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侃爺決定退出美國大選。

沒錯。
距離他官宣參選,剛過去10天。
這段時間裡,陸續有演員、歌手、漫畫家站出來表示:
總統大選,也加我一個呗。
認真的嗎?
好歹是要競選國家上司人,就這麼說來就來,說走就走。
魚叔愈發覺得:
美國大選,俨然成了一次選秀。
要說自黑,還是美國人會玩。
最近新出的一部政治喜劇片,還真把所謂的民主選舉,解構成了一場鬧劇。
《不可抗拒》
Irresistible
本片由喬恩·斯圖爾特自編自導。
他是脫口秀《司徒囧每日秀》的主持人。
1996年到2014年,整整二十季,豆瓣評分都在9分以上。
毒舌辛辣,百無禁忌,把一衆好萊塢明星和政商大佬調侃了個遍。
《司徒囧每日秀》停播後,他拍攝了電影處女作《玫瑰香水》。
基調嚴肅而沉重,一改以往脫口秀輕松愉快的風格。
新作《不可抗拒》重回喜劇路線,直接拿美國民主選舉開涮。
在大選到來之際,電影所展示的競選内幕,看起來也更顯諷刺。
故事發生在2016年美國大選結束後。
希拉裡輸了,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
這件事讓民主黨競選顧問加裡備受打擊。
他意識到:
民主黨想要赢得下屆大選,關鍵還是要赢得搖擺州的選票。
所謂的搖擺州,指的是民主黨、共和黨雙方勢均力敵的州。
搖擺州的選票結果,往往能夠直接影響大選的結果。
與此同時,在著名的搖擺州威斯康辛。
市長正要通過一則決議案:
必須持有當地駕照,或者美國公民身份證,才能享有當地的社會福利。
突然,退伍老兵傑克沖進了現場。
他堅決反對這個提案,認為它犧牲了移民的權利。
因為一些移民根本拿不出證件,但他們往往是最需要社會救濟的人群。
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講,恰好被人用手機拍下,上傳到YouTube.
加裡看到了這個視訊。
一調查才發現,傑克是個農民、鳏夫、退伍老兵,而且政見和民主黨很一緻。
各種buff集于一身,妥妥的可塑之才。
地點和人物,都完美比對加裡的戰略需求。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加裡正式開啟了他的大計——
把傑克送上市長的位置,利用他拿下當地的選票。
事實比加裡想得要順利。
傑克考慮了一晚後,答應參選市長。
但他有一個條件:必須由加裡全面負責此次競選。
正中加裡下懷,他求之不得。
得到傑克的支援,加裡開幹了。
整套流程他早已駕輕就熟——
砸錢買地方台新聞報道,讓當地人都知道傑克要競選市長;
成立電話中心,挨家挨戶轟炸;
找人當志願者去四處籌款;
在草坪上立起廣告牌……
然而此時,加裡的的死對頭也來到了該市。
費絲是共和黨競選顧問,同樣看中了這個搖擺州。
口無遮攔,還帶幾分神經質,一看就不是好惹的。
她此行的目的,就是幫助現任市長布勞恩連任,鞏固共和黨地位。
事情愈演愈烈。
此前無人光臨的冷清小鎮,一下子變得熱鬧起來。
一場地方選舉,逐漸演變成吸引全國關注和各方資金的政治競賽。
加裡決定加大力度。
加注資金,更新裝置。
帶着傑克到處講演,其實最終目的還是搞錢。
瘋狂「集資」,像極了選秀。
除了集資之外,他還充分利用大資料。
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每一次檢索,每一筆交易。
都把自己變成了可供分析的資料,被競選團隊用來操控民意。
加裡身上充滿了精英階層的傲慢和精明,認為情況盡在掌控之中。
但他最信任的大資料,也有幫倒忙的時候。
資料顯示,某區域内的幾位女性對生育權非常關注。
是以,加裡給她們發了專門的宣傳冊:
請放心,傑克會確定避孕費用由政府支付。
結果發現,那是一群修女。
臨近選舉,這個緻命失誤很可能讓加裡之前的努力全部白費。
這時,加裡不得不使出終極大招:
既然已經拉不到更多選票,那麼就想辦法砍掉對手的票。
他開始挖布勞恩的黑料。
這場戰争正式進入最醜陋的「互潑髒水」階段。
沒想到,加裡隔天就收到了一封匿名信,爆料布勞恩有情婦和私生子。
他如獲至寶,迫不及待地聯系各大電視台釋出這個消息。
輿論場再次被扭轉。
選舉之日終于到來。
現場聚集了許多市民,等待結果公布——
平手。
人們的歡呼聲震耳欲聾。
等等——
打了個平手,有什麼可歡呼的?
