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人得道,仙及雞犬”,趙本山“趙家班”的沒落,該怪沒文化?

“一人得道,仙及雞犬”,趙本山“趙家班”的沒落,該怪沒文化?

文 | 趙睚眦

2009年,趙本山終于體驗了一把啥叫“鬼門關”。

趙本山躺在冰冷的病床上,不知道自己啥情況,也不清楚外面是啥情況,就聽着來來往往的人很多,說話聲音卻很小,似乎,是怕自己聽到,可越聽不到,就越心慌,本來就有點上不來氣的趙本山心道:壞了,這次怕是要熬不過去了。

“我的情況非常非常不好,隻聽着外面喊着誰是家屬?家屬還沒到……”

趙本山那次大病是心腦血管的急病,他自己也似乎感覺到了什麼,隐約聽到了唐鑒軍(趙本山弟子,行四)的聲音,就趕緊喊過來,他随即安排了3件事:

第一件:是家裡的大小事。

第二件:是前妻的交代事。

第三件:是所有徒弟的事,告訴他們,不能散,散了你們什麼都不是,不散還能被瞧得起。

唐鑒軍大哭應承。

到底是老趙福緣深厚,後來竟然轉危為安,還把這一段“鬼門關”的經曆寫進了獨幕喜劇。

2009年的春晚,是趙本山第19次登上春晚舞台,趙本山帶着小沈陽還有丫蛋,搭檔畢福劍表演了獨幕喜劇《不差錢》,習慣了看“三駕馬車”和“喜劇雙雄”的人們突然愣了。

“一人得道,仙及雞犬”,趙本山“趙家班”的沒落,該怪沒文化?

咋地,今年沒有範偉啊?

咋地,今年也沒有宋丹丹啊?

這一次,趙本山直接帶着徒弟“上戰場”,讓人意外的是竟然大獲成功,小沈陽的“蘇格蘭風情”和毛毛的“鹵子吃鹹了”讓人耳目一新,小沈陽更是靠着“特别的表演”和模仿秀一夜天下知,成為了最有辨識度的獨幕喜劇演員。

雖然趙本山臨時湊本子,又大病初愈的直咳嗽,但這一次,老趙又賭對了。

不過,本以為趙本山這次是王者歸來,可不曾想,這次竟算是英雄末路。

“一人得道,仙及雞犬”,趙本山“趙家班”的沒落,該怪沒文化?

2009年,是趙本山的“趙家班”的轉折年。

老搭檔宋丹丹逐漸開始了綜藝導師之路。

“金牌配角”範偉也逐漸開啟了影帝的征程。

“爆紅徒弟”小沈陽也逐漸的走上自己的人生路。

而趙本山則隻好帶着“趙家班”一路北上,誓要把《鄉村愛情》拍成蜿蜒綿長的農村劇。

而“趙家班”裡卻再也沒出現一個像小沈陽一樣的現象級明星。

有人說,“趙家班”終将沒落,難道真的才思枯竭了?

“一人得道,仙及雞犬”,趙本山“趙家班”的沒落,該怪沒文化?

01

1957年國慶節剛過,遼甯開原的一個小農村裡就降生了一個男嬰,這時候男嬰的父親趙德仁就愁一件事情,又得起名。

因為沒啥文化,鬥大的字不認識幾個的趙德仁不知道改起啥名,就覺得農村人想活命就得靠山吃山,那就叫“本山”吧。

就這樣,趙本山跟着窮困潦倒的家庭長到5歲,這一年他的母親因為肺結核過世了,一個本就窮的不行的家,更不像個樣子。

有人來勸趙德仁:再找個媳婦吧,你看這家還像家?

趙德仁看看這一屋孩子:算了,再找一個孩子容易被“欺負”,窮就窮吧。

“一人得道,仙及雞犬”,趙本山“趙家班”的沒落,該怪沒文化?

