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什麼是無條件的愛?

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來治愈。

特别是成長不順利,罹患心理疾病的孩子,家長該怎麼挽救?

除了正規治療,唯一的靈丹妙藥就是家長無條件的愛。

何為無條件的愛,千依百順嗎?

無條件的愛,意味着耐心、包容心、信心,意味着平等、尊重、了解、接納,意味着自由、信任,意味着微笑閉嘴放手。

還記得孩子小時候,你愛孩子的樣子嗎?

用慈愛的眼光等待孩子慢慢長大,孩子笨拙的樣子,小心翼翼、慢吞吞嘗試各種新事物的樣子,家長越看越可愛,從不催促。微笑着,不斷給予孩子鼓勵和表揚,給予孩子自由、信任。讓孩子從來不覺得自己笨,不自卑不怯懦,非常自信,對新事物充滿好奇心,和探索的勇氣。

學走路、學說話,難度大嗎?

相當大。

堪比以後的學習。

但為什麼隻要身體機能正常的孩子,最終都能順利學會呢?

為什麼每個孩子都能順利學會走路、說話,但不是每個孩子都能順利完成學業呢?不單是成績好壞的問題,有的孩子連正常完成九年義務教育都很困難。

還記得小時候,教孩子學走路、學說話時,家長的态度和做法嗎?

那就是無條件的愛呀。

非常有耐心、有包容心、有信心,滿眼溫柔慈愛,一字一句地教孩子說話,說錯了也不要緊,會很開心地哈哈大笑,還抱着孩子親親、舉高高。

小小的孩子并沒因為錯誤、失敗付出代價,遭遇打罵、貼标簽,對學習的熱情、對新事物的好奇探索之心并沒受到破壞,收獲的是滿滿的價值感、安全感、歸屬感。是以學習說話,對小孩子來說,是一件很快樂、很開心,很樂意繼續嘗試的事。

手把手教孩子走路,彎着腰,很辛苦一小步一小步地往前邁。摔了跤,就把孩子扶起來,柔聲安慰,輕聲鼓勵。不會大聲責罵孩子是笨豬,甚至情緒失控一巴掌呼上去。不會把孩子吓得驚惶惶地呆在原地,大腦是以停止思考,茫然失措。以後一想起走路,就全是痛苦的情緒體驗,因而抗拒走路。

孩子走累了,家長共情地說我的小寶貝需要休息了,把孩子抱起來,開開心心地唱着兒歌,帶回家。不會怒發沖冠,說孩子是懶豬,你看别人家孩子都那麼勤奮,某某早就會走路了,就你又笨又不努力,活該不會走。你再不改正的話,就一輩子也不會走路了,隻能趴着當乞丐天天讨飯了。

“不輔導作業母慈子孝,一輔導作業雞飛狗跳。”

很簡單地說,如果家長用輔導作業時“雞飛狗跳”的态度,教孩子走路、說話,大機率隻能失敗,世界上會出現一大批說不了話、走不了路的孩子。

如果家長用教孩子走路、說話時“無條件的愛”,應對孩子成長路上的所有事情,包括學習,孩子自然能健康成長、成績優異、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