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泰拳手一天訓練安排

泰拳手一天訓練安排

1.晨跑

清晨起來跑步,可以增強耐力,使腿部肌肉發達,對于拳師在擂台上進攻退守,均極裨益。拳師能否在對手不斷進攻面前不被打倒,與站樁極有關。泰拳師公認跑步為站樁功力的基礎,必須嚴格遵行。

跑步完了之後,日間需要有充分的休息時間,一般直至午後,下午四時左右才開始繼續訓練,午後訓練程式,各著名武館各有不同。一部分武館的拳師以跳繩開始,有的拳師則以技術動作空擊開始,然後打沙包,進而對打,最常見的是以空擊開始。

泰拳手一天訓練安排

2.空擊

空擊,有些泰拳師稱之為“擊影”。是拳師運動中的熱身運動,使全身的神經和肌肉進入興奮狀态,以适應後面的劇烈訓練。空擊訓練主要是協調身手的配合,進退的平衡,特别注重于實戰時出招打空以後迅速收式回防的習慣性培養。另一個目的是“意”的訓練,即假想敵手的訓練,想象怎樣對敵手進行攻擊和防守反擊。是以,泰拳謂空擊為擊影,是深有函意的。

空擊練拳時,注重于雙拳動作的連貫;運足(步法)和發勁的正确,并且盡可能多用各種步法,如躍進、急退、或圍繞而進,拳與步須配合。

空擊練肘時,假想敵手的存在,雙方已進内圍(貼身)戰。觀察對手的動态,或運足相應,或适時揮肘出擊,招數可長可短,或改變攻擊角度,又可借勢抵敵,自由發揮。

如果是練腿擊,不在于練猛功,而在于怎樣保持身體的平衡,使腿招收發靈活,防守時嚴密堅固,不緻于受到對手的突然襲擊。

練膝擊時,注重膝招流暢活潑,如上步沖膝,須保持膝步一緻。練貼身纏戰的膝招,則想象雙臂箍住對手,下拽迎合膝招的上沖之勢。

還有蹲身空擊法。練空擊時身體下蹲,雙腳前後溜動,與跳繩相似。按1-2-3的密碼,雙拳以相同節奏發出。長練此法,可增強下盤的耐力。

著名的泰拳高手乃佛練空擊時,與一般的平庸拳師慢條斯理、不用勁的空擊法根本不同。他不但手足靈活,且每招每式,均吐氣發聲助勢,意勁俱在,與實戰時無差別。乃佛擅長用前腳蹬踹,腳起連環,其靈活程度如手一樣,令人歎為觀止。80年代拳王狄西蓮,練空擊時,重點則在其成名絕技,連環沖膝。可見泰拳師練拳,因人而異,自由發揮。一點也不循規蹈矩地來限制自己。

泰拳手一天訓練安排

3.打沙袋

打沙袋是泰拳基本練習方法之一,可以加強拳頭的威力和硬度,使肘、腿、膝招更具威脅。練沙袋的要點;是不可蠻幹,應環繞沙袋,作有規律的移動,一面練習步法,一面選擇不同位置、角度、距離發動攻擊。

拳招必須有目的和意圖,一般是組合拳,如先左後右,再接以左拳,依1-2-3的節奏,發右拳也是一樣,必須靈活準确,拳招熟練之後,勁力自然會增強。練肘招時宜先用前臂打擊,配合上步時間,距離須把握準确才有功效。

膝招練習也要靠近沙袋,兩手抓住沙袋的上端,用力拉拽,彎身擰腰,提膝全力撞擊。熟練後可左右跳躍,同時用雙膝連環沖撞沙袋。以頻度高、力度猛為好。這樣練還可以增強體力。

踢沙袋時要注意接觸位置要準确,揮腿時間不對的話,可以使足踝受傷。必須注意隻能用腳背和腳杆(小腿杆)抽擊沙袋。用腳尖踢人,不但威力不足,還容易把腳踢傷。發腿時中心足注意要惦立,以腳前掌着地而後跟擡起,才能使全身的重量與勁力集中在動腿上,擊打目标時自然就有了威力。腿招收發前後,要保持戒備姿勢,使之成為習慣動作,以防實戰時對手狙擊回襲。4.對打對打練習,是泰拳師賽前積極訓練的主要項目,在曼谷已獲排期出賽拳師,每周對打不下三次,通常是隔日練,星期日休息。初學者為提高練習效果應了解沙袋結構。沙袋是用雙層皮革或相似皮革材料,内芯充填粗沙,兩層皮革間充填軟鬃或海綿類而制成的,呈圓桶形。沙袋的大小可以根據練習者自己的體重、練習目的等具體情況恰當選擇,将沙袋懸于空中進行擊打練習,沙袋放置的高度可根據練習者身高自行調節,一般是懸吊在以擊打沙袋中間部位的高度為宜。

泰拳手一天訓練安排

—the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