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花都記憶:迎賓大道,精彩不斷!故事不斷

核心提示:一條大道,迎賓大道。她,一草一木,一花一樹,一景一物,一人一事,都有說不完的精彩,說不完的故事。她精彩紛呈,她内涵豐富,她芳華正茂,并一如既往這樣。她就是一條康莊大道,我們走在這條康莊大道上,去追夢,去圓夢,創造屬于自己的精彩!

花都記憶:迎賓大道,精彩不斷!故事不斷

靓麗的迎賓大道

迎賓大道西,有一橋飛架東西、橫跨京廣線的大橋,這就是我們熟知的新都大橋。新都大橋之上,武廣高鐵騰空穿過。站在橋上,感受兩種速度。下面,是綠皮火車的慢速度;上面,是高鐵的快速度。

橋上橋上,不同的風景,不同的速度。從綠皮火車到高鐵,這似乎蘊含着一種寓意,中國不就是這樣走過來嗎?從緩慢發展,到快速發展,也是花都這幾十年的具體而生動的真實寫照啊!

花都記憶:迎賓大道,精彩不斷!故事不斷
花都記憶:迎賓大道,精彩不斷!故事不斷

新都大橋

正如迎賓大道當初最早的名字,乃是“新都大道”,很是貼切反應新華城鎮化的發展。畢竟,這些地方,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之前,還是純農村。後來,随着新華城區不斷向北發展,新華城區不斷擴大,發展到這裡,是以這條新馬路最開始命名為“新都大道”,也是十分形象的事情。

具體不知道那一年,新都大道改名為迎賓大道。如今的迎賓大道,是花都最為靓麗大氣的主幹道,可謂是“高大上”,道路寬闊。她全長12.6公裡,首期為G106到花都新華,東延線連接配接至白雲國際機場。西起平步大道西,東至廣州機場高速公路。

而新都大橋位于花都迎賓大道西端,東端連着新白雲國際機場,西端連着日新月異的花都汽車城,該橋全長850米,投資總額9000多萬元,雙向6車道。新都大橋2007年3月8日正式通車,标志着總長10多公裡的迎賓大道,由于京廣鐵路而東西不能貫通,終于成為曆史。

從此,新華城區北部的東西兩側由此貫通無阻,去汽車城、珠寶城、洪秀全故居等,便捷、快速許多了。這座橋通車後,花都新華城區鐵路西建設也如火如荼,如我們今天所看到鐵路西那邊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

由于迎賓大道是連接配接花都區新白雲機場、花都城區與廣州市中心城區的交通主幹道,同時擔負着機場高速的交通疏導功能,是名副其實的花都的門面路。

早在2004年,花都區迎賓大道改建工程位于花都新都大道(天貴路-百壽路)和迎賓大道(百壽路-106國道)上,公路全長6488米,道路規劃寬度達到100米,中間快速行車道設計為雙向8車道。

該工程于2004年2月5日開工,同年8月5日全線建成通車,成為花都區經新機場高速公路來往廣州市區的最快捷的交通幹道,從花都區驅車至廣州市中心區僅需30分鐘。

而這次的花都區迎賓大道綜合改造工程,當年被評為2005年度中國“市政金杯示範工程”,摘取中國市政工程領域的最高獎項。

但迎賓大道并沒有是以驕傲,并沒有停止變化的腳步,沒有固步自封。她總是與時俱進,跟緊時代步伐,演繹傳奇,創造輝煌。

2017年12月28日,地鐵9号線開通。9号線通了,大大友善了花都市民的出行!花都人笑了。而地鐵9号線的一個站點,就坐落在花都廣場,而迎賓大道穿花都廣場而過。

花都記憶:迎賓大道,精彩不斷!故事不斷
花都記憶:迎賓大道,精彩不斷!故事不斷

老照片:花都廣場地鐵站

迎賓大道,和地鐵有了關系。地上是迎賓大道,地下是地鐵9号線,為花都的騰飛同心協力,比翼齊飛。

一條大道,迎賓大道,說不完的精彩,說不完的故事,精彩不斷,故事不斷。

8月18日,花都早晨刊登本人撰寫的《花都記憶:迎賓大道,一條路的20年》一文,但我覺得意猶未盡,還沒有說夠。

今天,容許我繼續補充,繼續說說家門口的迎賓大道。

花都記憶:迎賓大道,精彩不斷!故事不斷

迎賓大道

迎賓大道穿公益村而過,把公益村分為兩個經濟社。迎賓大道以南為茶園經濟社,迎賓大道以北為公益經濟社。位于迎賓大道南側的圓玄國小的前身,乃是一所村屬國小——公益國小。公益國小最開始不是坐落在這裡的,而是在今天公益村四隊的文華樓那裡。

