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人生是由無數次選擇結合而成的。為了讓自己的人生更加地在自身的掌握之中,或者說更少遺憾,在做出抉擇之前,最好先問問自己這三個問題。第一,我是個怎樣的人?第二,我究竟想要些什麼?第三,我現在正在做什麼?
本文主要說第一問,也是最關鍵的一問:我是個什麼樣的人?生活中大部分人其實是不足夠了解自己的。舉個例子,你是個很内向的人,你跑去做地産經紀、保險銷售或者一些陌拜類銷售崗位,這就恐怕很困難了。再比如說,你是一個對機器全然不解的人,你跑去讀機電工程……你不對自己有某種程度的了解,如何做出人生的選擇呢?我們要明白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首先要做到的是勿自欺也,不自欺欺人,正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人是最容易自己欺騙自己的,是以去了解自己,需要真誠地面對自己。
本文不是從哲學層面,而是嘗試從另外三個角度去看,對自己一個基本的了解,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點,我的能力究竟如何?我各方面的能力如何,從生活經曆去發現,去想想自己做什麼事情自己是做得好的,比方說學什麼比較容易上手,什麼又不容易上手?什麼事和我的性格比較搭,不搭的又是什麼?需要把這些列一個清單出來,把主要的都列出來,“勿自欺也”。列出這樣一個清單,誠懇地給自己打個評分。比如說第一,我讀書好不好,哪一方面比較好,是文科好還是理科好?是曆史好還是地理好?外語好還是數學好?第二,在工作方面,你的組織能力如何?你的上司力如何?我的執行力如何?第三,我的運動能力如何?因為很多事情是要體能的。第四是我對機械方面感覺如何?這是牽涉到能力評估的。最重要的是,我的社交能力如何?是否擅長和人交往?這樣有個清單,然後再自己客觀地打個分,不用太複雜,“優”“良”“可”“劣”這樣。當你完成這個清單後,你後面做什麼選擇時會容易得多。
如果想要發展好自己的職業,這是相當重要的,其實這就所謂揚長避短:擅長做關于機械的,就可以去讀工程;音準很好,那我可以學音樂。每個人的能力就像我們的十個手指一樣,有長有短,你一定要利用好自己的長處,這是我教給大家的第一步。不明了自己,根本不能做出任何選擇。
第二點,是我性格是如何?有這個能力并不表示會這樣做,牽涉到性格是一個很大的因素。首先,你要分外向和内向,是偏外向多些還是偏内向多些,這個非常重要。你是害羞還是熱情還是不冷不熱?你是否是有毅力的人。做事是“三分鐘熱度”嗎?做事能否集中精力堅持下去?
當然性格中強烈牽扯到事情成敗的兩個方面。一個是AQ(逆商),一個是忍耐(延遲滿足感)。AQ即是一個人能夠接受失敗的程度,adversity。“一遭被蛇咬,十年怕草繩”的性格,恐怕永遠難以成功,一個人要學會接受失敗,才能有可能成功,哪怕是自己擅長的事情,也有失誤失敗的時候,強如馬斯克的SpaceX都爆炸過多次才慢慢順利。也如電影《洛奇》的主角rocky對他兒子講的“it is not hard you hit, but how hard you can get hit and keep on going”,一個拳手厲害不是在于你有多能打,而是你有多能挨打并繼續前進。另外一個,忍耐(延遲滿足感),有一個著名的“棉花糖測試”的實驗,給小朋友一顆棉花糖,告訴他,如果你三之内分鐘沒有把它吃掉,到時候會再給他一顆糖。越能忍耐的人,将來獲得的成功越大。因為通常是這樣的,你要得到将來的幸福,往往是忍受現在的苦楚去獲得。比如你想獲得奧運金牌,你要經過衆多艱苦訓練。你想到将來獲得奧運金牌時的榮光,于是你能忍耐那樣艱苦的訓練;為了成就專業人士,你可以去艱苦求學。這些都是小的方面,至關重要的點是将來的财富。為什麼呢?我現在不去享受不去揮霍,是把我的快樂延遲來投資。而投資是付息回報的,利率再生利率,這是财富獲得的關鍵。
