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皮爾伯格起初計劃拍攝一部關于UFO信徒的紀錄片或者小成本電影,他後來改變初衷,決定拍攝一部依賴于技術水準的電影,并影片命名為“Watch the Skies”,1973年12月,斯皮爾伯格找來保羅·施拉德編寫劇本,并計劃在1974年末開拍,後來因為要籌拍《大白鲨》,斯皮爾伯格推遲了《Watch the Skies》的拍攝。
《第三類接觸》是斯皮爾伯格最具個人色彩的作品之一。全片沒有廉價的恐吓,也沒有人類與外星人之間激烈的飛船大戰,隻是描寫了一段平和的、充滿善意地與外星人交流的故事。
1977年上映的《第三類接觸》曾榮獲多項成就獎勵加身!
盡管如此,斯皮爾伯格采取多線平等發展的結構,描述數名不同年齡背景的人在多個地方接觸到不明飛行物體的異象,卻将本片拍出了一種近乎宗教般的狂熱氣氛,科幻場面拍出驚人氣勢,尤以飛碟降落的一幕最為出色。

《第三類接觸》講述在索諾蘭沙漠中,克勞德・拉康姆(弗朗索瓦·特呂弗飾)和大衛・勞克林(鮑勃·巴拉班飾)與其他科研員一起發現了失蹤的二戰飛機,讓他們大跌眼鏡的是,機身完好如初、引擎運轉正常,可飛行員卻不見蹤影。據印第安納州的印第安納波利斯空管中心報告,兩架班機在UFO附近失蹤。
在曼西市,3歲小男孩巴裡被自動運作的玩具帶出家門,他的母親吉莉安(梅林達·狄龍飾)在後面緊追不舍。
在一次大範圍停電事故中,印第安納州的電力公司巡查員羅伊・涅瑞(理查德·德萊福斯飾)發現了不明飛行物,并被神秘光團籠罩,羅伊對UFO的癡迷讓他的妻子驚慌不已。羅伊的眼前閃現出怪異影像,他開始動手制作微縮模型,那是一個他從未見過的獨特山丘。吉莉安也被畫有奇特山丘的圖檔深深吸引。
不久之後,吉莉安親眼目睹從天而降的UFO綁架了她的兒子。當羅伊的妻子羅妮決定帶着三個孩子離他而去時,羅伊在電視新聞中看到了他手中模型的原型,那竟是懷俄明州的魔鬼塔國家紀念碑。和羅伊一樣,很多人都看到了那似曾相識的地點,于是不由自主地趕赴那裡。
在世界其他地區,UFO的活動也愈加頻繁起來。拉康姆和勞克林同其他專家一起展開調查,勞克林認出了來自外層空間的信号,信号是一組直指魔鬼塔的地理坐标。美國軍方疏散了當地居民,謊稱火車事故導緻神經毒氣洩漏,而實際上,他們是在為UFO着陸做準備。
空中開始出現大群UFO,龐大的母船随即降落,多年來的失蹤者重返地球,兩種文明達成了和平諒解,而登上飛碟的羅伊成為了地球大使。經過一番友善的交流之後,外星人的飛碟消失在夜空之中 。
該片中沒有鼓着眼睛的外星怪物,沒有飛碟上的解剖實驗,沒有人類與外星人的雷射大戰,《第三類接觸》描寫了一段平和的、充滿善意地與外星人交流的故事,而且交流的方式用的是以數學信号方式發送的音樂,兩種宇宙通用的語言。
而這段中出現的發光的外星飛船對于影片拍攝的那個年代來說已經相當複雜先進了。
震撼的電影特效、神秘的氛圍、以及過往僅存在人們想象中的視覺效果,使得該片成為影史上最經典、最驚悚的科幻電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