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很多書,學了很多課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作家盧梭曾經說:“如果我們時時忙着展現自己的知識,将何從憶起成長所需的無知”
如今社會知識付費興起,無疑是一個風口,雷軍曾說過:“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可絕大多數人卻成了跟風的那一波。社會進步越快,人們就越容易焦慮。開始紛紛買課學習,以求通過學更多的知識也來提高抵禦風險的能力。為什麼學了很多依然沒有成功呢?
01
做事之前,先要做人
在遍布着高學曆,高學識,高業務水準的人才的日航因為經營不善,即将申請破産,經營之王稻盛和夫先生接受之後,将瀕臨破産的日航轉虧為盈利1884億日元。
稻盛和夫先生是這樣寫到:
我首先從“人性”開始說起,告訴日航的各級管理者們,如果無法赢得日航留下來三萬兩千名員工的認可,日航的重振是不可能的任務。為此我反複告誡日航管理層,必須謙虛為懷,放下身段,向手下員工敞開心扉,真誠相待。在一個組織中,如果身處上位者缺乏高尚的人格,不懂正确做人的原則,是絕對不不可能赢得他人追随的。

你的高高在上,或許會給很多人畏懼感,很多人學了很多知識,卻沒有學會做人。馮侖在講期初萬通在創業時始終要有一種“孫子心态”,就是要把自己的心态放低,保持一種謙恭、謙虛的态度。要尊重别人,不能埋怨人。
李嘉誠在剛開始創業的時候,很多人比他有錢,但是走着走着,李嘉誠卻成了華人首富,擁有如此驚人财富的李嘉誠平時待人非常溫和,和别人約會總是會提前到。
遇見知識
馮侖在講到做人做事還有有“大哥姿态”,這裡的大哥姿态指的是能抗事,有責任,有擔當。大事難事,看擔當,順境逆境,看胸襟。是喜是怒,看涵養,有舍有得,看智慧;是成是敗,看堅持。
馮侖講:
很多老闆喜歡站在高處,去指揮手下幹這幹那,手下有一點不恰當的地方,總是劈頭蓋臉罵個不停。
但擁有“大哥姿态”的人,知道作為管理者,首先要管理好自己才是首要任務。作為一個好的上司者,要做到“抗事”當公司遇到困難的時候,能夠率先解決,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往往考驗着一個人的上司能力。
02
學習要找準方向,切記盲目跟風
《韬奮文集》中講到這樣一句話:無所不能的人實在一無所能,無所不專的專家實在是亦無所專。
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努力才能獲得的,如今知識大爆炸時代,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不斷更新的知識,讓我們找不到目标和方向,人們越發的顯的焦慮,渴望增加本領,增強抗風險的能力,于是很多人開始今天學這個,明天學那個。到頭了什麼用都沒有,沒有用到實際中去,為什麼?
沒有抓住重點,盲目跟風,形成了“羊群效應”。
學海無涯,茫茫的知識大海,經常會進去盲區,如同是在大海中行駛的船隻,沒有方向,漫無目的的遊走,是以在高效能人士的7個原則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就是“以終為始”,這個目标能夠引導你更好的前行。給自己尋找一個既定的方向,萬不可貪多。
周恩來總理就曾經說過:“加緊學習,抓住中心,甯精勿雜,甯專勿多”,在蘇轼《東坡文集事略》中有這樣一段文字:“書富入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兒。故願學着每次作一意求之。
羅振宇老師寫過一篇文章叫《我們這一代人的學習和焦慮》他講到的學習的第五個關鍵詞“目标”,他說:不計成本、成敗利鈍的追求知識,這是專業學着幹的事情。可我們不是,我們是普通人,普通人是要面對一個一個的目标去行動的。行動一步獲得回報,調整行動,繼續往前走,是我們每一個普通人的正常生活。
學久了你會發現知識改變不了“命運”,改變命運的是“智慧”,知識就是偶爾亮起來的一小片天空,這是我們要抓住的線索,然後據此行動。立定目标,随時扣動扳機。
03
做事時,有時要有潑婦精神
有一個詞兒叫“潑婦理論”,所謂“潑婦“就是沒有底線,底線越低,手段越多;底線越高,做起事兒來束手束腳,手段自然就少。
這種現象在市場經濟發展的初期,民營企業還在野蠻生長階段比較常見。“潑婦”不怕丢臉,甚至沒臉,世俗的道德對她沒有任何限制力,不怕撒潑,圍觀的人越多越好,而“貴婦”的反應是什麼呢,一看人多招架不住了,要面子啊,講道理啊,别人一指點臉上就挂不住,覺得自己沒必要和“潑婦”一般見識。很快就放棄了原則和道理,放下幾個錢就走了。
如今文明社會,很多人都是三高,“高學曆” “高智商” “高素質”,可總是處在被動地位。
有一本書說,文明是一個馴化的過程,讓人脫離了野蠻,進入秩序、道德、法律、規則當中。他的道德底線越高,行事規則越确定。自己心裡已經把預定的程式設定下來了,隻能按照被教化之後的方式去應對外部的挑釁,進而失去了本能。礙于面子很多事情就被羁絆。我們不能像潑婦一樣沒有底線,但做事時,卻需要有一點潑婦精神。
孟子說,盡信《書》不如無《書》,書要讀,但更要會讀,魯迅先生也曾說過:讀書雖要讀,但不能死讀;為了書喪失生命,這樣值得嗎!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讀書要跟實踐結合起來才是更好的讀。願我們愛上讀書,更要會讀。
歡迎大家和我一起遇見知識,遇見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