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藝評論」《功勳》之《黃旭華的深潛》:于無聲處聽驚雷

王羽

導讀

《功勳》赢得一片贊歎,在收獲了觀衆無數感動中完美收官。每位功勳人物雖都有不平凡的人生和奮鬥史,但卻都書寫着同樣的情感和理想,他們的故事是一個國家發展壯大的縮影,是一個民族奮鬥崛起的史詩。尤其是《黃旭華的深潛》向我們展現出一個不為人所知,但卻對祖國強盛至關重要的領域——核潛艇,展現出中國深海戰略力量從無到有,從弱到強,此單元把一代代科研功勳的報國之志、愛國之情展現得淋漓盡緻。

「文藝評論」《功勳》之《黃旭華的深潛》:于無聲處聽驚雷
「文藝評論」《功勳》之《黃旭華的深潛》:于無聲處聽驚雷

一首娓娓道來的叙事體散文詩

「文藝評論」《功勳》之《黃旭華的深潛》:于無聲處聽驚雷

《黃旭華的深潛》講述了“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從1958年初開始核潛艇研發,到1988年深潛實驗成功這30年間的故事,展現了我國從零開始,自主研發核潛艇的艱難曆程。這個單元的故事非常平實,并未注入太多的戲劇性和緊張感,不拔高、不煽情、不過度用力,而是以真實性、貼近性、故事性去展現黃旭華以及中國“深潛”科研人員的執着奮鬥和細膩情感,情節徐徐展開、娓娓道來,功勳人物的形象如同一幅幅畫卷展現在人們面前。

「文藝評論」《功勳》之《黃旭華的深潛》:于無聲處聽驚雷

電視劇開篇并未直接引入潛艇研發的緊張情節,而是鋪陳了一段黃旭華與妻子的相識相戀,這使該劇充滿了溫情,主人公的形象更加立體飽滿,為該劇奠定了像叙事體散文詩一樣的總基調。尤其是開篇妻子李世英給黃旭華理發,電影式的恢宏叙事手法,唯美頗具質感的畫面,一下子将觀衆拉回到60多年前...而“理發”這一細節也成為貫穿始終的重要情節,成為故事起承轉合的重要節點。該劇并非是“泉眼無聲惜細流”,而是融入了很多情緒點,在張弛有度的節奏中一點點推進,不斷展現黃旭華隐姓埋名立志強國的信念與堅守,有力刻畫出一批批科研工作者的時代群像,整部劇也并未刻意神化黃旭華一人,而是生動刻畫塑造了以黃旭華為首的英雄群體。

「文藝評論」《功勳》之《黃旭華的深潛》:于無聲處聽驚雷
「文藝評論」《功勳》之《黃旭華的深潛》:于無聲處聽驚雷

多線索并進,以鮮明的邏輯感、層次感

有力刻畫家國深情

「文藝評論」《功勳》之《黃旭華的深潛》:于無聲處聽驚雷

這部電視劇在故事邏輯上有多條線索,主線與副線并進,從多個角度呈現中國核潛艇事業發展的艱難不易以及背後的動人故事。時間線上有兩條主線,一條是在每集開篇,黃旭華與戰士們下海深潛開展極限實驗的情節,這條線索每集時間不長,但驚心動魄充滿緊張感,是一條“懸念線”。另一條是黃旭華開展核潛艇研究的“叙事線”,故事采取倒叙的結構,這為兩線在最後一集交彙埋下伏筆。這條叙事線以重要時間節點為轉場标志,勾勒出一個個小故事,展現出核潛艇研發的艱難曆程和漫長階段,使得整個故事的邏輯感、層次感很強。

