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人都被前幾天的寒潮南下影響到了,前一段時間,冷空氣南下引起南方多地氣溫驟降,由于降溫來得太突然,以至于許多城市的地鐵上都是樟腦丸味道,原因就是因為塵封在衣櫃中的秋冬衣服,沒來得及清洗和晾曬。

事實上,就在全國大降溫的那幾天,我國國家氣候中心釋出最新消息稱:
今年7月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持續下降,預計10月進入拉尼娜狀态,并于冬季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
根據目前的預測,今年秋冬季節出現拉尼娜事件幾乎已經成為定局。拉尼娜事件對我國影響比較深的一面是,它可能會導緻我國冬季氣溫偏低。
根據國家氣候中心提醒,今年冬季北方等地區的氣溫,可能比往年同期偏低,甚至可能出現極端天氣。
除此之外,受拉尼娜影響,美國紐約将可能會迎來罕見暴風雪。美國專家Bob Larson表示,紐約市往年的平均降雪量為29.8 英寸(0.75米),但今年的預測将高達32英寸(0.81米)。
這意味着,拉尼娜的出現,或導緻多地出現寒冷天氣。
然而現如今我國南方多地氣溫非但沒有繼續下降,反而又開始回暖。生活在南方的同學應該能明顯感受到這兩天中午時分暖洋洋的,甚至有些燥熱感。尤其是廣東、福建等地,多地氣溫突破29攝氏度,最高達到了29.7攝氏度。
那麼問題來了,明明預報說今年冬天會出現極端天氣,而現如今為何又升溫了呢?難道拉尼娜事件失效了嗎?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8">拉尼娜與冬季氣溫</h1>
拉尼娜現象,是指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異常出現大範圍偏冷、且強度和持續時間達到一定條件的冷水現象。
一般情況下,拉尼娜事件和厄爾尼諾事件每隔幾年就會輪番出現,然而在2020年8月至2021年3月,赤道中東太平洋地區已經發生了一次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但根據預測,今年10月份又将要進入到拉尼娜狀态,今年冬季将會再次形成一次弱到中等程度的拉尼娜事件,這意味着2021年遭遇了兩輪拉尼娜事件,是以今年又是“雙拉尼娜年”。
拉尼娜事件發生時,會對全球氣候都産生一定的影響,将可能會導緻南美沿岸附近的降雨更少,印度尼西亞和澳洲東部的降雨偏多,非洲中部和美國東南部等地容易發生幹旱,此外還容易導緻我國冬季氣溫偏低。
這是因為拉尼娜事件發生時,會使得東亞冬季風比往年偏強,導緻冷空氣更加容易南下。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3">暖冬還是冷冬</h1>
事實上,并不是所有的拉尼娜事件都會導緻我國冬季氣溫偏低。自1951年以來的15次拉尼娜事件中,其中有10個拉尼娜年我國冬季氣溫偏低,屬于冷冬;有5個拉尼娜年氣溫偏高,屬于暖冬。
這其實是因為,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影響我國冬季氣溫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北極海冰融化、歐亞積雪變化以及其他海域的海溫。再者,我國疆域遼闊,氣候問題更加複雜。
另一方面,暖冬和冷冬其實是一個整體概念,在暖冬中也可能會出現極端天氣,在冷冬中也可能會出現溫暖的天氣。對于南方而言是暖冬,對北方來說也可能是冷冬。
比如:在2020年8月至2021年3月發生了一次拉尼娜事件,但是我國國家氣候中心确認:這個冬季其實是一個暖冬。
之是以判斷是暖冬,是因為2020年冬季全國平均氣溫是-2.5℃,較常年同期(-3.3℃)偏高0.8℃。
盡管2020年冬季是暖冬,但是東北以及新疆、内蒙古等地的氣溫比往年同期偏低,對于這些地方而言2020年其實是冷冬。
(暖色調代表偏暖,冷色調代表偏冷)
另外,盡管這一年冬季是暖冬,但是在暖冬中我們也遭遇了極端嚴寒天氣,尤其是去年1月初的寒潮,造成了全國絕大多數地方出現曆史性低溫。
據統計:在2020年1月6-8日,北京、河北、山東、山西等省(市)50餘個國家級氣象觀測站的最低氣溫達到或突破建站以來最低紀錄。
(2020年冬季上演冷暖大逆轉)
由此可見,我國今年冬季是冷冬還是暖冬非常難以預測,而且也沒有什麼意義,因為即使是暖冬,也可能會出現嚴寒天氣;即使是冷冬,也會出現較熱的天氣。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5">如今氣溫為何回升了?</h1>
盡管今年拉尼娜事件的形成闆上釘釘,冷空氣也确實已經多次南下,但這并不代表着接下來的日子裡都會出現寒冷天氣。
事實上前幾天南方的低溫,一方面是受冷空氣南下的影響,導緻劇烈降溫;另一方面也和雲團盤踞在我國南方上空有關,這導緻了大量太陽光線被雲朵反射回了太空,難以照射到地球表面。
而現如今,并沒有新一輪冷空氣南下,再加上多地出現晴空,意味着太陽光線能夠直射地面,使得多地氣溫有所回升。
#拉尼娜##今年冬季将形成拉尼娜事件##2021年将是雙拉尼娜年##極端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