性格的某些部分沒有好壞之分,就是兩邊開都可以,但有些品質你必須具備,然後才能成功。就是說,外向和内向兩個,并不是内向絕就不好;文靜或熱絡,熱心或冷靜,這些性格都各有好處,但有幾種性格的好處在社會的現實裡是難以否認的。其一是自信,詳細我後面再講,先評估一下說你有沒有這個自信力。沒有自信你要栽培自己的自信心,這是可以栽培的。你找到自己的長處,然後告訴自己,我并不比别人差,我要對自己有信心 ,因為我是有長處的,我有我的自覺。沒有自信是什麼都做不到的,這是第一點。其二就是剛剛說的AQ了,其三是忍耐,這些如果不具備,最好是要改善的。還有一點也很重要的,則是成長型心态(growth mentality)。growth mentality是你相信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是通過努力不能改變的。經過後天的一些努力,包括自己的性格你都能夠改變,不要一味覺得“啊,死定了”然後鹹魚一樣躺平在那裡,這就得改。這就是了解自己性格的重要性。
第三點,你還要知道自己的緻命弱點是什麼?不了解自己的緻命弱點,盲目地走下去會浪費掉你的一生。老子有句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但知人的人是小聰明;“自知者明”則是本文強調的這點——認識自己;“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就是要知道自己而克服自己;“知足者富”,知足的人是富有的,滿足于現狀你就會感覺自己富有;“強行者有志”,有志向的人能堅持着繼續前進。
先把自己的弱點全列出來,同樣要真誠的面對自己,不要欺騙自己,一定要徹底了解自己的弱點,這些弱點分兩種,有些是緻命的,有些是不緻命的。不緻命的任由它,緻命的一定要改,改得越多越好。
那什麼弱點是要改的呢,首先是自負。有些人很自負,覺得自己很聰明,明白事情很快。比如學習成績很好,或者程式設計很厲害、銷售很厲害,然後就覺得自己很了不起,然而這是很愚昧的,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其實每個人也會有他的弱點了。比如銷售很厲害,賺到很多錢,但是家庭卻經營得一團糟,這樣真的好嗎?學習成績很厲害的,那如果是運動呢,可以赢了别人嗎?音樂美術或者其他,一定有别人在某些方面遠勝于你。所有人都是有些地方厲害有些地方弱。每個人都要去接受,其實每個人的聰明才智是差不多的。即使是自閉的人,他在數學上音樂上卻比較厲害,因為他的大腦是擅長在那一方面。
沒有耐性也是一項緻命弱點,我們做很多事情,想再某些領域取得一定成就,耐性是很粉重要的。比方說聯考,經曆過聯考的人應該都知道,想考得好成績,高三學習生活是需要很刻苦的,需要盡可能的利用時間來學習,尤其臨考前,娛樂電視漫畫等是越少越好。學習是這樣,其他的大部分事情也是這樣,總是要經曆一段時間的艱苦奮鬥,才能換來後面的收獲。所謂寶劍鋒從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還有就是不會和别人交往,這裡所指的不會和人交往,不是說要多擅長交際,要交多少朋友的意思。而是怎麼去和别人打交道,人是社會性的動物,是很難完全獨立的活在這個社會的,總會需要有别人幫忙解決問題的時候,總是需要和别人打交道的。和自己親近的人,更加如此,而是至少懂得會和自己愛的,愛自己的人相處,家人或者重要的朋友。關懷他人,去表達自己的愛。
這裡說的新版人生三問中第一問,認識你自己,如惡惡臭,如好好色,直覺上你喜歡的你便喜歡,惡臭的你自然會回避,不要欺騙自己。 用真真正正的第一反應去評價自己,徹底了解自己, 不高估也不自貶。真實如何便如何,看到他人有千億身價,很有錢,但不能是以就說“我是窮光蛋”,因為肯定也不是,沒大富豪有錢,并不代表自己就是窮光蛋。
沒有什麼問題比回答“我是怎樣的一個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