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揭秘紅幫的形成

相傳在洪秀全的太平天國革命時,曾國藩帳下有一林管帶,帶數千兵士,與太平軍作戰屢戰屢敗,喪城失鎮,軍心惶惶,不戰自潰。曾國藩大怒,要把林管帶軍法,斬首示衆,以振軍威。曾國藩身邊有一人是林管帶的同鄉好友連夜跑到林營告訴這個消息。林管帶大驚失色,知道曾國藩治軍嚴厲,自己難逃這一刀,再不走定死無疑。乃慌忙召集心腹親信,三十六計,走為上計,一行18人倉惶出逃。這天晚上,月黑風高,林管帶一行不辯東南西北,兩腿生風,隻顧疾走,恨不得插翅飛出這生死場。

揭秘紅幫的形成

路上煙霧彌漫,跌跌撞撞行至二更天人乏馬倦,疲憊不堪,不知跑到什麼地方去了。本來就是畏罪窮逃,沒有目的地。正當大家精疲力盡,再也走不動時,忽然看到遠處隐約有燈光閃爍,知道這有村莊,大家便前去投宿休息。村子裡有一所無人看管的枯廟,林等一行便到裡面歇息,籍免露宿。大約三更時光,半空中忽有巨響,村民從睡夢中驚起,遠遠看見半空中有一條火龍,直射而下,火光耀眼,照得大地如同白天一樣,落到廟中而沒。村民們驚詫不已,一些大膽的尋蹤到廟中,看到廟的山門半開,隻有十幾個敗兵倦卧大睡,再沒什麼奇異的事情。村民非常奇怪,相顧說道:“這個廟早就香火零落,神像毀塌,敗落多年了,一直沒有人光顧此地,也從來沒有發生過怪異的事情。怎麼就單獨今晚有神龍下降,異彩沖霄的事情發生呢?無疑這些人中一定有特殊人物。于是,村民們喚醒了這些官兵,向前盤談、詢問來曆。這些管兵本就屬驚弓之鳥,既怕被曾大帥派人拿獲問斬,又怕被太平軍捉住砍頭,現在一見許多人圍觀他們,更是驚恐萬狀,各自跳起拔刀防範,厲聲質問有什麼事。村民們說:“請不要誤會,我們看見神龍下降,火光沖天,落到這裡就消失了,知道是有大貴人來了,特地前來迎接的,并沒有任何惡意。”林等一行聞言,一時你看我,我看你,均感到莫明其妙,畢竟疲于奔命的逃竄與村民所言的燦爛景觀在這相去太遠。但是,大家看到村民們的确沒有惡意,便各自收起了武器。問起此地的地名,村民答道:“是某某縣某某村。不知各位官兵老爺為什麼到此地來了?”林管帶聽到某某縣三字,不覺大為奇怪,急忙問道:“這個地方就是某某州的某某縣嗎?”村民們答道:“是的,近年來因為打仗,周圍幾個縣都被鬧得雞犬不甯,官匪騷擾,難為生計,幸好本縣還沒有被波及,是以周鄰各地來逃難的百姓很多,逃難來本村的也一天多似一天。唉,這真是兵荒馬亂的日子啊!”大家攀談了一番後,村民們各自回家了。

林管帶心念一動,對部下說:“衆位兄弟,大家試想一下,從營地到這裡路程有六七百裡遠,怎麼能僅僅走了半夜就趕到了呢?這不是有神靈暗暗地保佑我們嘛!不知道這廟神供的是何方神仙。本管帶如果能立功贖罪,得勝回營一定要重新修繕廟宇,再塑金身。”林管帶說完,各自倒頭便睡

翌日早晨,林等起身,回憶昨晚發生的事情各自還是莫明其妙,又想起昨晚村民都說有神龍下降,火光沖天,難道還真有神靈救護的事?他們起身察看,廟已經塌毀不堪,難以辨認,僅廊下有塊破匾,隐約有字痕。衆人細看,上面的文字為《鴻鈎廟》三字。這下衆人知道此廟為鴻鈎老祖的廟,越加相信咋晚發生的奇異現象必定是鴻鈎老祖顯靈。

大家于是重整軍衣,齊向神座畢恭畢敬地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禮。行禮完畢,林管帶對部下說“衆位兄弟聽着。我們自接仗以來,一再吃敗仗,喪城失地,丟盡了湘軍的威風,無怪中堂大人大怒要以軍法論處,殺我們的首級。今天,本營數千人,除去死的、傷的、逃跑的,僅剩我們18個人了。幸靠佛祖顯靈,我們得以在數小時内逃到這裡來。但是這并不是善終之計,不能長久住在這裡衆位兄弟的如果有什麼好辦法,請提出來商量,決定我們的去向。”

