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各地,有超過20個十萬人級的大型賽馬場,每年舉辦超過15000場比賽。日本也一度是世界上賽馬比賽獎金總額和投注額最高的國家。
你或許很難想象,在寸土寸金的日本城市近郊甚至市内,就在住宅區辦公樓的包圍下,能有着占地上千畝規模的賽馬場。

日本船橋賽馬場
盡管賽馬常被和賭博聯系起來,但日本的賽馬場也并非是紙醉金迷烏煙瘴氣,隻有毛利小五郎那樣的賭徒才會出沒的場所。現實中的許多日本人都有着童年時由父母帶去賽馬場遊玩的經曆,和去遊樂園與水族館并沒有太大差别。日本的賽馬場營運者們也一直努力地營造合家歡的氛圍。
這一點從中山賽馬場的中文宣傳冊就可以感受到
放眼世界,保留有賽馬文化的現代國家并不少,但可能隻有日本将其發展成了一項國民級的文化活動。
了解到這一點,或許就不會再意外《賽馬娘 Pretty Derby》這個乍看起來題材冷門的手遊,卻能甫一上市便成為日本的現象級産品,首周的營收超過20億日元,可謂前無古人。
1
當然,《賽馬娘》能獲得如此成功,并非僅僅因為是賽馬題材。
賽馬類型的遊戲雖然小衆,但也不乏名作。光榮旗下的《賽馬大亨(Winning Post)》系列就已經出到了第九部作品。
系列的最新作品《賽馬大亨9》原定于今年3月上市
在移動平台上,開羅遊戲的《賽場牧馬物語》同樣也不乏人氣。
“雖然牧場還很小,但讓我們一起培養出三冠馬吧!”
從核心玩法來講,賽馬主題的遊戲大多是主打“培育賽馬然後将它們送去參賽赢得獎金”的模拟經營類遊戲,這一點上《賽馬娘》亦是如此。但隻要打開遊戲,就能感受到整體氛圍大有不同。
《賽馬娘》的賽跑環節模拟了現實中的賽馬轉播
發令槍響,伴随着解說,從閘門後飛奔而出的不是駿馬,而是在跑道上你追我趕的年輕少女,隻有她們搖擺的長耳朵和身後的真馬尾提醒着觀衆這并不是一場正常的田徑賽。
在《賽馬娘》的世界觀裡,這些少女繼承了日本賽馬史上名駒的靈魂,為了延續傳說登上世界賽事的頂點而奔跑。不僅如此,在每場比賽決出勝負之後,獲得前三名的馬娘還将登台進行歌舞表演,将微笑與夢想帶給觀衆。
馬娘們身穿打歌服載歌載舞
而玩家扮演的角色,就是在平日裡陪伴馬娘們訓練生活,規劃磨煉她們賽跑技術與演藝水準的“訓練員”兼“制作人”。
說白了,這就是一個“娘化”“賽馬”“田徑”“偶像”“校園”等素材一鍋炖的超級大雜燴。
按理來講,這種充滿宅文化氣息的設定隻會讓遊戲的閱聽人群體變得更加狹窄才對。但事實上,遊戲一經問世便很快破圈了。
日本棒球名将田中将大很快沉迷其中,在社交平台上除了工作内容就是和網友交流育馬心得。
曾擔任東京電視台體育賽事播音員的田口昌平則不滿足于遊戲自帶的比賽播報,親自出馬為自家馬娘的比賽激情解說。
名馬“黃金船”的廄務員今浪隆利也加入了遊戲,訓練遊戲中的黃金船赢得了臯月賞,并感歎遊戲中的黃金船比現實裡還難辦。
讓人不由感慨賽馬文化在日本紮根之深。
日本在地理上并非是一個優秀馬駒的原産國。雖說早在德川幕府時期就開始引進和培育西洋良馬,但日本賽馬的産業化,往前追溯也不過是40年前才真正開始。
作為一個重視畜牧業的國家,日本在70年代末喊出了“打造世界一流強馬”的口号,開始引進海外的優質種馬和管理經驗,力圖培育出自家的頂尖賽馬。1981年創辦的賽事“日本杯”也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應運而生。
