎?

2、 生産的純堿自供用于生産玻璃和外銷的比例是多少?

3、 雙甘膦20萬噸是否均為外銷?自産5.8萬噸草甘膦所用原料是否包含在這20萬噸中?

4、 LowE鍍膜玻璃是什麼規格(厚度)的?均價多少?

5、 蛋氨酸設計産能是不是7萬噸?今年預計能夠達産多少?

6、 2020年報稱,2021年公司目标計劃産能為:

128萬噸純堿、128萬噸氯化铵,産能使用率至116.36%;

雙甘膦20萬噸,産能使用率至133.33%;

草甘膦5.8萬噸,産能使用率至116%;

玻璃原片55.8萬噸,産能使用率至120%;

鍍膜産線640萬平米,産能使用率至148.84%。

以上計劃産能是否均可實作?

與公司溝通後,開始我們的測算。

(1)128萬噸純堿,上半年均價1900,現價2500。産能使用率116.36%

此部分産量,少部分自供用于生産玻璃,大部分外銷。具體外銷比例董辦不掌握。我們按玻璃産量1:1扣除自用,假設外銷80萬噸,價格預計下半年持續上漲,全年均價2400元。

全年營收800000x2400=19.2億

(2)128萬噸氯化铵,幹铵價格由年初600/噸漲到目前1200元/噸。上半年均價730元。此部分均外銷,價格預計持續上漲,全年均價1100元。産能使用率116.36%;

全年營收1280000x1100=14億

(3)20萬噸雙甘膦。此部分産量,其中8.7萬噸自供用于生産草甘膦(草甘膦産量5.8萬噸,産出比約為1.5:1),剩餘11.3萬噸外銷。

雙甘膦價格沒查到,我們按草甘膦價格1.5:1折算。草甘膦上半年均價20600,現價51500,持續看漲,全年均價45000元/噸

全年營收113000/1.5x45000=33.9億

(4)5.8萬噸草甘膦。均外銷。草甘膦上半年均價20600,現價51500,持續看漲,全年均價45000元/噸

全年營收58000x45000=26.1億

(5)210萬噸/年鹽礦開發、鹵水開采業務:主要作為公司雙甘膦業務、碳酸鈉(純堿)業務原料,同時也供應公司持股49%的順城鹽品用于制鹽。

經咨詢和邦董辦,此部分産量也有少部分外銷,但具體比例不詳。另外就是鹵水價格查不到,市場上的基礎原料隻有原鹽,但鹵水制成原鹽的比例不清楚。直到我翻到和邦的上市招股說明書,載明“10.5 标方鹵水産鹽量約為 1 噸,故産能 2,200 萬标方/年,折鹽 210 萬噸/年”。是以這210萬噸都是原鹽。至于外銷比例估算,鑒于公司純堿128萬噸産量,雙甘膦20萬噸産量,以及順城鹽品60萬噸/年的工業鹽、食用鹽産量,即使按原料與産成品1:1計算,所産210萬噸原鹽已所剩無幾。是以此處暫且隻按賣給順城60萬噸計算收入。

今年全國原鹽價格漲幅不大,上半年均價256元/噸,現價327元/噸。全年均價按300元計。

全年營收600000x300=1.8億

不過,和邦也反過來向順城化工采購成品工業鹽,此處采購成本不再單計,一并納入利潤率考慮。

(6)玻璃原片55.8萬噸,産能使用率至120%;

玻璃原片也沒查到價格,且和邦董辦也不清楚産品規格分布(玻璃按厚度分為4mm、5mm、12mm多種規格,每種規格價格也不同),暫且按浮法玻璃現貨均價計算,上半年均價2050元,全年均價2350元/噸。

全年營收558000x2350=13.113億

(7)low-E鍍膜玻璃産線640萬平米,産能使用率至148.84%。

低輻射鍍膜玻璃也分多種規格,産品每平米在35-75元之間,和邦董辦依舊不清楚産品規格結構。我們且按45元/平米均價計算。

全年營收6400000x45=2.88億

(8)7萬噸/年液體蛋氨酸項目,于2020年完成關聯試車,去年12月進行投料試生産,目前工程項目正進行最後一輪“消缺”,預計2021年内實作達産達标,轉固。

咨詢和邦董辦,截止今日仍未轉固,是以還不清楚今年預計産能。

按7萬噸設計産能,暫且按四季度能夠轉固,估算今年達産2萬噸

蛋氨酸年初價格17730元/噸,3月底最高到25000元,現價18200元,且按四季度維持現價計算。

全年營收20000x18200=3.64億

(9)其他項目

a.參股49%的順城鹽品60萬噸/年的工業鹽、食用鹽。

順城2020年總營收2.14億,淨利潤1964萬。

順城上半年營收1.15億,淨利潤752萬。預計全年淨利潤2000萬,歸屬和邦1000萬利潤。

b.以色列S.T.K.生物農藥的生物農藥、生物獸藥業務:

虧損,去年虧0.78億,今年上半年虧0.22億,全年虧損0.5億,持股51%。已計提減值準備1.33億。

c.天然氣供氣及其管道輸送業、油品銷售、瓦斯銷售業務:

缺乏資料,業務營收占比不高,暫不計。

(10)在建項目

重慶8GW光伏封裝材料及制品項目:

一期建設一條1,000t/d光伏玻璃面闆産線、一條900t/d光伏玻璃背闆産線、2GW光伏元件生産線,以及配套的技術研發中心、餘熱發電站、煙氣處理系統、公用工程系統等;

二期項目配套6GW光伏元件生産線。

現一期項目已動工,1,000t/d光伏玻璃面闆産線計劃2022年6月投産,900t/d光伏玻璃背闆、2GW光伏元件封裝項目計劃于2023年1月投産;

攀枝花光伏玻璃及元件封裝項目:

建設一條6,000萬㎡/年光伏封裝材料生産線并配套建設2GW光伏元件生産線,一條5,200萬㎡/年光伏封裝材料生産線,6GW光伏元件生産線以及配套的技術研發中心、餘熱發電站、煙氣處理系統、公用工程系統等。

目前正處于工程前期準備中,計劃于2022年度開工。

上述兩個在建項目,按工期計劃今年均不能貢獻收入,故不做預計。

2021年業績彙總測算:

總營收19.2+14+33.9+26.1+1.8+13.113+2.88+3.64=114.633億

由于各個品類毛利率均不同,不再單獨測算,加上參股公司權益和計提損失,按整體25%淨利率估算,淨利潤28.66億。

2020年公司總營收是52.6億,歸母利潤是0.4億。

今年上半年營收39.13億,歸母利潤9.14億。同比增長近20倍。

按估算的28.66億全年歸母利潤,預計今年業績同比增長70倍以上。

按主要産品的漲價趨勢,明年利潤仍可翻番。

三、估值分析

目前市值270億,動态市盈率9.35倍。

公司股價年初至今上漲一倍多,但還遠未反應業績增長水準,估值屬于較嚴重低估。

鑒于産品價格的周期屬性較強,不宜采用PEG估值。可以對标新安股份17.6倍動态市盈率,目前還有至少一倍的上漲空間。

新安股份的估值也在同步上漲,是以,和邦生物的市值成長空間應該是一倍起步,二倍合理,三倍接近頂部。本輪周期,供應緊平衡狀态至少看到2022年底。即使股價提前反應周期變化,漲勢大機率也能持續到明年年中。

風險提示

個人分析,難免主觀偏頗,僅作為審視周期型企業的學習思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