不過趙德仁也覺得日子這麼過下去不是個辦法,就學着人家去“往北闖”,想有了地,有了糧,再接趙本山他們過去。

結果,這一去就杳無音信,趙本山直接過上孤兒的生活。

老爸一去不返,趙本山就跟着爺爺生活,

爺爺撒手人寰,趙本山就再沒了依靠,家裡面隻有一個親人,

就隻有盲人二叔了。

可逐漸長大的趙本山越來越能吃,可謂是“半大小字,吃窮老子”,

這肚量哪裡是盲人二叔能養活的起的,是以趙本山就餓着餓着學會一門“功夫”,

就是“水飽”。

所謂水飽,就是趙本山餓了就給自己灌水喝,在家就熬粥多放水,在學校就趁着同學們不注意,就多喝水,用來解餓。

可這畢竟不是辦法,有一天盲人二叔就拉過趙本山說:

山子,你也老大不小,幹脆學二胡吧,最不濟咱上街讨飯也要有門手藝不是。

本來還有點心高氣傲的趙本山也沒了脾氣,一咬牙和二叔學起了拉二胡,不曾想趙本山竟然非常有天分,沒多久就有模有樣,而且突然喜歡上了各種樂器:唢呐,手鼓,手玉子,隻要能帶響的,他琢磨琢磨都能學會。

“一人得道,仙及雞犬”,趙本山“趙家班”的沒落,該怪沒文化?

而且這段時間,更是接觸到一項足以改變他一生的技能:二人轉。

很快,什麼小曲兒,小帽,抛手絹,連帶樂器都玩的很溜,一手三弦更是出神入化。

1974年,才17歲的趙本山直接被公社的文藝宣傳隊看中了,成了吃“公家糧”的人,牛大了,因為實力太強,還被各個小劇團借來借去,山子長,山子短的,都得恭維着點,這讓趙本山有了一些名氣。

1981年,得知過了年就要在遼甯舉辦“第一屆農村小戲調演”,整個鐵嶺都整裝待發,開始尋劇本,找演員,結果劇本是找好了,非常不錯,名字就叫《摔三弦》,可演員找誰呢?愁壞了。

這個演員不好找,為啥?

第一,要懂樂器,會三弦;

第二,要能唱會打,二人轉得溜;

第三,要能模仿,因為劇中的角色是個盲人;

這鐵嶺找了一大圈,有人推薦了趙本山,劇本拿來一看,我勒個去,這不就是為自己量身定做的人物嗎?

東北人本來就好個模仿,而趙本山在這方面更是天才,尤其是他的二叔本就是盲人,從小生活在一塊兒的趙本山學起來簡直就是一樣!

“一人得道,仙及雞犬”,趙本山“趙家班”的沒落,該怪沒文化?

就這樣,按部就班排練,第二年趙本山在梁秀亮和崔凱的拉場戲《摔三弦》裡直接扮演了盲人張志,一手絕活玩的讓人咋舌,趙本山一下子就火了。

很快,趙本山在鐵嶺名氣大燥,都知道有個小夥子老造笑了,未來不可限量,後來直接從小劇團調到了縣劇團,可鐵嶺藝術團裡還有一個“天才”。

1983年,李谷一在春晚舞台上唱了一首“大不敬”的歌曲,直接引發了轟動,有拍手鼓掌的,有不了解的,這首歌曲就是《鄉戀》。

彼時,還沒有流行音樂的概念,這首歌的橫空出世,就讓各種南方傳過來的音樂蓬勃發展起來,歌星多了起來,流行音樂的春天來了。

而這種流行元素,對于傳統文藝的打擊是巨大的,而這時的鐵嶺藝術團也屬實感受到了壓力,要玩點不一樣的東西,不然就“完犢子了”,是以做一個新劇本,成為爆款,就提上日程。

之前說的鐵嶺藝術團裡還有一個“天才”,小個不高,但“說、唱、扮、舞、絕”都能拿得出手,是個一等一的高手,他就是潘長江,比趙本山早來劇團一年。

“一人得道,仙及雞犬”,趙本山“趙家班”的沒落,該怪沒文化?

1987年,趙本山和潘長江合作了《瞎子觀燈》,笑點太頻了,火的不行,在沈陽就演了500多場,平均一天演4-5場,很多都是看過多遍的,但每次看還是會笑的肚子疼。

趙本山和潘長江也成了最具有名氣的“轉星”,老百姓更是稱趙本山為“天下第一瞎”,而潘長江是“天下第一瘸”,可見受歡迎的程度。

這場戲,直接把下基層的姜昆給吓到了,因為,沒比過。

姜昆到鐵嶺演出,結果冷場了,背景一問,原來觀衆都覺得不如趙本山好笑。

這趙本山何許人?打聽打聽。

“一人得道,仙及雞犬”,趙本山“趙家班”的沒落,該怪沒文化?

