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 記者羅京 通訊員樊珺)
“如果爸爸媽媽有一天不在了,你也要照顧好這個弟弟。”母女聊天時,鄭倫容總是叮囑21歲的女兒餘帆,要學會照顧堂弟餘添樂。
餘添樂的父親餘建軍,在他剛滿11個月的時候去世。8年了,鄭倫容和餘昌智夫妻,早已把餘添樂當成自己的親兒子。小時候曾經抱怨爸爸媽媽太偏心的餘帆,現在甚至比爸爸媽媽還更愛弟弟。餘添樂愛吃餘帆做的三明治。家附近沒有好的面包店,餘帆隔幾天去吳家山買一次面包,為弟弟做好三明治後才去上班。

堂弟工傷去世
他一口答應“拉一把”
提起已經去世的堂弟,餘昌智十分痛心。餘昌智說,餘建軍家是漁門大隊數一數二的困難戶,兩個老人都是多病之身,妻子也是聾啞殘障人士。正因如此,當搬運工的餘建軍幹起活來特别賣力,中午都不休息。8年前的一個中午,餘建軍被貨車上突然掉落下的棉花包砸傷,搶救後不治。
喪事是堂兄餘昌智幫着料理的。父親去世後,樂樂随着母親回了娘家暫住,爺爺奶奶整日以淚洗面。
家族幾位老人商量後,提出讓餘昌智夫婦拉一把,否則這個不幸之家肯定支離破碎,不到1歲的孩子隻能送養了。
餘昌智大大咧咧,也沒有和妻子鄭倫容商量,立即答應了。鄭倫容回憶,樂樂起初被接到家時,身體虛弱,每天晚上都要哭好幾次,“好幾年沒睡過安神覺”。起初,鄭倫容也抱怨過丈夫多事,但是看到樂樂這樣可憐,也就顧不了這麼多了。
“樂樂有扁桃體炎,發炎時常常高燒,需要住院治療。”鄰居回憶,樂樂小時候,鄭倫容常常陪着樂樂在區人民醫院一呆就是十幾天,連自己女兒都顧不上。
擔心樂樂有家族遺傳的一些疾病。餘昌智說,帶着樂樂去兒童醫院和同濟醫院檢查過多次後,夫妻倆才放下心來。
頂着非議搬入亡弟家
“如果拆遷,我們不碰一分錢”
餘建軍去世後,得到了一筆40萬的工傷賠償金。因為之前餘建軍結婚等原因,賠償金首先用于償還債務。
樂樂還小,鄭倫容夫妻和他的爺爺奶奶商量後決定,剩下的錢用于建房。在鄭倫容夫妻倆張羅下,6年前一棟三層樓的樓房建好。
樓房建好後的一年,鄭倫容夫妻和餘添樂一道,搬了進去,住在三樓。一時間,鄰居們非議很多,認為鄭倫容夫妻準備把持樂樂,侵吞餘建軍用生命換來的賠償款。
“人家有這種想法也很正常,我們開始也不願意過來。”鄭倫容說,搬過來住是樂樂爺爺奶奶堅持的,他們希望和孫子在一起,同時對樂樂的母親和兩個老人也有個照應。
鄭倫容言語不多,不太會說話,人家有時候在背後議論,聽見了她也不計較。隻是,夫妻倆對樂樂的照顧更為細心。為了讓樂樂改善營養,收入不多的鄭倫容夫妻,每餐都要單獨給樂樂做一個有肉的菜。“我老婆做的洋芋燒排骨特别好吃,樂樂隔幾天就要吃一次。”“她總是說,孩子雖然不是親生的,但看得比親生的還要重”。
在餐廳裡、卧室牆上,記者看到挂滿了拼音字母表和漢字表,鄭倫容文化水準不高,一些音咬不準,她就先跟着女兒學,再來教樂樂。
餘昌智當保安,鄭倫容在慈惠街一家物業公司工作,夫妻倆每月收入4000多元。雖然收入不高,但為樂樂花錢上,鄭倫容夫妻特别大方。鄭倫容說,今年樂樂學校組織春遊,他們提前一天給他備好零食,裝了滿滿一書包。鄭倫容感歎,一個月下來基本上沒有什麼餘錢,想着省點,但是隻要樂樂看到想要的東西,她就管不住自己了。
城市的發展,讓餘建軍所在大隊也面臨被拆遷的可能。鄭倫容和丈夫已經商量好了,“他爺爺奶奶得一份、生母得一份,樂樂得一份,我們不碰一分錢”。
老人重病住院
病友連誇“好兒子好兒媳”
看着樂樂從襁褓之年,到進入學校讀書,基本沒有受到家庭不幸的影響,餘添樂的爺爺總是說,幸虧這個侄媳婦,兒子在天之靈應該感到欣慰。他說,自己能幹一天算一天,也為鄭倫容他們夫妻倆搭把手。
今年過完春節,樂樂爺爺突然咳嗽不止,痰中帶血。鄭倫容夫妻倆立即将老人帶到醫院檢查,不幸的是老人在同濟醫院确診肺癌晚期。住院期間,奶奶留在家照顧樂樂,鄭倫容夫妻倆輪流請假照顧。同病房的病人不知道情況,對老人說,“現在哪有這樣好的兒子和媳婦啊!”
樂樂爺爺化療之後身體每況愈下,從醫院回家後,常常胃口不好。鄭倫容晚上豎着耳朵聽,樂樂爺爺咳得不舒服,就立即下樓去照顧,白天變着花樣燒菜,讓老人盡量多吃一點。
“老婆嫁給我25年,太不容易。”餘昌智說,這些年,自己的父母、樂樂的爺爺奶奶還有二叔,以及嶽父嶽母,都是她一個人幫着照顧,沒有一個人不滿意她的。
有人認為鄭倫容活得太苦,攬了一堆不屬于自己的事情在身上。她說,關鍵是自己怎麼看,“我們四川女人就是這樣的,看事都比較樂觀,個子不大幹勁大”。
原籍四川的鄭倫容,6歲時和父母一起搬遷到東西湖。
樂樂家的改變,也讓鄰居們感動。鄰居李歡梅說,不是鄭倫容夫妻倆,孩子肯定過不上現在這樣的生活,“他們給我們做了表率”。
責編: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