原坐落在公益村四隊文華樓的公益村國小,是磚瓦平房,我在那裡度過了國小一二年級的生活。我三年級後,公益國小搬到了今天的圓玄國小這裡。當然了,占地面積沒今天圓玄國小這樣大,不到圓玄國小的二分之一的面積。

花都記憶:迎賓大道,精彩不斷!故事不斷

原公益國小的教學樓,有兩棟,米黃色外牆,均隻有兩層,每層隻有4間課室。當年的公益國小,就讀的學生幾乎清一色是本村人。每個級,就兩個班,學生人數不多。

學校四面是紅磚牆圍着,大門口不是如今天這樣面向迎賓大道,而是東向,面向公益村衛生站這邊。學校的南邊和西邊,各有一個荔枝林。荔枝林下,有兵兵球台,這是我們那時候課間時間、體育課難得的快樂源泉,打兵兵球男女同學都喜歡的。

回想當年,今天的金滿福國際酒店,圓玄國小附近的花城北路兩側,乃是公益村的水稻田、菜地、荔枝林,還有縱橫交錯的溪流。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我在公益國小度過了六年的快樂時光。

每次上學,沿着今天的長安裡路,出了村口,然後到長安裡路和迎賓大道交彙處,左轉,再沿着村路東行,大約走六七分鐘,到了今天公益村委那裡,右轉,不久就到學校了。

這段路,猶如一個“工”字形。整個國小階段,我就這樣步行着上學。我永遠不了村路的風景啊,溪流、稻田、荔枝林等,那舊時的記憶,太過刻骨銘心,永世不能磨滅。

變化永遠在路上。1999年,公益國小在花都區榮譽市民、香港圓玄學院董事長趙鎮東先生的熱心捐助下進行改建、擴建,并于2001年9月更名為圓玄國小。圓玄國小是直屬學校,無論軟體,還是硬體,都是原農村國小——公益國小所不能比拟的。

從公益國小到圓玄國小,從村屬國小到直屬學校,從簡陋的教學樓到“高大上”的教學樓,見證了花都教育的巨大變化。而迎賓大道的出現,幾乎和公益國小改名為圓玄國小同步出現,彼此相得益彰,互相呼應,互相成就,更是一段佳話。

可以這樣說,迎賓大道見證了花都教育的節節高,更上層樓。除了圓玄國小就在迎賓大道邊,邝維煜紀念中學、圓玄幼稚園、棠澍國小、廣東第二師範學院(花都校區)、廣東行政職業學院等幼稚園、中國小、乃至大學,也坐落在迎賓大道邊,為花都的教育譜寫新章。

邝維煜紀念中學是由香港愛國同胞郭邝肖卿女士以郭得勝基金會的名義,捐資3800萬港元與花都區政府共同投資興建的一所完全重點中學,創辦于1994年,由原全國政協副主席葉選平同志親筆題寫校名。

花都記憶:迎賓大道,精彩不斷!故事不斷
花都記憶:迎賓大道,精彩不斷!故事不斷
花都記憶:迎賓大道,精彩不斷!故事不斷

棠澍國小前身是花都區赤坭鎮棠澍國小。1932年由時任廣州市教育局局長徐甘棠先生與名醫徐甘澍先生兄弟兩人創辦。2002年,徐甘澍先生的三子、國際奧委會終身榮譽會員——徐亨先生,與花都區政府達成共識,擇現址由區政府投資兩千多萬元,徐亨先生捐資兩百萬元重建。

而在迎賓大道,有圓玄幼稚園、圓玄國小,還有迎賓大道西的圓玄道觀,都和“圓玄”有關。在靠近區政府那邊,還有一所圓玄中學。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深入人心。上面的這些,都和捐資辦學有關。

而圓玄道觀是花都區新八景之一,是廣東道教活動的中心和遊客遊覽觀光的勝地。其最初是由香港圓玄學院出資興建,1998年首期工程落成開放。

花都記憶:迎賓大道,精彩不斷!故事不斷

老照片:圓玄道觀正門和正門前的迎賓大道

這些學校,還有圓玄道觀,和迎賓大道結成命運共同體,共生共存。路,給她們帶來交通便捷;她們,給路帶來活力無限。這是最好的詩情畫意,互相成就!