結果帶着20多個人北京藝術家們看了演出後,直接笑出了眼淚,姜昆更是大大的服氣,直接大氣的要推薦趙本山上春晚。

而趙本山也被定下1988年在春晚的哈爾濱分會場進行演出,整個鐵嶺震動,節目是送的錄播帶,但是直到最後也沒播出,趙本山的餃子是吃的索然無味,幹脆把自己灌醉拉倒。

1990年,趙本山終于憑借獨幕喜劇《相親》走進人們的視野,雖然遲到了2年,但有才華的人,給他一個支點就能撬動地球,趙本山也終于找到了一個可以讓他揚名天下的平台,開啟了制霸春晚的獨幕喜劇生涯。

“一人得道,仙及雞犬”,趙本山“趙家班”的沒落,該怪沒文化?

02

趙本山在春晚上如魚得水,離不開幾個“綠葉兒”的陪襯。

不然再厲害的趙本山也在春晚上玩不轉。

第一位就是範偉,他也是陪伴趙本山最久的搭檔。

範偉一開始和趙本山合作的時候,還是“小夥當年帥呆了”,完全不是後來那“藥匣子”的模樣。

當年趙本山和範偉有個獨幕喜劇《牛大叔提幹》,一審,二審,審個沒完,為啥?因為題材太敏感了。

“一人得道,仙及雞犬”,趙本山“趙家班”的沒落,該怪沒文化?

當時的趙本山本來把劇本寫的非常尖銳,直接寫的就是鄉政府的胡吃海喝,這玩意兒有點針對性太強了,根本不敢用,就讓趙本山改,沒辦法就改成了後來的企業老闆,這樣弱化了不少。

不過,也讓倔強的老趙十分不爽。

據說,老趙直接給節目組來了一個“彩蛋”,最後彩排的時候都沒把“真底兒”給露出來,直到現場直播的時候,才直接說:“事沒辦成,擱這學會扯蛋了。”

效果是杠杠滴,不過也讓節目組所不喜。

不過那時候的趙本山幾乎就是春晚的笑點擔當,有才華的人,都挺狂。

和範偉的獨幕喜劇其實作在拿出來,還是非常有嚼頭的。

“一人得道,仙及雞犬”,趙本山“趙家班”的沒落,該怪沒文化?

《紅高粱模特隊》直接誕生金句:貓走不走直線,完全取決于耗子。

而很快,趙本山和範偉的二人小隊又增加了第三人,高秀敏。

2+1的組合直接爆發了巨大的能量,當然了,所謂的2+1,其實是2+2。

因為隻要拉上高秀敏“入夥兒”,就相當于拉上何慶魁,何慶魁的創作能力,在中國獨幕喜劇界不敢說第一人,至少也是頂尖的幾個。

1992年何慶魁帶着高秀敏去深圳參加獨幕喜劇大賽,直接靠兩個獨幕喜劇拿回來2.5萬元獎金,這在當年就是巨款!

“一人得道,仙及雞犬”,趙本山“趙家班”的沒落,該怪沒文化?

何慶魁直接帶着高秀敏各種買金子,然後還逛國貿,高秀敏累了走不動了,何慶魁就和她換鞋穿,絲毫不顧忌外人的眼光,兩個人雖然有生之年遺憾沒正式結婚,但沒人懷疑他們的感情。

何慶魁的創作能力,加上趙本上的表演,還有範偉的裝傻,高秀敏的耍愣,直接讓一個又一個作品像滾雪球一樣,快速高效的産出,“三駕馬車”正式形成!

1998年,獨幕喜劇《拜年》,三個人初次合作,牛刀小試,成功。

之後《賣拐》更是巅峰。

後面的《賣車》,續寫無敵。

即便是《心病》這種狗尾續貂的作品,依然因為金句頻頻,反轉連連,讓人看了就想笑,“母豬的産後護理”,“我這心,哇涼哇涼的啊”讓人多年之後依舊記憶猶新。

“一人得道,仙及雞犬”,趙本山“趙家班”的沒落,該怪沒文化?

