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藝論場:以真實的叙事,緻敬最可愛的人

63年前的今天,中國人民志願軍全部回國。曆時2年零9個月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由中華優秀兒女組成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赢得了抗美援朝戰争的偉大勝利。近期,幾部抗美援朝題材的影視作品受到歡迎,《長津湖》的觀影熱度還在延續,其票房已經突破53億元;而熱播劇《功勳》的首個單元《能文能武李延年》憑“自來水”網友推薦連上熱搜;紀錄片《1950他們正年輕》則以老兵口述回溯那段峥嵘歲月,讓不少觀衆主動為其争取排片。觀衆們用“n刷”的方式,緻敬抗美援朝的英雄們。

講真,在觀衆審美越來越高、需求越來越多元化的當下,主旋律影視作品能破圈,尤其是走進年輕人心裡,不容易。這說明導演編劇開始好好講故事了,演員也好好演戲了。最關鍵的,是不以俯視衆生的姿态給大家講大道理了,而是将感悟與反思的權利,交給了觀衆。從“你必須這樣做”的說教,到“我該怎樣做”的自省,這種從“俯視”到“平視”的轉變,給了年輕人足夠的尊重,自然也就拉近了主旋律作品與年輕觀衆的距離。

很多導演編劇講述主旋律話題,喜歡從大處着眼,喜歡“偉光正”的表達,而忽略了越是細節,越能共情。《功勳》反其道而行,從小處入手,把故事日常化日子化,打通了心與心的隔閡。在《能文能武李延年》篇章,面對逃兵小安東與戰士們,李延年以三個質樸但有力的啟發式問題,團結了軍心;他要求文書在《戰場日志》寫下每一位戰士的功績,激發戰士們的榮譽感;為了提高戰士們過敵軍“封鎖區”的成功率,他隻身冒險跑去炮坑試驗規律……整個叙事過程并沒有刻意展現“高光”,但李延年睿智勇敢的形象就這麼立體地呈現出來了。《長津湖》同樣也緊扣着這種以人為本的“真”,主角團性格各異,但都有血有肉,在為人處世的細節上各有各的鮮活,在我們周圍,總能找到與他們性格相似的人。其實影視作品尤其是主旋律影視作品,最需要這種以人為本、化大為小、化繁為簡的能力。越高大的形象,越能在平凡細微處顯真情;越飽含動人細節的故事,越能有經得起咀嚼品味的魅力。

在注水劇泛濫下成長的這代年輕人,對于故事的真實感太在意了,可以說“無真不歡”。以真動人才有生命力。《1950他們正年輕》通過不同軍種、不同時期參戰的老兵真人講述,以一句句平實細微的話語呈現出他們曾經熱血的青春與夢想,也還原了真實的戰場。我們有着厚重的曆史,這是無數條奮進的生命積攢的重量,曆史深處,仍然有衆多動人的紅色故事等待我們的挖掘。這些抗美援朝題材的影視作品,以真實的曆史做背景,将一個個細節呈現出來,讓志願軍将士們的精神風骨變得具象,隻需輕輕一撓,就能讓我們瞬間破防,淚流滿面。

71年前,他們也是朝氣蓬勃的年輕人,他們的生活狀态、心理軌迹,他們對于理想信念的追求,對于和平生活的向往,對這個國家深沉的愛,都能夠與當下的年輕人産生共鳴。時代變了,環境變了,但渴望美好生活、砥砺奮進的心從來沒變過。那些辛苦打拼的年輕人,那些嘴上說“躺平”、實際上一刻也不懈怠的奮鬥者,在了解這些深藏功與名的英雄們的故事後,内心也會更加堅定和從容,錨定人生方向,揚帆遠航。

其實,年輕人從不拒絕主旋律,尤其是這種“潤物細無聲”的主旋律。這種能夠讓我們這個國家奮進的“加速度”,散發出的那種精氣神,深入到每一個觀衆心裡。對于年輕人來說,真實的故事,自有千鈞之力,而真實的情感,自會直抵心靈深處。“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這句話貫穿在這些優秀的主旋律作品中。觀衆們隻要用心看了,都會明白,也會自然而然地深深烙印在心裡。

看到過一個評論,“《覺醒年代》有續集嗎?有。你現在的幸福生活就是續集。”前輩們用生命和鮮血為我們鋪就了走向民族複興的道路,值得被永遠銘記。生逢盛世,我們肩負重任,必須勇于擔當、争立新功,踐行“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誓言,方能不負時光,不負時代。(陸玄同)

來源:未來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