日本杯一改以往馬賽隻面向本土馬的保護政策,打開國門,力圖成為世界名馬交流展示的舞台,3億日元冠軍獎金的日本杯至今仍是世界賽馬界規格最高的比賽之一。
然而,盡管日本杯的賽制和場地都更有利于本土馬,在最開始的11屆比賽裡,日本馬僅赢得過兩次冠軍。
繼1985的“皇帝”奪冠之後,日本杯的歸屬連續六年旁落
不過這些失敗并非無謂。
日本杯的上遊影響力成功帶動了當地賽馬産業的整體發展,在日本中央競馬協會的管理下,大大小小的各級賽馬賽事在全國各地鋪開。另外,日本的賽馬有着較為特殊的褒獎制度,隻要能參賽,即便是沒能取得優勝的馬也将獲得低保獎勵金。
這使得投資馬場參與賽馬培育在當時成為了一項頗為穩健的理财管道,連買馬券都不再被視為單純的賭博行徑,普羅大衆也會随手買一張讨個吉利,也算是支援本土良馬培育事業。于是豐沛的資金流向了日本的馬場和馬主,讓他們具備了購買世界頂級種馬的雄厚實力,其中就包括1991年從美國引進傳奇馬王“周日甯靜”。此事在當時業界的震撼程度恐怕不亞于德羅巴加盟中超。
周日甯靜在日本留下衆多優秀的子嗣,徹底改變了日本賽馬業的格局
但是好景不長,90年代初日本泡沫經濟破滅,各行各業都陷入了低谷。然而,培育周期較長,充分吸收了養料的日本賽馬卻在此時開花結果。時隔7年,“東海帝王”繼承其父“皇帝”的衣缽,終于将日本杯奪回本國,就此吹響了反擊的号角。本土馬捍衛了之後的大部分日本杯,證明了即便是不具備先天優勢的日本,同樣可以培養出世界第一流的賽馬。
或許是從這些駿馬身上受到了鼓舞,在所謂“失去的十年”裡,日本賽馬反而獲得了空前的關注,迎來黃金時代。一個又一個動人關于賽馬的故事傳遍大街小巷:無敗的“皇帝”、不屈的“東海帝王”、平民的明星“小栗帽”、冠軍刺客“米浴”、“無聲鈴鹿”令人動容的沉默、奔跑不休的“春烏拉拉”……這些馬兒就真的如偶像一樣,用奔跑的身影給困境中的人們帶去夢想與希望。
長久以來,對于無法直接交流的賽馬們,大家隻能通過他們的行為舉動去想象它們的内心世界——訓練的時候會偷懶、赢比賽的時候會開心、受傷的時候會痛苦、輸的時候會不甘心哭鼻子……而現在,《賽馬娘》通過生動可愛的馬娘們将這些感情具現化地表達了出來。
可能正是是以,把賽馬們娘化為偶像不僅沒讓人覺得突兀,反而貼合了人們對這些馬兒的移情。
2
馬娘們身上有着諸多來自于原型的細節,比如無聲鈴鹿标志性的綠色護耳。
東海帝王額頭的祖傳星斑化作了一束白色的劉海。
好歌劇的造型則是結合了它的名字與騎手常穿的服裝配色。
除了外型,這些馬娘的性格也大多繼承自原型。
比如上文提到的難搞的“黃金船”,就是在現實中明明成績優異,卻以性格乖張而聞名,做鬼臉發怪聲都是家常便飯,甚至會在發令槍響後莫名其妙地拒跑棄賽。這種我行我素的性格反而為他聚集起很高的人氣。
網友搜集的黃金船表情包
馬娘黃金船延續了這種搞怪的性格,不僅在平日裡說怪話搞惡作劇,在遊戲裡獲得優勝後,她分享喜悅的方式就是沖過來把訓練員一腳踹翻。
她跳起來就是一jio
除開上面這些皮相之美,《賽馬娘》還有一些更具内涵的表達。
《賽馬娘》是一個跨媒體的大型企劃,雖然遊戲最近才出,但早在2018年就已經推出了一季動畫,主角是“特别周”。
元氣的特别周擔當了整個企劃看闆娘的角色