有人說,創業團隊的初衷就是夢想,結局都是“分贓不均”,趙本山的“三駕馬車”也有那麼點意思。

這個團隊裡,趙本山是名副其實的No.1,實力擔當,名氣頭牌。

範偉,老搭檔,但是僅僅負責裝傻。

高秀敏,雖然話不多,但是背後有尊真神,何慶魁。

看起來,範偉就弱了一些。

其實,範偉當年說相聲的時候,也是站在桌子外的逗哏,屬于主演,但是在這個創業團隊裡,就屬于名氣、實力、背景都不如人的邊緣人物。

而趙本山是絕對的主導,無論是主導台詞配置設定,還是主導分錢。

範偉認為:自己實力人氣已經今非昔比,應該有更好的價錢。

趙本山認為:自己當然要拿絕對的大頭。

“一人得道,仙及雞犬”,趙本山“趙家班”的沒落,該怪沒文化?

2005年,高秀梅突然因病去世,“三駕馬車”的合作土崩瓦解,從此範偉逐漸獨自向影視劇發展,目标就是影帝。而趙本山的徒弟太多了,必須要給徒弟們“找飯轍”,那麼再沒有拍農村劇更合适的事了,是以專心緻志的拍起來《鄉村愛情》,一部又一部。

而趙本山的合作夥伴裡,還有一位不是“綠葉兒”的搭檔,那就是宋丹丹。

宋丹丹是強勢的,是以在兩個人的合作上面有點像相聲裡的“子母哏”。

無論是《鐘點工》,還是《昨天今天明天》,還是《火炬手》,都能看出來,在台詞的配置設定上,宋丹丹都是“當仁不讓”,這和趙本山一貫的配置設定機制大不相同,但奇怪的是,趙本山并沒有意見。

而之前,高秀敏就因為台詞少和何慶奎抱怨,讓他改劇本,而何慶奎就說:“妹子,你隻要站在老趙旁邊,就是一句話不說,也是渾身是戲,根本沒必要加台詞。”

對于自身位置,每個人的了解不同,期望值也不同。

《火炬手》之後,兩個人再無合作,也許是因為壓力,也許是因為其他。

“一人得道,仙及雞犬”,趙本山“趙家班”的沒落,該怪沒文化?

03

搭檔散的散,走的走,趙本山還是那個“獨幕喜劇王”嗎?

不怕,趙本山還有數不清的徒弟,一共9批,共有66個。

有了趙本山這個金字招牌,這些徒弟們的身價也是水漲船高,原來演一場幾百塊錢,後來已經可以開豪車,換新房了。

而趙本山的經營能力也在那幾年得到了極限釋放,簡直就是商界天才!

趙本山的“劉老根大舞台”遍地開花,賺錢賺到手軟,“趙家班”規模越來越大。

2010年4月,趙本山買了一架私人飛機,耗資2億,光是維護費用就令人咋舌。

2009年出名的小沈陽,商演接了無數,收入高達2億多,還不算代言綜藝和電影。

“大程子”程野更是曾在視訊平台秀出愛車,價值千萬,車牌号更是8888,堪稱豪華。

“一人得道,仙及雞犬”,趙本山“趙家班”的沒落,該怪沒文化?

趙本山算是:一人得道,仙及雞犬。隻要跟着他混的,都吃香的喝辣的,誰不想成為本山旗下的一個弟子?

這麼多的徒弟都是哪來的?

有投奔來的,也有挖角來的,還有身懷其他本領卻不是二人轉從業者的,總之,都是想找個更進一步的平台。

當然了,也有趙本山想得卻得不到的,就是魏三。

2005年,魏三已經在東北非常有名氣了,他的二人轉VCD,幾乎是長途大客車上必放的節目,當時的魏三在長春地位非常高,隐隐有和沈陽的趙本山平起平坐的感覺。

而在2005年的春晚,魏三和孫小寶更是搭檔李詠玩了一出獨幕喜劇,雖然整體感覺有點“拉胯”,但是笑點十足,也讓魏三在全國人心中揚名立萬。

“一人得道,仙及雞犬”,趙本山“趙家班”的沒落,該怪沒文化?

