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国剧访谈录|周游:我喜欢情感浓度强一点的故事

国剧访谈录|周游:我喜欢情感浓度强一点的故事

《叛逆者》导演周游

本年度央八播出的电视剧《叛逆者》,平均收视率0.92%,平均收视份额4.64%,单集最高收视率1.59%,单集最高收视份额7.5%,连续20天在全国同期热播剧目中排名第一。虽然首播收官已经超过3个月,提到本年度播出的优秀剧集,《叛逆者》依然在列。

观众念念不忘,好剧必有回响。CCTV电视剧在本届秋交会上采访到了《叛逆者》导演周游。

这样一位幕后工作者,在回答问题的时候,选择不出镜,而是用清谈的方式,向观众和读者说说《叛逆者》的创作过程,说说演员,和自己未来的创作方向。

以下是周游的讲述。

壹 关于《叛逆者》的小说改编:

用一年多时间打磨"拍摄剧本"

国剧访谈录|周游:我喜欢情感浓度强一点的故事

当初看了小说《叛逆者》。它真的打动了我。

首先,小说的力度特别大。文字很冷静。

而且,小说的信息量很大。虽然篇幅没有那么长,但是可挖掘的空间很大。

加上(物理)时间和空间的跨度也很大。所以,这部小说有可能被做成一个跨越多年、经历多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戏剧架构。

所以,当时我就觉得,这部小说值得去挖掘和创作。

但主要的问题是,不够用。

原著是4万多字,《叛逆者》的剧本大概是四五十万字的一个长篇小说的篇幅。所以,编剧增加了很多内容。

改编的过程,是一个复杂而艰苦,但是很坚定的过程。

改编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前面几位编剧出了剧本之后,我又带着编剧团队调整了一年多的剧本。

很多细节,包括道具等等,都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丰富起来的。真正拍摄的时候,毕竟我是一个导演,以导演的思维进入,等于是这部剧既有编剧思维,也有导演思维。其实最后是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做了一个类似于导演工作台本的一个"拍摄剧本"。

我们加了很多道具设计、细节提示、场景描写等,尤其是贯穿剧情的戏。我们做了反复考量,查了大量资料,努力把情节编织起来。道具方面尤其注意还原,毕竟我们离那个年代有一定的距离。

贰 关于人物:

所有主要角色的演员都是第一人选

国剧访谈录|周游:我喜欢情感浓度强一点的故事

就在梳理剧情的过程中,每一个人物通过不同的事件,在我心里面,一点点地清晰起来。

大体的轮廓、给人的感觉,还有他们之间的差别,处事的方式、性格等等,都逐渐丰富。

在剧本的梳理过程当中,逐渐呈现出来的不只是一个人物的形态,还有人物命运的铺排。

从一开始脑子里想到,到跟演员接触,再到试装。真正开拍的时候,所有主要角色的演员,都是第一人选。

而正好,这些演员也都有时间,对这些人物比较感兴趣、能抓得住,也愿意投入热情去共同创作,没有特别困难地找寻演员的过程,这是很奇妙的。

从这个方面来说,我觉得,这个戏,很幸运。

叁 关于演员:

想找没演过谍战戏的年轻演员

国剧访谈录|周游:我喜欢情感浓度强一点的故事

当初找演员的时候,就想找一些没怎么演过谍战戏的。

更有新鲜感,更好些。

所以,不像李强老师或者王志文老师表演经验丰富,年轻的这一批演员,很多甚至没演过年代戏,更别说《叛逆者》这样类型化、角色职业特点极强的剧集。剧中,除了蓝心洁没有一个特工身份,基本上其他人都是特工。

年轻演员们可能更多地是出于对人物的认可,愿意去投入热情,这一点挺好。

剧中的几乎每一个主要角色,都经历了成长变化。淞沪会战之前,到全面抗战的阶段,又从抗战胜利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如果说《叛逆者》涉及到三个大的历史阶段的话,基本上这些主要角色都至少跨了两个阶段,大部分都经历了三个阶段。

尤其是年轻的这一批演员,他们在剧中跨度了13年。正好是从最年轻的时候,大概二三十岁,一直成长到40多岁。

这个期间,时代的变化很大,他们每一个人命运的波折又很多。所以,他们在每一个阶段,成长和变化都很大。我觉得,这方面真的呈现得很好。

不过,《叛逆者》其实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主要是大家采取了包容和鼓励的态度。

肆 关于未来的创作方向:

我还是喜欢情感浓度强一点的故事

谍战剧,再来一次,我就不敢做了,做不动了。因为已经查了好多资料了。其实我觉得,我也能力有限,如果真的再做,可能得再过几年,能够再有一些积累,看看这个题材有什么值得挖掘的角度。

其实我觉得有很多题材是我能力有限的,不是说对什么都游刃有余。

接下来,比如喜剧、商战等等,我也都想做,在找。我属于慢热型的,所以,可能得有一个过程。

我还是比较喜欢情感浓度强一点的故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