現實中特别周的母親在其出生五天後就逝世了,是以它是由農耕馬帶大的。“鄉下女孩來到城市追尋夢想成功逆襲”,顯然正是這個契合正統偶像劇本的出身背景,讓馬娘特别周被選為了女主角。
之後的故事發展也和傳統的偶像動畫類似:遇上伯樂的特别周來到了馬娘學校,交到了許多朋友,開始在賽事上展露頭角。“友情、努力、勝利”一應俱全,曆程也和現曆史上特别周的賽馬生涯相吻合。
也正是因為認識到動畫的劇情發展照應着現實,劇集播到中途,觀衆們反而更關心起劇中另一位馬娘的命運來,那就是特别周身邊的摯友和憧憬的對象——無聲鈴鹿。
現實中的無聲鈴鹿是日本史上最知名的賽馬之一,不僅是因為它創下過輝煌的戰績,更因為其擅長的是觀賞性極佳的“大逃”跑法——顧名思義,就是從一開始便全力沖刺逃離大部隊,盡可能拉開與其他馬的距離,酣暢淋漓地赢得勝利。這種能彰顯絕對實力的進攻性跑法自然最能調動觀衆者們的情緒,也讓無聲鈴鹿獲得了極高的人氣,被譽為“天馬”。
一騎絕塵可以說是對無聲鈴鹿賽場上表現的最好形容
1998年的11月1日,無聲鈴鹿出戰秋季天皇賞。1檔1号門起跑的它一如既往的一馬當先,與第二名一度拉開超過十個身位的優勢。但就在隻剩最後幾百米的時候,無它卻突然放慢了腳步,被其他馬趕超,進而踉跄着離開賽道。比賽很快決出了勝負,但此時全場所有人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已經淘汰出局的無聲鈴鹿身上。在将騎師安全地送到場邊之後,無聲鈴鹿終于難忍疼痛而嘶吼踱步。
無聲鈴鹿牽動着在場每個人的心
經診斷,無聲鈴鹿的左前腳根骨粉碎性骨折。不同于人類或其他動物,對于馬匹而言這種程度的骨折足以緻命。比起曆經痛苦後死去,通常人道處置反而是更好的選擇。
當天,無聲鈴鹿就經由安樂死去世。
無聲鈴鹿的早逝是衆多賽馬愛好者難以釋懷的遺憾
現場的解說員鹽原恒夫用了一句“沉默的星期日”來總結這場比賽,這既是無聲鈴鹿的父親,那匹重金引進的美國名馬(周日甯靜)的名字,也是這一天賽場裡衆人悲痛情景的寫照。
時隔20年,動畫裡的馬娘無聲鈴鹿也迎來了這場宿命的天皇賞。
結果從過程到場景到解說,動畫忠實地還原了這場比賽。
無聲鈴鹿在第四個彎道前放棄了比賽
不論事前是否了解這段曆史,熒幕前的觀衆們都能從中再次感受到那個沉默的星期日所帶來的悲傷。
但是在賽馬娘的世界裡,骨折不再代表終結。這一次的無聲鈴鹿身邊,有着特别周這樣的夥伴陪伴,有着觀衆和粉絲們的鼓勵,更重要的,是有着再次馳騁賽場的機會——動畫改編扭轉了無聲鈴鹿之後的命運,她被送往海外接受康複治療,并和夥伴們約定了一定會重返賽道。
這一集播出之後,在專業賽馬情報網站netkeiba上,無聲鈴鹿的點選熱度沖到了第一。
時隔二十年,無聲鈴鹿重回榜首
更有許多人來到賽馬娘的官推下留言,感謝動畫制作組讓無聲鈴鹿在另一個世界能繼續奔跑。
留言裡最多的就是"看哭了”和“謝謝你”
在曆史上,無聲鈴鹿逝世一年後,秋季天皇賞再度如期舉行,特别周出戰了這場比賽。
雖然母親和成長環境不同,但特别周和無聲鈴鹿其實都是周日甯靜的子嗣,而參加天皇賞時的騎手也同為武豐。比賽中,全程落後的特别周在最後幾百米卻突然如有神助,一路沖刺逆襲拿下了冠軍。武豐在賽後采訪中激動地說:“最後的瞬間就感覺是無聲鈴鹿在推着我們一樣!”從此許多人将特别周視為了無聲鈴鹿精神的延續。