「文藝評論」《功勳》之《黃旭華的深潛》:于無聲處聽驚雷

如果說主線是以身許國,是圍繞核潛艇事業和國家強盛的大志大愛,那副線則是有血有肉的人間真情。該劇導演楊陽說,“黃老心裡有很強大的愛,他愛他的事業,愛他的家人,愛他的信念,愛這個國家”。我們看到,黃旭華在劇中并未被雕琢“神化”,而是透過諸多細節展現出細膩的情感。這裡有黃旭華與妻子的伉俪情深,一生攜手扶持,一句“勿念也”道不盡思念與牽挂。這裡有父親對女兒的如山親情,親手為女兒縫制布娃娃,徹夜守在女兒病床前焦慮不安。這裡有兒子對父母的愧疚之情,有同僚之間争論扶持的同袍之情。黃旭華一輩子就在對國、對家的濃濃深情中堅守“潛航”,奮鬥一生。

「文藝評論」《功勳》之《黃旭華的深潛》:于無聲處聽驚雷

深海無聲埋功名,潛心為國鑄重器

「文藝評論」《功勳》之《黃旭華的深潛》:于無聲處聽驚雷

電視劇透露着強烈的時代感,這種時代感既是劇中不同年代的反映,與時代程序緊緊相依,也是一種今昔對比,幾十年執着堅守,換來如今國力強盛,海防穩固。圍繞着這種時代感,《黃旭華的深潛》隐藏着三個關鍵詞:艱難、深潛與大愛。

「文藝評論」《功勳》之《黃旭華的深潛》:于無聲處聽驚雷

“艱難”是由于核潛艇研發是個複雜龐大的工程,中國的科研人員當年從未見過真正的核潛艇,一切都要從零開始。在當時的曆史條件下,外國專家突然離去帶走所有研發資料,研究取得階段性成果時因故暫停研發,技術條件有限,中國的核潛艇要在算盤、計算尺、磅秤中被一點點推演出來。當開展極限深潛實驗,士兵們紛紛留下遺書,面對未知,黃旭華一句“作為總師,我将和大家一起下潛!”铿锵有力,鼓舞人心。中國的核潛艇事業有太多太多的困難需要克服,但種種困難都沒有阻擋他們的腳步,黃旭華等科研工作者頂着巨大的壓力,一點點向大海深處的目标挺進。

“深潛”既是核潛艇要深潛到海洋深處,更是科研人員要深藏功名,深潛到這項事業中。現實中的黃旭華說,“進入這個領域就不能出去,要當一輩子無名英雄,不出名”。劇中的黃旭華真實演繹出這種信念和精神,連妻子都來不及告知一聲,也沒有時間收拾行李,就被召集前往北京,由于工作需要高度保密,還要對家人對外界隐瞞自己的身份。當項目下馬,他作為留守人員沒有放棄,作為一個孤獨的潛行者,在更深的海域裡潛行,把一代科研功勳的報國熱情書寫的淋漓盡緻,展現出那個時代、那群人默默無聞、矢志不渝的執着堅守。

「文藝評論」《功勳》之《黃旭華的深潛》:于無聲處聽驚雷

“大愛”無聲,無怨無悔,這部劇将黃旭華對國家之情,親人之愛刻畫得真摯細膩。一心撲在核潛艇事業上的黃旭華,30年沒回過老家探親,錯過了見父親最後一面的機會,也一直沒能在母親身邊盡孝,他說“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這種大愛和精神上的覺悟,也展現在劇中各種人物上,因公殉職的俞連長、深明大義的黃母,都書寫着平實又深切的家國之愛。而到故事最後,黃旭華與妻子來到青島海軍博物館,與親手研發的核潛艇合影,這是他的一生摯愛。曆史與現實、故事與真實在這一刻強烈碰撞,在新時代,中國的海防力量強大有力,真正成為中國的“定海神針”。

真實故事自帶高光,《黃旭華的深潛》真切平實,于無聲處勝有聲,娓娓道來的故事,處處彰顯着家國之情,蘊藏着無聲又無窮的力量。

(作者機關:國家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

監 制:楊明品

輪值主編:李秋紅

後期編輯:姜 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