人說:“我們現在已經成了逃罪之兵,地方官都可捉拿我們。現在的辦法,隻有解除武裝,脫掉軍衣,棄兵從商,各自謀生去吧。不然,昨晚鄰近的村民都知道我們,如果傳到地方官耳朵裡,一定有大禍臨頭了。幸好現在村民還不知我們的底細我們及時散去,各自經商越快越好。”又一人說:“你的這些話是不錯的,但是我們都沒有什麼積蓄,衣食都保證不了,如果解散了,找口吃的都很困難哪裡還有錢去經商呢?勢必要成為餓死鬼了。”又有一人發言說:“現在我們是騎虎難下,進退兩難。不如幹脆結成一個團體,嘯聚山林,劫富濟貧,不失英雄本色。以後,仍然可以審時度勢,見機行事,乘除發展,或有再度興盛的機會,不知衆位兄弟是否贊同。”他的話剛一說完,許多兵士拍手贊同,連林管帶看見大多數贊同這個意見聲稱好中暗喜,說:“這是一個好建議。但是,千事情不能有頭無尾,今天衆兄弟既然要聚義,那就在這座廟中設誓為盟,對着鴻鈞老祖結成兄弟,大家有難同當,有福同享,事業才能持久。”大家一緻認為此言極好,馬上派出一人到鄰近的店鋪購買香燭、黃紙、紅布和三牲,焚香設誓說:以林管帶為首,18人結成異姓兄弟,以後禍福相共,永不失約,如有異心,天地不容。然後,大家排定長幼,團拜一番。儀式結束後,衆人狼吞虎咽把祭品吃得幹幹淨淨,然後向城内出發了。當天晚上,林等一行寄寓在城内一家旅館裡,暗中打探城内富戶情況,伺機下手日之内,城内富戶被搶劫的有四五家之多。

城内百姓人心惶惶,官府加強偵緝。林等人各自攜帶物混出城去,向李家堡方向出發。途中見一塊地方為安營紮寨的良地。此地周圍全是高山,僅這一塊平地,沒有人居住。山勢峥嵘險惡,易守難攻,距離李家堡大約百多裡。山上沒有生長有經濟價值的果樹,也不生長成材樹木,還是一片荒山野嶺,人迹罕到隻有壘壘疊疊的幾座荒墳表示曾有人到過此地。這就是以後人們傳說中的雙龍山。林等決定在這個地方建立山寨,拿從城裡掠來的贓銀,雇請當地工匠,蓋造了十多間草屋。打算長久盤據在此林等得到安身之地,偶然下山行劫一次就足夠山寨半年之需,大碗喝酒,大稱分金銀,快活得很,較過去在軍旅中的苦楚簡直有霄壤之别。林等轉入綠林生涯,但畢竟還是官軍出身,運籌帷握,遣将禦兵,當然不是一般綠林山寨能相比的。他們每月也不過就打劫次,每次都能得手,所獲甚豐。這樣,盜名漸漸傳開了,四方盜黨都知道雙龍山的威名,聞風而來,相率入夥。半年之中,雙龍山增至四五百人。這時,清政府正全力對付太平軍,兵力本來就感不足用,沒有力量再去對付這些盜賊小寇。

林等得此機會在二年時間中得到迅速發展,已有三千人馬,幾乎與《水浒》中的梁山泊相等了。林管帶見來山寨投效的人數日增一日,聲勢漸大,擔心以他一人的力量難以控制駕馭群寇,就再玩弄鴻釣老祖顯靈的愚民政策。他将逃罪時夜行幾百裡,躲入鴻鈞老祖廟中的經過,以及神龍下降,火光沖天的異兆,…一講給新入夥的盜黨們。并說:“我們今日雖然作了綠林好漢,将來未必沒有發達的一天。要不然,為什麼鴻鈎老祖會顯靈救護我們。可是,要大家同心協力,創出一番事業來,就必須建立一個幫會,制定規章制度,規範大家的行動。否則,沒有限制,各行其事,會損害大家的利益,這可不是衆位兄弟的福份啊!”一番話說得這些綠林好漢們連聲稱是,推舉林管帶為寨主大王總理全山事務,不聽号令者斬。林又說:“我們這些人飲水要思源,我與舊部下18人的性命為鴻鈎老祖所賜給的。不是老祖保佑,我們恐怕早已在九泉之下,與草木同朽,和夕陽衰草流邊了,那還會有今日的義舉呢!今天我們既然要開山立幫,應該以鴻字為名,以感謝鴻鈎老祖保佑的恩情。”衆寇雀躍贊同。

林管帶遂把全山衆寇設立一總幫,名為鴻幫(以後輾轉誤傳為紅幫)。林某自稱為老大,以後諸黨羽都以弟兄相稱呼。這與青幫有老頭子,以師父,師公自居有所不同。另外,又制定一種票布式樣,将入幫的人的姓名、年齡一一書寫在上面,作為永久入幫的憑證。

從此以後,該幫的聲勢日盛一日。林管帶雖身為盜首,确實也遵守“盜亦有道”的原則。平時嚴戒弟兄夥不準濫殺無辜,傷害性命,不準襲劫單身孤客。較一般的那些無系統、無規矩的盜匪,他們還是很诽江湖道義的。是以,很快江湖上聲名雀起周圍的盜黨相繼來入夥。前後不過二年時間,這股幫匪增至三千多人之衆。也正是朝廷全力對付太軍之際,使他們能迅速坐大。這就是紅幫最初形成。

當時的封建社會,為了迷惑百姓,讓這種黑社會性質的組織披上神秘的面紗。紅幫也是時代的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