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巴山渝水踏歌行|重慶黔江站——穿越風雨廊橋尋夢千年傳奇剛柔相濟的建築風格人文交織的商業要塞兼收并蓄的船歌戲曲

巴山渝水踏歌行,近悅遠來遊重慶。

這裡是重慶黔江,這裡有聞名遐迩的濯水古鎮,更有壯觀的世界第一長廊橋“風雨廊橋”。

在這裡,你可以感受風雨廊橋的震撼,也可以感受飛檐花雕的細膩;你可以感受阿蓬江的寬廣,也可以感受蒲花暗河的幽長。

風雨千年,廊橋遺夢;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請看多姿多彩的魅力黔江。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6">剛柔相濟的建築風格</h1>

濯水古鎮的文化交織,展現在濯水古鎮的建築風格上。

被譽為“世界第一長廊橋”的風雨廊橋,架立在阿蓬江之上,連接配接着阿蓬江一邊的花田和另一邊的濯水古鎮。恢宏的橋墩,精巧的橋塔,細緻的橋亭,嫁接着苗族和土家族的建築藝術,無不在展現着濯水古鎮深厚的文化底蘊。

得益于不同地方的人來到這阿蓬江畔紮根生活,在風雨廊橋的一側旁,有土家吊腳樓,也有徽派建築。吊腳樓有着令人訝異的文化底蘊 —— 它依山而建、随勢而為的建築方式,實則來自于土家族居民的空間宇宙化觀念。雖處于宇宙的懷抱中,卻同時也在擁抱宇宙。萬物既在,無需扭轉,隻需在順應之間,即可容納萬物,使之渾然一體。

這也是吊腳樓建築的精髓所在:山既在,無需開山移石,隻消順應山勢,不論山峰、山巅、山背還是山谷皆可融于其中。千樓千樣,流動在山巒之間,挺拔剛硬的三棱體樓體,高翹的檐角,配上曲廊上的柔美雕花,給人一種剛柔并濟之感。而徽派建築,雖流于不同派系,卻與吊腳樓有着極為相似的地方。同樣依山傍水,細緻的雕刻配上粗犷的用料,流露出一種柔中帶剛,剛中帶柔的氛圍。

巴山渝水踏歌行|重慶黔江站——穿越風雨廊橋尋夢千年傳奇剛柔相濟的建築風格人文交織的商業要塞兼收并蓄的船歌戲曲
巴山渝水踏歌行|重慶黔江站——穿越風雨廊橋尋夢千年傳奇剛柔相濟的建築風格人文交織的商業要塞兼收并蓄的船歌戲曲

濯水古鎮風雨廊橋

廊橋橫跨的蒲花暗河,為阿蓬江的一條支流。三座天生橋一座連一座,使峽谷成了橋峽,山洞成了橋洞。支一扁舟,渡入幽深暗河,兩岸崖壁上是鬼斧神工的鐘乳石筍。出河入峽,潺潺流水,巨石淺灘,藤蔓野花,趣味怡然。

巴山渝水踏歌行|重慶黔江站——穿越風雨廊橋尋夢千年傳奇剛柔相濟的建築風格人文交織的商業要塞兼收并蓄的船歌戲曲
巴山渝水踏歌行|重慶黔江站——穿越風雨廊橋尋夢千年傳奇剛柔相濟的建築風格人文交織的商業要塞兼收并蓄的船歌戲曲

蒲花暗河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5">人文交織的商業要塞</h1>

一萬年前,濯水古鎮所在的阿蓬江流域就有了人類的蹤迹,而沿江而建的濯水古鎮也有了4000年的曆史。車水馬龍間,商貿繁盛的濯水古鎮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文化,不同文化交織在一起,賦予了古鎮獨一無二的生機,交融出一種兼收并蓄的動情畫卷。

巴山渝水踏歌行|重慶黔江站——穿越風雨廊橋尋夢千年傳奇剛柔相濟的建築風格人文交織的商業要塞兼收并蓄的船歌戲曲

航拍濯水古鎮風雨廊橋

流淌過濯水古鎮的阿蓬江,是我國唯一一條由東向西流淌的内陸河,與烏江、酉水一起構成三峽地區和江漢平原的重要溝通管道。作為溝通交流的樞紐之一,阿蓬江自然地容納了巴楚文化、大溪文化和土家文化。于是,在不同人群的流動和文化的滋養下,商賈文化,碼頭文化和場鎮文化也随之産生。商号如雨後春筍般孕育,洋貨進山,特産遠銷,甚至誕生了中日民間貿易的傳奇。

巴山渝水踏歌行|重慶黔江站——穿越風雨廊橋尋夢千年傳奇剛柔相濟的建築風格人文交織的商業要塞兼收并蓄的船歌戲曲

濯水古鎮

說到黔江的曆史文化,不得不說的還有坐落在阿蓬江邊的官村古寨。從前這裡全是土家吊腳樓,寨子沒有過河的橋,村民過河全靠撐船。之是以名為官村,就是因為它是黔江南部門戶和駐防西南土司的軍事要塞,也是黔南水陸交通要道,郁酉鹽道重要碼頭, 意為官家駐紮的地方。也正因其獨特的區位因素,四面八方的溝通交流,促成了融合土家文化、濕地文化、軍屯文化為一體的官村,也成為黔江地方民俗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巴山渝水踏歌行|重慶黔江站——穿越風雨廊橋尋夢千年傳奇剛柔相濟的建築風格人文交織的商業要塞兼收并蓄的船歌戲曲

官村景區

如今,這座六百年曆史的土家院落,在近幾年的脫貧攻堅中,樓新了、橋通了,古寨換了新顔,成為了阿蓬江國家濕地公園核心景觀區,并集中開發了中壩家園、阿蓬江濕地、阿蓬江花卉園、桃花溪、植裕生态觀光園、官村壩等區域,成為了市民遊客漫享生活的桃源之地。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1">兼收并蓄的船歌戲曲</h1>

多元文化熏陶下的濯水古鎮,流傳出了非物質文化遺産“後河戲”。兩大類鑼鼓下的134種後河戲鑼鼓曲牌,南北上的三路唱腔,表達着悲傷離合,高昂铿锵,也表達着幽默風趣,宛轉悠揚的訴說着這方多情土地的各種喜怒哀樂。

巴山渝水踏歌行|重慶黔江站——穿越風雨廊橋尋夢千年傳奇剛柔相濟的建築風格人文交織的商業要塞兼收并蓄的船歌戲曲

黔江民族歌舞

聽得一号角,随即迎上的是土家族的歌聲 —— 一聲聲洋洋盈耳,一段段不絕如縷,一首首蕩氣回腸。随着苗家女孩的歌聲尋去,遂見她一襲豔麗華衣伫立在廊橋牌匾下,頭頂銀冠,冠頂延伸出的銀花銀角托現出甯靜娴雅之意。

中國峽谷城,武陵會客廳,畫裡黔江,歡迎你!

#巴山渝水踏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