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呼吸治療師:ICU病房裡的“特種兵”

呼吸治療師:ICU病房裡的“特種兵”

為患者佩戴無創機械通氣面罩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讓呼吸治療師走進大衆視野。他們是離新冠肺炎患者最近的人,也是這場“戰鬥”中的特種兵。去年初,國家人社部釋出的一批新職業中,呼吸治療師有了一席之地。近日,記者在市二院的呼吸與危重症科ICU病房,對我市首位呼吸治療師楊永利進行了采訪。

<b>駐守ICU,做患者的“守護神”</b>

10月25日早上8點,市第二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的ICU病房裡,楊永利像平時一樣,早早來到這裡,開始檢查患者的呼吸狀況。

“今天,病房裡有20位重症患者。對大多數患者來說,進入正常的呼吸是道難關。我的工作就是動用一切可以用的手段,解決各類呼吸問題,幫助他們正常呼吸。”楊永利說,呼吸治療師是ICU病房的“特種兵”,各種精密的儀器是他的武器。這裡,僅呼吸機就有20多種,一台呼吸機可以變化設定不同的模式和參數,以檢測各種數值。呼吸治療師必須掌握每台機器的特點、應用和維修。

曾有一位80多歲的腎衰患者,住院期間一度呼吸困難,必須盡快将黏附在肺部和氣道上的痰液清理幹淨。普通的吸痰操作效果不明顯,這時就輪到呼吸治療師上陣了。通過楊永利的精細治療,患者病情有所好轉,最近感覺呼吸通暢了一些。“由于患者的肺還沒有完全張開,裡面還有一些痰,根據呼吸和咳嗽的狀況,我再決定下一步給患者使用什麼器械。”楊永利說,五花八門的肺康複裝置,可以幫助患者盡早正常呼吸。

在ICU病房,有的患者病情特别複雜,呼吸治療師必須頻繁地和醫生、護士進行讨論,更新治療方案。楊永利認為,呼吸治療師是醫生和護士之間的橋梁,他們共同協作,才能更好地為患者治療。

<b>在抗擊疫情一線發揮很大作用</b>

2010年,楊永利進入市二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在肅穆冷靜的ICU病房,他練就了精湛的技藝和沉着冷靜的心理素質。2018年,在科室推薦下,楊永利到浙江大學邵逸夫醫院呼吸治療科進修呼吸治療師,為期半年,他也是阜陽首位經專業教育訓練的呼吸治療師。

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沒有特效藥物,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很大程度上依賴生命支援手段,呼吸治療師在一線發揮了很大作用。

在治療過程中,不同型号、不同模式的呼吸機,如何适配和調試,直接決定治療效果,呼吸治療師必須專業地調節呼吸機的運作參數,讓呼吸機跟患者的肺形成良性互動。以氣管拔管為例,什麼時候拔,也依賴于呼吸治療師嚴謹的評估和時機的把握。“所有的呼吸治療支援裝置都是一把雙刃劍,撤得太早或太晚都會有損傷。這些細節往往決定了危重症患者救治的成功。”楊永利說。

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阜陽的呼吸治療師不僅參與武漢的救治,也為我市一線治療做出重大貢獻。楊永利一直堅守到患者清零,病房打掃衛生的最後一刻。

去年,市二院重症醫學科成立了呼吸治療組。在市二院的引領下,阜陽其他醫院逐漸都有了呼吸治療師。目前,我市各大醫院有30多名呼吸治療師,其中,市二院7名。

這次疫情讓呼吸治療師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讓這個“隐身”的專業走到台前。楊永利相信,會有更多像他一樣的年輕人從事這一職業,用專業和熱情為重症醫學貢獻力量。

呼吸治療最早源于美國,在美國、加拿大等國已有50多年的發展史,已經形成一定規模的專業呼吸師隊伍。相比之下,國内的呼吸治療專業才剛剛起步,公衆認知度并不高。目前,國内隻有四川大學華西醫學院和浙江大學邵逸夫醫院有呼吸治療專業,全國的呼吸治療師隊伍隻有近千人。呼吸治療師不僅在重症醫療方面,而且在慢性病管理、輕症患者,甚至社群醫療服務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來源:阜陽新聞網

聲明:本文已注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删除!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

呼吸治療師:ICU病房裡的“特種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