魏三這時自信心很強,他的時代已經到來。

可是,這時的魏三收到了一枝橄榄枝,就是趙本山想收他為徒。

魏三的二人轉功力,在趙本山的衆多徒弟裡也應該是名列前三甲,而且目前在長春正如日中天,非常驕傲的魏三連續數次婉拒了趙本山的好意,他想走自己的通天大道。

後來魏三沒有等到自己的輝煌時刻,卻逐漸沒了影響力,而趙本山的弟子卻越來越多,根本沒了他的機會。後來魏三轉投潘長江旗下,不過潘長江也逐漸式微,并沒有幫助他太多。

魏三也許會後悔,但機會失去了,就不會再來。

“一人得道,仙及雞犬”,趙本山“趙家班”的沒落,該怪沒文化?

趙本山的徒弟裡,大多都是帶藝投師,而且幾乎都是個中翹楚,随便拿出來一個,放在一個城市的“劉老根大舞台”都能壓軸,這也是趙本山的底氣之所在。

而這些徒弟裡有兩個人的風格很像,一個是小沈陽,一個是宋小寶。

話說回來,小沈陽的很多招牌動作都是從宋小寶那裡“copy”出來的,不過小沈陽和宋小寶當年還是非常要好的哥們兒。

2009年春晚,小沈陽一夜成名,而那句很有風味的“為什麼呢”,正是宋小寶在小劇場裡的拿手絕招。剛回來的小沈陽看到正在喝悶酒的宋小寶說:“寶哥,你恨我不?”

宋小寶說:“沈陽,我一點都不恨你,反而很佩服你,就是覺得恍惚,你怎麼突然紅成這樣了呢。”

生不逢時,說的就是宋小寶。

恰到好處,講的正是小沈陽。

“一人得道,仙及雞犬”,趙本山“趙家班”的沒落,該怪沒文化?

趙本山的徒弟這麼多,先推哪一個,都需要考量,而趙本山考慮的更多的,是誰的價值更高。

顯然,實力、長相、人設都均衡的小沈陽更适合被造星。

而小沈陽也争氣,直接火成了當年的一個符号。而宋小寶,隻能靠遼甯春晚後來才逐漸崛起,當然了,這是後話,前話就是趙本山感覺到了小沈陽“志不在此”。

小沈陽對自己的要求很高,他想要的,并不是一個獨幕喜劇演員或者二人轉演員的身份,當地位實力已經騰飛的時候,一個“本山徒弟”的名頭,并不能束縛住他的理想。

是以,逐漸可以看到小沈陽各種跨界,唱歌,拍戲,導演,主持人……

總之,和“本山”二字漸行漸遠。

“一人得道,仙及雞犬”,趙本山“趙家班”的沒落,該怪沒文化?

和小沈陽名字很像的,還有一個小沈龍,是趙本山的倒數第二關門弟子,排名65。

有了老趙平台的加持,小沈龍前途一片光明,不但脫口秀說的很棒,還有自己的專場節目,而且還有很多其他演出機會。

可小沈龍突然迷戀上了直播,從此一發不可收拾,雖然還挂着本山徒弟的名号,但是已經從明星淪為了網紅。不過也在直播的風口上賺的盆滿缽滿。

“一人得道,仙及雞犬”,趙本山“趙家班”的沒落,該怪沒文化?

除了像大鵬可以導演像樣的電影,還有宋小寶似乎可以扛起“遼甯民間藝術團”的大旗,似乎趙本山的弟子們雖然實力有之,卻再無一人能夠達到小沈陽當年的高度。

而趙本山逐漸遠離了春晚之後,影響力也越來越小。

2010年,郭德綱的“德雲社”出現了何雲偉、李菁、曹雲金、劉雲天出走風波。一時間,郭德綱對于徒弟們的控制力不足,成為笑談。

後來在一次節目上,趙本山和郭德綱開玩笑,直接問嶽雲鵬:“孩子,你啥前走?”

嶽雲鵬說:“我不走。”

“一人得道,仙及雞犬”,趙本山“趙家班”的沒落,該怪沒文化?