我們根本不需要長途跋涉到他鄉,為了看風景,看名勝古迹。一條迎賓大道,她本身就是絕美的風景所在。

花都是名副其實的“花之都”,在迎賓大道上,一年四季,“花之都”名不虛傳。

花都記憶:迎賓大道,精彩不斷!故事不斷

迎賓大道紫荊花開

她道路寬闊,道路兩側的綠化,比如榕樹,已成參天大樹,它們和這條馬路上一起成長。中間的綠化隔離帶,也讓人賞心悅目。

一條迎賓大道,僅僅是從建設北路和迎賓大道交彙的路口,到迎賓大道和鳳凰北路交彙的路口,這一段迎賓路,沿途有城中村(公益村、田美村),有高檔住宅區,有醫院(中醫院),有大型購物廣場,有花都廣場,橫跨田美河,等等,她内涵豐富,繁華閱盡,充滿人間煙火。

她給看病的人帶來便捷,她給居住的人帶來便捷,她給到廣場悠閑的人帶來便捷,她給購物的人們帶來便捷,她給到田美河邊悠閑散步的人帶來便捷……

比如對于坐落在迎賓大道邊的中醫院,很多時候,我會情不自禁想起了位于福甯路的舊中醫院,年少的我,體弱多病,去福甯路的中醫院看病,也不少。如今,新中醫院就坐落在家門口,看病友善了,節省了很多麻煩,很是感謝這偉大時代帶來的改變。

花都記憶:迎賓大道,精彩不斷!故事不斷
花都記憶:迎賓大道,精彩不斷!故事不斷

老照片:新中醫院和門前的迎賓大道

迎賓大道穿花都廣場而過。花都廣場東臨田美河,西靠公益大道,南達廣場南路,北傍紫薇路。廣場于1999年由政府投資興建。

花都記憶:迎賓大道,精彩不斷!故事不斷

老照片:迎賓大道廣場段

花都廣場以大面積綠地、大理石地面為基調,種植有木棉樹、榕樹、鮮花和綠籬,場内設有表演舞台、羅馬柱廊、市雕塑、舞池等配套設施,氣勢磅礴的區委、區政府辦公大樓就屹立于其中,造型宏偉美觀,布局精妙合理,是一個集政治、文化、交流、休閑為一體的大型綜合廣場。花都人民公園也在其附近。

花都廣場作為城市中軸線的最重要節點,自建成後,廣場成為了廣大市民文化康樂、休閑健身的理想之地。

花都記憶:迎賓大道,精彩不斷!故事不斷

田美河傍着花都廣場身邊而過。一條田美河,一條迎賓大道,一個花都廣場,在這裡交彙,三者融為一體,成就最美的風景。

花都記憶:迎賓大道,精彩不斷!故事不斷

老照片:一條田美河,一條迎賓大道,一個花都廣場

今天的洪秀全故居,看起來并不偏僻,有公共汽車直達,路況不錯。但即使在今天,如果從圓玄國小步行到洪秀全故居,也是很遠的路途,沒有一兩個小時,是到達不了。

在沒有迎賓大道之前,從我所在的公益國小到洪秀全故居,是不可能這樣直接走。因為今天的建設北路以西的迎賓大道一帶,都是附近村莊的農田,新都大橋當時連影子都沒出現,當年我們也想不到她會出現,會伴随迎賓大道而誕生。

雖然洪秀全故居離迎賓大道有一段很長的距離,可能很多人說和迎賓大道有什麼關系。但今天,我們要去洪秀全故居,必走的道路,絕對是迎賓大道。在迎賓大道右轉入圓玄道觀南門的馬路,走一小段路,就進入那條著名去洪秀全故居的“皇帝路”。

這條路,長長的,在清朝,在民國,乃至上個世紀90年代前,這裡還沒開發,很幽深,很幽靜。從洪秀全那時候開始,這條路就存在,洪秀全就是從這裡,走向廣州,走向廣西,以緻走到南京定都。

我人生中的第一次去洪秀全故居,就是在讀國小四年級時,老師帶領高年級學生,步行去。記憶中的這次步行,覺得花費時間很長。尤其覺得那條“皇帝路”,其時兩邊是水稻田,是荔枝林,路兩邊雜草叢生。按現在的判斷标準,這裡很富有田園風光,很富有詩情畫意,是很适合郊遊踏青的地方。

花都記憶:迎賓大道,精彩不斷!故事不斷

自拍圖檔:皇帝路有一小段路的兩邊荔枝樹遍布,見證歲月滄桑及變遷

花都記憶:迎賓大道,精彩不斷!故事不斷

自拍圖檔:洪秀全故居入口前的馬路

如果一個人行走在這條路,會有些害怕的,但一大班同學一起,大家有說有笑,路途不會覺得孤單,也不會覺得累,反而覺得好玩。人在廣闊的空間裡,不受太多限制,深感身心舒暢。

路兩邊的野花,花枝招展,可以采摘,可以把玩。鳥聲,人聲,聲聲入耳。野花香,稻花香,沁人心肺!

