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抗疫日志 |“小湯山”病房裡的輪值“媽媽”

作者:紫牛新聞

我是胡霖,南京市兒童醫院支援南京公衛中心醫療隊護士。

2021年7月31日中午,接到收治病人電話,被告知要接收一名2歲的寶寶。來不及多想什麼,我們立馬下樓接病人。原以為是家人抱着孩子來,見面才被告知孩子父母都在隔離,來這的隻有孩子一人。小小的他被抱着,眼睛裡挂着淚水,那一刻,有些心疼。

抗疫日志 |“小湯山”病房裡的輪值“媽媽”

疫情之下,最難過的是孩子被感染,在最需要父母陪伴的時候,身邊隻有一群陌生的叔叔阿姨。作為一名母親,一時間有些淚目。很快平複了心情,告訴自己:照顧好他,做好他的臨時媽媽。

抗疫日志 |“小湯山”病房裡的輪值“媽媽”

抱着他回到病區,可能是因為來到陌生的環境,他一個勁的哭着找媽媽,又或許還因為害怕,不敢放聲哭。病區裡所有的同仁們都心疼壞了,輪番上陣哄他。還好,有着兒科和育兒經驗的我們很快讓孩子接受了,并主動拿出手上唯一的玩具給我們。那一刻,疲憊的心都被融化了。

抗疫日志 |“小湯山”病房裡的輪值“媽媽”

面對這樣的幼兒,作為醫護人員面臨的壓力更大,要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24小時照顧護理他,還要安撫他的情緒,避免給幼小的心靈留下陰影,這是個不小的挑戰。喂奶喂飯、換尿不濕、哄睡、洗澡,一切原本是爸爸媽媽做的事,現在由我們來完成。很快,大家就排好了班,确定了24小時的陪護計劃,一群輪值媽媽就這樣上崗了。

抗疫日志 |“小湯山”病房裡的輪值“媽媽”

換班後,還是會忍不住掏出手機,看着群裡發的消息。看到同僚們紛紛拿出自己的各種收藏,有棒棒糖,餅幹來哄孩子,一股暖流緩緩流過心裡。

抗疫日志 |“小湯山”病房裡的輪值“媽媽”

我是甘聰,南京市兒童醫院支援南京公衛中心醫療隊的呼吸科醫生。

來到小湯山,我進入了兒科隔離病區,面對一張張稚嫩的小臉和滿臉焦慮的父母,我耐心地和他們交流,除了提供治療、溝通病情,還需要從心理上打消小朋友的恐懼和父母的擔憂。是以棒棒糖成了我的秘密武器,一邊和小朋友們打成一片,一邊耐心寬慰家長。也許是兒科醫生本身具備的溫柔和耐心,小朋友們總會對我笑逐顔開,即使是他們最恐懼的采集咽拭子,一陣小哭鬧後也能很快哄開心。

抗疫日志 |“小湯山”病房裡的輪值“媽媽”

記得在小湯山的第一個夜班,接收了一位3歲小朋友。夜幕中小小的身軀裹着大大的防護服和防護面屏,每走一步都擔心她要絆倒。陪同前來的爺爺年紀大,還拎着行李袋,我便趕緊上前蹲下去和小女孩打招呼。原本還擔心小朋友會害怕我,沒想到她非常乖巧可愛,簡單地幾句聊天中,她奶聲奶氣地告訴我她叫小可,今年3歲了。我抱着她前往6樓的兒科病房,她乖乖地趴在我肩上,軟糯的小手緊緊抱住我。當我處理完醫囑、寫好病程後再去看她,她已經安靜地進入夢鄉。在隔離病房,雖然隔着厚重的防護服,但是每個人的心都是緊緊挨着在一起,在這裡,更多的是陪伴和鼓勵,關愛和希望。

抗疫日志 |“小湯山”病房裡的輪值“媽媽”

8月5日,病房裡的輪值“媽媽”們為3個小朋友舉辦了一場特殊的生日會,“媽媽”們提前在病房裡精心布置了生日場景,并為孩子們準備了蛋糕和生日禮物,孩子們都非常開心。讓孩子們即便是在病房裡,也能開心地過上生日,感受到快樂和溫暖!

在“小湯山”的兒科病房裡,還有更多的輪值媽媽,她們用專業的診療技術治愈着每一位孩子,用自己的愛心溫暖着每一位孩子,相信她們定能攜手共進,早日戰勝疫情。

校對 王菲

來源:紫牛新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