知道了這段故事,我們便能了解為什麼制作組會讓現實裡其實交集并不多的特别周和無聲鈴鹿在劇中成為摯友。
而就在第一季動畫開播後不久,現實中23歲的特别周也壽終正寝了。粉絲們舉辦了紀念活動,祈願他和無聲鈴鹿在天國也能和動畫裡一樣,自由地并肩奔跑。
賽馬娘是一個高度商業化的企劃,但也确實傳達出了制作者們對賽馬運動的敬畏與熱愛。不論是了解這些曆史的賽馬愛好者們,還是單純被人設吸引來的新人,都能從中領略到賽馬項目的魅力和其依托于現實的厚重感。
這多半也是這個項目最終能收獲如此社會反響的原因。
3
今年已經是《賽馬娘》的開發商Cygames創立以來的第十個年頭。在這不長不短的十年裡,成功營運起《碧藍幻想》《公主連結》《失落的龍約》等作品的Cy早已成為了日本乃至世界手遊界的中流砥柱。
但回首2016年,當時的Cy剛憑借《碧藍幻想》站穩了腳跟,正準備傾盡全力打造公司的下一個原創IP。
公司找來了從萬代南夢宮出走的制作人石原章弘,定下了一個以“賽馬娘化”為主題的跨媒體企劃。石原章弘曾經擔任《偶像大師》系列的首席制作人,是以賽馬娘被寄予了很高的厚望。Cy也是不遺餘力,項目一公布便是動畫、遊戲、漫畫齊上陣,預定将在兩年後正式推出。
時間很快過去,正如上文提到的,《賽馬娘》動畫确實在2018年如約而至。在石原章弘的深度參與下,這部制作精良的動畫在當時獲得了不俗的人氣和評價,讓人們越發期待正菜上桌。遊戲也找來了武豐騎手拍攝廣告,一經開放預約就達到了很高的登記數。
大家都期待着Cy再帶來一款颠覆業界的遊戲
然而就在這樣的萬衆期待之下,項目卻驟然息聲了。
遊戲遲遲不上架,官博宣布遊戲将延期之後動态就越來越少,《失落的龍約》和《公主連結》這些Cy更晚公布的遊戲反而一個接一個地開服。2019年3月更是傳來消息,石原章弘辭任《賽馬娘》的制作人,離開了Cygames。
對于項目擱淺的原因,外界有諸多猜測。
一有說石原章弘對這個項目過于投入,包括動畫的諸事細節親力親為,雖然保證了企劃的整體品質,但是拖慢了遊戲的制作進度,在産品形态上也和Cy難以達成一緻,這也正是他最終離職的原因。
也有認為是Cygames過于拘泥于取得馬主們的授權才導緻項目推進緩慢。雖然這些現實中的馬不少還健在,但不同于真正的體育明星,其實馬匹并不具有肖像權或是版權,遊戲公司完全可以打擦邊球将它們做到自己的遊戲中來。但是Cy立志于做一個貼合現實的遊戲,從拟人形象到背景故事都力求征得馬主們的首肯,甚至還曾釋出公告懇請粉絲們不要進行成人向的二次創作,共同維護這些馬娘和馬兒們的形象。這種束手束腳的做法幾乎注定了項目難有進展。
但這些說法都沒能得到官方的印證,唯一可知曉的事實,就是距離預約開始的日子越來越遠,逐漸超過了一千天。
早在遊戲剛公開的時候,就有粉絲建立了“賽馬娘攻略快報”這樣的主題網站,然而在這漫長的等待裡,這家網站始終沒有機會發揮其真正的用途。為了持續經營下去,部落客隻能轉載些現實中的賽馬訊息。
“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本屆臯月賞的參賽騎手”
結果這個網站就這樣逐漸轉變為專業向的賽馬部落格,部落客自身也研究得越來越深入,從定期介紹名馬,到親身種植馬娘們愛吃的胡蘿蔔,甚至考據到一些在賽馬圈裡都相當冷門的曆史,以及實地跑去和烏拉拉合影。