此時的趙本山意氣風發,他用傳幫帶的傳統方式+提供演出平台+提供影視劇機會+參加綜藝機會将徒弟們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

馭人有術。

其實,更重要的是趙本山有着對于二人轉得天獨厚的了解。

他深深的知道,這種曾經的“下九流”如果不摒棄掉一些糟粕,永遠都上不來台面,是以他堅決的對外聲稱一定要做“綠色二人轉”,更是用《本山帶誰上春晚》來提升徒弟們的“雅”。

不過,根據一些小劇場的錄像,還是可以看到,這些徒弟們在小劇場依舊玩的開,啥都敢說。

不可否認,老趙對于二人轉的轉型,有着非凡的貢獻。

“一人得道,仙及雞犬”,趙本山“趙家班”的沒落,該怪沒文化?

04

徒弟這麼多,想要一直維護在身邊,就隻有拍電視劇了。

何慶奎的離開,讓老趙手底下的編劇實力捉襟見肘,似乎也隻有拍《鄉村愛情》才可以維持熱度,至少可以維持住北方的熱度。

《鄉村愛情》太豪橫,15年裡竟然拍了13部,這麼下去,可以申請吉尼斯。

“一人得道,仙及雞犬”,趙本山“趙家班”的沒落,該怪沒文化?

還别說,這個大IP在北方尤其是農村非常有市場,大家都喜歡看。

“鄉村F4”:廣坤、趙四、劉能、王老七。

謝廣坤,那是出了名的“煩人”,也是刺頭兒,屬于“找事專家”。

趙四,抽搐的小臉兒,魔鬼的舞步,直接讓他加封“尼古拉斯趙四”的桂冠。

劉能,用他的小帽子,走的小步子,說的磕磕巴巴讓人印象深刻。

王老七,似乎存在感不高,但貴在淳樸,看鄉村戲,不就是淳樸麼。

裡面的人物,各有各的性格特點,都還算出彩。

“一人得道,仙及雞犬”,趙本山“趙家班”的沒落,該怪沒文化?

隻是,當拍到了十幾部的時候,觀衆們看的時候,總覺的缺了點什麼。

也許,就是内涵吧。

似乎,人們對于“趙家班”的評價,更多的就是,如果沒了趙本山的平台,啥都幹不成。

這,也許就是大多數“趙家班”們面臨的窘境。

他們沒有功力嗎?當然不是!

2003年,唐鑒軍就是趙本山舉辦的第一屆《二人轉大賽》,他就憑借二人轉和脫口秀直接獲得第一名。

怎麼可能沒實力?

可是,當曾經的“叢林草莽”變成了“趙家班”的時候,更多的就要為了迎合觀衆的口味而越來越多的說,越來越多的絕,而逐漸放棄了二人轉賴以生存的“唱”。

幾十個徒弟,還有數不清的徒孫,撐起了偌大的“本山傳媒”,趙本山的公司在徒弟們的盡心盡力下成為幾十億的資本大鳄,可徒弟們卻絕大多數隻能成為普通的打工仔。

每個人都想成為小沈陽,哪怕成為宋小寶,但是大多數都是這個龐大機器的一顆螺絲釘。

“一人得道,仙及雞犬”,趙本山“趙家班”的沒落,該怪沒文化?

小沈陽演了戲,導演了電影,成為了主持人,參加跨界歌王,為自己積累了大量的人脈,和師兄弟們越來越難以同框了。

而更多的“趙家班”隻能演演農村劇,在小劇場裡說着大家愛聽的段子,或者做做直播掙點打賞,卻難以在日新月異的娛樂圈裡攪動乾坤。

2019年,趙本山排名22位的女徒弟,也是楊樹林媳婦的胖丫,因為售假藥的案件被審理,期間她說,因為自己沒文化,不知道是假藥,是以觸犯法律。而檢方則回應:沒文化不等于沒良知。

“一人得道,仙及雞犬”,趙本山“趙家班”的沒落,該怪沒文化?

其實,當“趙家班”的成員們都開始商業化急于變現了,那麼就注定了他們的沒落。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當年評價郭德綱對徒弟管教不夠的趙本山,對于徒弟們也逐漸喪失控制力,而這些顯然是老趙一開始沒想到的。

郭德綱說:藝人拼到最後,還是拼文化,沒學曆不怕,但不能沒學識。在這個更新疊代快如閃電的娛樂圈,想吃長久飯,就得講積累,講沉澱。

“一人得道,仙及雞犬”,趙本山“趙家班”的沒落,該怪沒文化?

喜歡就請關注@趙睚眦 圖檔來源網絡 侵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