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曙光。”
“曙光明白!”
在中國航天員的出艙活動中
地面支援小組
會通過“曙光崗”和航天員直接溝通

對于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來說
“曙光”有着特别的含義
我國第一次啟動載人航天計劃
名字就叫“曙光一号”工程
現在“曙光”也是航天員系統的代号
如今“曙光”又是出艙活動
專項指揮的代号
在航天員出艙活動期間
“曙光”要指引他走好太空裡的每一步
航天員出艙任務
由出艙活動支援小組提供支援
并提出決策意見
航天員從核心艙進入節點艙
直到出艙活動任務完成
傳回核心艙并關上艙門
全程由“曙光”指揮實施
密碼是一個人發的
但事實上“曙光”代表的
是一個跨系統、跨部門的
出艙活動支援小組
它覆寫了航天員系統、
空間站系統以及測控系統
8月20日,神舟十二号航天員乘組
開展第二次出艙活動
地面上的出艙活動專項小組
也和天上同步工作
↓↓↓
在太空中
艙外航天服如同“護身铠甲”
是航天員的生命保障
執行出艙活動前
艙外服支援崗
對艙外服及其艙載裝置
進行了24小時測試
確定功能正常
在艙外服系統的崗位上
幾位科研人員一直進行測算
艙外服的設計時長
是“7+1”個小時
航天員出艙活動中
艙外服究竟能夠用多久、堅持多久
還需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測算
航天員支援大廳裡
還有一個“曙光醫生”崗
科研人員會對航天員
出艙活動中的
呼吸、心跳、體溫
進行實時監控
談及第二次出艙活動中
航天員的身體情況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
航天員醫監醫保室主任徐沖說
“他們身體狀況非常好,
這是空間站第二次出艙任務,
整個過程他們配合非常完美,
動作非常流暢,
達到了預期的出艙活動的目的。”
空間站階段
出艙活動任務複雜難度大
不僅需要事先有充分細緻的謀劃準備
在實施中碰到問題還要及時決策應對
對于第二次出艙活動的整體表現
航天員系統總設計師
中國航天員中心研究員黃偉芬說
“第二次出艙活動
完成得比上一次更加順利
我打100分”
在“曙光”的支援下
三名航天員圓滿完成了出艙任務
“曙光崗”上
那些離航天員最近的人
用不懈的努力
為中國空間站的未來
帶去了更多曙光
内容綜合自:CCTV-13《東方時空》、央視新聞用戶端
來源: 央視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