但是去年6月,這個網站最終還是關閉了,而《賽馬娘》依然沒有開服。
粉絲們都逐漸接受了遊戲多半永遠也不會上線了的現實。大家把《賽馬娘》企劃戲稱為手遊界的“聖家堂”,常自嘲“《賽馬娘》是我玩過最好玩的遊戲,它好就好在隻有夢裡才能玩到”。
就在大家萬念俱灰的時候,2020年末,Cygames突然宣布,新一季的《賽馬娘》動畫将于次年春天播出,遊戲也會同步上線。
這一次,Cy總算沒有再食言。
今年1月5日,《賽馬娘》動畫第二季開播,主角出人意料地改換為了曆史上三次骨折三度複出的不屈名馬“東海帝王”,第一集的手繪LIVE演出表現效果依然令人驚豔。
2月24日,《賽馬娘》手遊也終于順利開服,它的品質也沒有令玩家們失望。精細的模型和場景,幾乎全程配音的劇情故事,頗具臨場感的賽跑模式,每位馬娘都獨立對口型的LIVE演出……遊戲各方各面的成品效果遠比當年的宣傳片更出色,足以讓玩家們相信四年的等待是值得的。
舊版宣傳(上圖)與如今遊戲的實機對比,從精細程度到鏡頭表現力都可說是質的飛躍
更重要的是,在遊戲裡玩家們可以親手培養馬娘,幫他們實作現實中未能達成的遺憾,例如和無聲鈴鹿一起捧起秋季天皇賞的獎杯,或是引領現實中從未取勝過的烏拉拉赢得一場屬于自己的勝利。這可以說正是最符合大家期待的玩法。
隻不過要達成這些目标也并不是那麼簡單,如何經營培養可以說是大有講究。
于是,“賽馬娘攻略快報”也在大家的呼喚下順利複活,終于達成了他最初的願望。
從某種角度來講,從萬衆期待,到不被看好的沉淪,最終不屈地沖破終點線,《賽馬娘》遊戲本身命運多舛的經曆似乎也傳承到了賽馬運動的精神,令人唏噓。
結語
現實中的賽馬并非隻有向陽的一面。大部分跑不出成績的賽馬還沒能成年就被拉進了屠宰場;而一些冠軍馬急流勇退也不過是馬主為了留個好名聲以便在配種時賣個高價;更有像“米浴”這樣的賽馬,明明戰績斐然,卻因為擅長的是沒人氣的長距離賽,在配種市場上不受歡迎難以退役,身懷舊傷也隻能不停地參賽不停地跑,最後在終戰的賽場上失足翻滾,因骨折去世。
現實中的米浴因為多次擊敗其他名馬讓它們錯失三冠,而被稱為“黑色刺客”
至于場外的賭博造就多少家破人亡,就更不必說了。
這殘酷黑暗的一面連在遊戲中都有所展現。
《賽馬娘》裡的角色卡和支援卡(類似裝備或者禮裝)是分開在兩個獎池裡的,按理來說,這是一個人性化的設計,友善玩家抽到自己喜愛的馬娘。然而,因為支援卡在培養過程中能起到重要作用,是以為了拿到好名次,許多玩家們會非常功利地優先抽支援卡,再挑适合的馬兒培養。
支援卡當然很重要,還可以解鎖劇情。但是比起喜愛的角色優先抽這個怎麼想都很奇怪
而作為一個有些Roguelike元素的模拟經營遊戲,每一輪的培養(遊戲内的三年時間),都會誕生一張成型的馬娘卡。這些卡可以在下次的培育中作為“種馬”使用,但很多時候培育的結果并不是那麼理想,是以大部分情況下,這些陪伴玩家度過了“三年”時光的馬娘會被無情地删除。雖說這些本質上隻是虛拟資料,卻總讓人覺得有些諷刺。
最後說這些話題多少有些掃興,但正是在沉重的現實壓力下,暫時抛開一切,看着單純的馬兒們向着終點自由地奔跑,才讓賽馬這項運動具備了如此的魅力。
夜裡,人們聚集到東京都市賽馬場,親近馬兒們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