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去感受讀書的歡愉

作者:新福建

前陣子,看到這樣一則新聞:一位父親因為上國中的兒子厭學,果斷放下事業,說服家人,開着房車,陪伴孩子遊走中國,“讓孩子重新思考一下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新聞視訊裡有這樣一幅場景讓我印象深刻——父親和兒子在房車裡面對面看書,車窗外漆黑一片,父子倆在暖黃的燈光下安靜地翻着書頁。試想,如果他們手裡揣着的是手機,各自默不作聲地用手指在螢幕上滑動,那又會是怎樣的畫面?

這場景讓我想起兒時,我和弟弟分坐在母親兩側,母親一手輕輕搖着蒲扇驅趕蚊蟲,一手拿書給我們講故事。母親輕柔的聲音,和着高高低低的蟬鳴蟲叫,那時的夏夜承載着許多童年的幻想。再長大些,我開始自己看書。在書裡,我看到了推門見山的家鄉之外的大海、草原、冰川。家鄉的一草一木、一房一瓦,與書中的一字一句、一圖一畫雜糅醞釀在一起,讓我的感官世界更加敏感豐富。落葉、泥土、花草、河流,這些撫慰過我的細微事物,我都樂于在文字中與之相遇,也願意為其執筆。

回到眼下,不得不承認現在孩子們最親密的玩伴大概就是手機了。孩子們熱衷于讨論遊戲裡的角色,模仿短視訊裡所謂的幽默,就連咿呀學語的小娃娃也有樣學樣地用小小的手指頭在螢幕上滑啊滑。對着手機的孩子,是那樣的“安靜”。是以有人戲谑,隻要有一部手機就能輕松帶孩子。

這何嘗不是一種悲哀?然而我們大人的境況恐怕隻會有過之而無不及。就像我朋友是這樣安慰單身的我:“沒事,你還有手機!”是啊,我也是深受手機“荼毒”,每天書沒翻開幾頁,幾個小時甚至一晚上的時間卻在幾十上百個視訊中過去了。可之後呢?常常是陷入無邊的空虛和惶恐中。

其實,讀書也是讓人孤獨的,但那是一種快樂的孤獨。我沉浸其中,覺得人生靜寂而美好。原因很簡單,讀書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個正向的存在,它會自然而然給予肯定的正向激勵。讀書的過程是虔心且專注的,讓人遠離喧嘩,仿佛化成自然中的一朵雲、一縷風,潔淨而自由。讀書帶來的感受和收獲也是無比神奇的,它不能用某一個量詞來形容,而是一種潤物無聲的積攢,它會讓靈魂日漸飽滿,這種飽滿顯得格外輕盈舒暢。

博爾赫斯曾說:“我認為讀一本書的體會不亞于旅行或者墜入情網。”可惜的是,旅行和愛情人人向往之,而閱讀似乎變得越發“小衆”了。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對文字的接受變得越發困難,哪怕是碎片化的閱讀,似乎也日漸式微——從厚薄不等的書本文字,到百餘字的微網誌小文,再到如今以秒計的短視訊,資訊洪流消磨了人們的耐心,削弱了人們用文字去構築畫面的能力,視野和思維常常被禁锢在眼前的這方小小螢幕之内。

在這個手機就能連接配接整個地球的時代,網際網路看似在傳遞資訊和情緒,但實際上讓人沉溺其中消磨了意志。有些故事,隻有文字才能賦予溫度;有些文字,更是隻有紙頁才有味道。自己曾在紙質書與電子書之間搖擺不定,後來想想,隻要讀書這件事不變,無論是左手的一紙溫柔還是右手的一友善利,并沒有什麼不同。關鍵在于你有沒有一顆笃定的心。

那麼眼下,我應該快快從另一個泥淖中掙脫出來,每天騰挪出一些時間來,先安放好手機,然後打開一本書,或者哪怕點開一個電子書的頁面。像村上春樹一樣,去喜歡夏天的光照、風的氣息、蟬的鳴叫,去感受閱讀帶來的不亞于旅行或者墜入情網那種獨特的歡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