此情,此景,情景相容;此時,此地,此人,是絕妙的結合,是絕妙的和諧。

一趟步行來回加上參觀的時間,就花了一天的時間!這換在今天,試問還有幾個成年人“笨笨地”地步行長途步行去洪秀全參觀啊!試問還有哪間學校老師率領學生步行去洪秀全故居參觀啊!

都是俱往矣了,往事成追憶了!在我記憶中,永遠忘記不了學生時代步行的快樂歲月!

“一條路,落葉無幾,走過我,走過你。我想問,你的足迹,山無言,水無語。走過春天,走過四季,走過我自己。”

那是年少時代純真與質樸的回味,年少不識曲中意,聽懂已是不惑年。過去的點點滴滴在心頭,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故事,那是我們回不去的青春!

由于花都廣場離家不算遠,周六日的節假日時間,或者晚上的悠閑時間,我會徒步在迎賓大道去花都廣場。

迎賓大道就在家門口,這是我每天出門上班的必經之路,我離不開她,她已經成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生活匆匆忙忙,很多行走在路上,對于經常走的道路的周遭,大多是司空見慣,波瀾不興,見怪不怪。

可是,我内心細膩啊,常邊走邊看。行走在路上,一草一木,一花一樹,一景一物,一人一事,都可以讓我引起内心的漣漪。

花都記憶:迎賓大道,精彩不斷!故事不斷

自拍圖檔:迎賓大道路邊的菜地

上面這圖,是我在迎賓大道公益村四隊所拍攝,村民連綠化樹下的多出的一點土地,都不放過,種上蔥啊、白菜啊!

曾經,村民就是世代務農為生啊。如今洗腳上田,但老一輩的人忙慣了,對于農耕還是念念不忘。于是,在這裡找到用武之地,繼續過一過種菜瘾。

其實,很多人内心都有一個田園夢的。一方面向往城市的生活,但另一方卻對山清水秀的地方,同樣甚是向往。陶淵明筆下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那種生活,乃至植根于國人的靈魂裡面啊!

誰不喜歡勞累了一天,有一個這樣惬意的地方所在啊!隻是,現實殘酷啊:城市容得下肉身,卻安不下靈魂;山清水秀的農村安得下靈魂,卻安不下肉身。

是以,多少人還是義無反顧地到城市打工,但内心卻甚是向往那田園夢啊!

胡不歸?胡不歸?不是不想歸啊,隻是沒有本錢啊!有錢的,不愁生活了,自然返璞歸真擺脫煩嚣,過那向往的田園夢。

就算真不可以,也如這迎賓大道城中村的公益村民這樣,尋覓一方小地,播上種子,種植希望,尋求快樂!

在這城區的主幹道上,一邊是車水馬龍,人來人往;一邊是農耕時代的頑強留存,種菜人在一方小天地找尋快樂。傳統和現代,并存在一起,并不覺得沖突,反而覺得多了一些可愛。

這種可愛,是人性渴求返璞歸真的情感需求,是一種情感歸宿的皈依。

人到中年後,常回想年少時,一旦念及,會滿是感慨,感慨少年時的無憂無慮,感慨快樂是那樣容易得來!

人到中年後,快樂不再是那樣容易獲得,欲望太多,為房子為車子為金錢,總是想擁有太多,深陷在欲望之中,反而失去了快樂的本真!

其實,如果追求不複雜,遵循内心的單純,快樂也容易得到的。快樂不靠外在的營造,靠着内心的營造。

猶如每次我走在迎賓大道上,每天都可以有新發現的,這種發現,可以給我帶來快樂,也帶來思考。

我們不能隻停留在表面所看到的,更應該深入一點,多對身邊事物多留意一下,你會發現很多東西,乃至挖掘很多東西出來。

這東西,包括風土,包括人情,包括文化,包括經曆,等等之類。所謂美,從來不隻是名山大川,不隻是名勝古迹,不隻是那些高大上的東西。

美就在身邊的,包括那些很不起眼的事物。猶如,當你看到迎賓大道那些得以幸存的荔枝樹啊,你應該感謝它們的存在。

因為它們的存在,就是過往曆史的見證。而曆史,也是美的。這種美,就叫曆史美!美不美,就看你内心的定義。

而對于我,它們的存在很美,因為它們讓我情不自禁想起了過往的歲月啊!珍惜擁有,進而更好地展望未來,充滿鬥志!

一條大道,迎賓大道。她精彩紛呈,她内涵豐富,她芳華正茂,并一如既往這樣。

她就是一條康莊大道,我們走在這條康莊大道上,去追夢,去圓夢,創造屬于自己的精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