更神奇的是,布勞恩和傑克居然也在鼓掌。
你們倆不是對手嗎?
還沒等你想明白,整部電影最大的反轉就來了。
原來,這場選舉從頭到尾就是市民演的一出戲。
傑克的女兒是這場戲的「導演」。
她知道加裡是個激進自負的政客,且剛打了敗仗。
于是召集了鎮上的居民,擺拍了父親演說的視訊。
通過病毒式的傳播,讓加裡看到。
等加裡上套,大家夥就一塊陪他演戲。
目的隻有一個——
錢。
這座小鎮财政狀況不容樂觀,學校都面臨倒閉。
這次選舉,共募得了超過4500萬美金的競選資金。
根據競選财政法規定,這筆錢可不用說明用途,也無需退回。
它将被用于小鎮的建設。
加裡原以為自己在下一盤很大的棋,到頭來才發現:
自己才是被當作棋子的那一個。
而此前他收到的黑料,自然也是假的。
電視台紛紛報道一個假新聞,多麼諷刺。
影片也借此揶揄了現實中,媒體淪為政治宣傳工具的現象。
加裡被玩弄得無話可說,隻問了一句:「是以,是你們利用了我?」
傑克的女兒答道:
「我們不是利用了你,隻是利用了體制。」
競選團隊之是以來到這裡,隻因為這是個搖擺州。
他們并不關心這裡的民生,僅僅是借此炒作罷了。
等到大選結束就不管不顧,而當地該解決的問題一個也沒有解決。
其實。
影片不止一次暗示過,這件事可能有存在某種問題或陰謀。
比如,加裡來的第一天,隻向幾個人介紹過自己。
可一夜過後,鎮上所有人都知道了他的名字。
再比如,加裡總是能在一家德國餐廳吃到美式漢堡,喝到百威啤酒。
但這都不是一家德國餐廳該有的菜。
隻是,加裡過于自信。
他隻關心自己的政治目的,從未用心了解過這個地方。
也從未把這些細節放在心上。
說到底,他是被利益沖昏了頭。市民們隻是利用了這一點罷了。
2020年美國大選的号角已經吹響。
目前,特朗普陣營總共募集了7億多美元競選資金,而拜登陣營隻有4億多。
據統計,從1980年裡根獲勝開始,到2012年奧巴馬當選。
32年,8次總統大選,無一例外都是籌款能力更強的候選人獲勝。
到了2016年,局勢出現了反轉。
希拉裡籌款總額遠超特朗普,卻輸掉了大選。
搖擺州的選票,被認為是特朗普赢得勝利的關鍵。
本屆大選,特朗普團隊繼續這個政策,将大量資金投放在搖擺州。
這也是《不可抗拒》選擇「搖擺州籌款事件」的靈感來源。
電影故意把市長選舉拍成了一場「輕喜劇」。
自以為是的政客,被「淳樸」的農民們擺了一道。
喜聞樂見。
它的高明之處在于,選取了「錢」這一個切入點,将嘲諷上升到體制層面。
對于競選團隊而言,這筆巨款将會用于廣告投放、演講活動,總之是給候選人造勢。
把傑克推到市長的位置隻是一個開始,所有的一切都服務于之後的總統大選。
而對于市民而言,這些錢足以挽救一個小鎮的命運,讓學校繼續運作,改善民生。
是以,反差出現了——
競選團隊燒錢的背後,是如此空洞虛無;
反倒是騙到錢的市民,想真正把這筆錢用到實處。
本片正是借由這樣諷刺的黑色幽默,消解了選舉本身的嚴肅性。
也進一步解構了這套槽點滿滿的選舉體制。
一針見血地指出:
美國選舉制度,是由金錢滋養的。
大部分選民都以為自己有的選,其實隻是被安排好的棋子。
走出的每一步,都是參選者希望你走出的那一步。
選舉成了選秀,隻關乎金錢和選票。
「人民」反倒是次要的了。
電影通過一場反轉,颠覆了這樣本末倒置的現象。
但現實并未改變。
我們在每一篇童話故事的結尾,都能讀到這樣一句話:
他們從此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They lived happily ever after...)
而電影的最後,也打出這麼一行字:
「金錢從此過上幸福的生活,沉醉于其對美國政治的巨大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