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劇訪談錄|周遊:我喜歡情感濃度強一點的故事

國劇訪談錄|周遊:我喜歡情感濃度強一點的故事

《叛逆者》導演周遊

本年度央八播出的電視劇《叛逆者》,平均收視率0.92%,平均收視份額4.64%,單集最高收視率1.59%,單集最高收視份額7.5%,連續20天在全國同期熱播劇目中排名第一。雖然首播收官已經超過3個月,提到本年度播出的優秀劇集,《叛逆者》依然在列。

觀衆念念不忘,好劇必有回響。CCTV電視劇在本屆秋交會上采訪到了《叛逆者》導演周遊。

這樣一位幕後工作者,在回答問題的時候,選擇不出鏡,而是用清談的方式,向觀衆和讀者說說《叛逆者》的創作過程,說說演員,和自己未來的創作方向。

以下是周遊的講述。

壹 關于《叛逆者》的小說改編:

用一年多時間打磨"拍攝劇本"

國劇訪談錄|周遊:我喜歡情感濃度強一點的故事

當初看了小說《叛逆者》。它真的打動了我。

首先,小說的力度特别大。文字很冷靜。

而且,小說的資訊量很大。雖然篇幅沒有那麼長,但是可挖掘的空間很大。

加上(實體)時間和空間的跨度也很大。是以,這部小說有可能被做成一個跨越多年、經曆多個不同曆史時期的戲劇架構。

是以,當時我就覺得,這部小說值得去挖掘和創作。

但主要的問題是,不夠用。

原著是4萬多字,《叛逆者》的劇本大概是四五十萬字的一個長篇小說的篇幅。是以,編劇增加了很多内容。

改編的過程,是一個複雜而艱苦,但是很堅定的過程。

改編經曆了相當長的時間。前面幾位編劇出了劇本之後,我又帶着編劇團隊調整了一年多的劇本。

很多細節,包括道具等等,都是在這個過程當中豐富起來的。真正拍攝的時候,畢竟我是一個導演,以導演的思維進入,等于是這部劇既有編劇思維,也有導演思維。其實最後是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做了一個類似于導演工作台本的一個"拍攝劇本"。

我們加了很多道具設計、細節提示、場景描寫等,尤其是貫穿劇情的戲。我們做了反複考量,查了大量資料,努力把情節編織起來。道具方面尤其注意還原,畢竟我們離那個年代有一定的距離。

貳 關于人物:

所有主要角色的演員都是第一人選

國劇訪談錄|周遊:我喜歡情感濃度強一點的故事

就在梳理劇情的過程中,每一個人物通過不同的事件,在我心裡面,一點點地清晰起來。

大體的輪廓、給人的感覺,還有他們之間的差别,處事的方式、性格等等,都逐漸豐富。

在劇本的梳理過程當中,逐漸呈現出來的不隻是一個人物的形态,還有人物命運的鋪排。

從一開始腦子裡想到,到跟演員接觸,再到試裝。真正開拍的時候,所有主要角色的演員,都是第一人選。

而正好,這些演員也都有時間,對這些人物比較感興趣、能抓得住,也願意投入熱情去共同創作,沒有特别困難地找尋演員的過程,這是很奇妙的。

從這個方面來說,我覺得,這個戲,很幸運。

叁 關于演員:

想找沒演過諜戰戲的年輕演員

國劇訪談錄|周遊:我喜歡情感濃度強一點的故事

當初找演員的時候,就想找一些沒怎麼演過諜戰戲的。

更有新鮮感,更好些。

是以,不像李強老師或者王志文老師表演經驗豐富,年輕的這一批演員,很多甚至沒演過年代戲,更别說《叛逆者》這樣類型化、角色職業特點極強的劇集。劇中,除了藍心潔沒有一個特工身份,基本上其他人都是特工。

年輕演員們可能更多地是出于對人物的認可,願意去投入熱情,這一點挺好。

劇中的幾乎每一個主要角色,都經曆了成長變化。淞滬會戰之前,到全面抗戰的階段,又從抗戰勝利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如果說《叛逆者》涉及到三個大的曆史階段的話,基本上這些主要角色都至少跨了兩個階段,大部分都經曆了三個階段。

尤其是年輕的這一批演員,他們在劇中跨度了13年。正好是從最年輕的時候,大概二三十歲,一直成長到40多歲。

這個期間,時代的變化很大,他們每一個人命運的波折又很多。是以,他們在每一個階段,成長和變化都很大。我覺得,這方面真的呈現得很好。

不過,《叛逆者》其實還是有很多不足之處,主要是大家采取了包容和鼓勵的态度。

肆 關于未來的創作方向:

我還是喜歡情感濃度強一點的故事

諜戰劇,再來一次,我就不敢做了,做不動了。因為已經查了好多資料了。其實我覺得,我也能力有限,如果真的再做,可能得再過幾年,能夠再有一些積累,看看這個題材有什麼值得挖掘的角度。

其實我覺得有很多題材是我能力有限的,不是說對什麼都遊刃有餘。

接下來,比如喜劇、商戰等等,我也都想做,在找。我屬于慢熱型的,是以,可能得有一個過程。

我還是比較喜歡情感濃度強一點的故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