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豆瓣8.5《編舟記》|辭典編撰者的人文情懷、隐士風範、工匠精神1、于浩瀚辭海中編舟,為所有人能心意相通2、大隐隐于市,迎難無名利3、十年磨一劍,以匠心淬煉

作者:塵字書

一開始我以為《編舟記》講述的是有關于造船的故事,讀了之後才發現“舟”是用來橫渡廣袤無垠的詞彙之海的辭典,而“編舟”其實指的是編撰詞典。

這部題材冷門的小說在2012年榮獲日本全國書店店員全數支援,斬獲了當年的書店大獎第一名。此後更是成為日本國内熱門的ip,先後被改編成同名電影和動漫,我本人就是先看了同名電影之後,對原著興趣斐然,才轉而閱讀了全書。

為何講述編撰辭典這種冷門故事的小說能夠大獲成功,令衆人紛紛叫好?在閱讀完全書之後,我明白了原因。三浦紫苑的寫作風格實在是太柔和了,她的文字清淡如水,講的故事也一樣平淡不驚。但沒有波瀾轉折,并不跌宕起伏的故事反而最貼近生活,給人以親切熟悉的感覺。

豆瓣8.5《編舟記》|辭典編撰者的人文情懷、隐士風範、工匠精神1、于浩瀚辭海中編舟,為所有人能心意相通2、大隐隐于市,迎難無名利3、十年磨一劍,以匠心淬煉

她用老朋友叙舊一般的方式将辭典編撰者的經曆抽絲剝繭,展現在大家面前。表面越是平靜,背後隐藏着的艱辛付出就越是令人動容。僅有二百五十五頁的小說,描寫的卻是為了編撰《大渡海》而付出的十五年的光陰。這樣的對比,令我感觸頗深。是以,今日我将深入分析辭典編撰者所具有的人文情懷、隐士風範、工匠精神,盡微薄之力去傳遞他們的精神。

<h1>1、于浩瀚辭海中編舟,為所有人能心意相通</h1>

整部小說都圍繞編撰辭典這一核心事件展開,自然也為我們揭示了編撰詞典的意義所在。

①提供溝通的用詞

在小說的開頭,辭典編輯部的衆人在确定了編撰《大渡海》的目标之後,決定在七寶園聚會,給新加入辭典編輯部的馬締光也簡單介紹情況。

豆瓣8.5《編舟記》|辭典編撰者的人文情懷、隐士風範、工匠精神1、于浩瀚辭海中編舟,為所有人能心意相通2、大隐隐于市,迎難無名利3、十年磨一劍,以匠心淬煉

在酒桌上,荒木問馬締是否知道為何要給新編撰的辭典起名為《大渡海》,剛加入辭典編輯部的馬締搖了搖頭,于是荒木趁此機會自問自答。

“辭典。是橫渡詞彙海洋的船。人們乘坐辭典這艘船,搜集漂浮在漆黑海面上的點點星光。隻為了能用最恰當的措辭,準确地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傳達給他人。如果沒有辭典,我們隻能伫立在這片浩瀚的大海前,駐足不前。”

我們在日常與其他人的交往中,對詞彙的使用不可避免,正如後加入編輯部的新人岸邊小姐所說:“愛也好心也好,都被詞彙賦予了形态。”

詞彙成為了我們表達心情、态度的工具,而在浩瀚無垠的詞彙之海面前,一種意思可能有多種對應的詞彙,在不同的情況下究竟該選擇使用哪一種詞彙就成了值得商榷的問題。而有了辭典,人們就可以在翻閱辭典的過程中積累詞彙,進而做到準确而又完美地表達自己的意思。不至于僅靠自己熟悉的有限的詞彙與他人進行交流,隻窺見詞彙冰山一角,而不知其全貌。

②表達對事物的認可

辭典編撰者在編撰辭典時,要對收錄的詞條作出一定的篩選。除了收錄最基本的詞彙之外,還要結合當下實際情況對一些過時的詞彙和新流行起來的詞彙進行挑選。

豆瓣8.5《編舟記》|辭典編撰者的人文情懷、隐士風範、工匠精神1、于浩瀚辭海中編舟,為所有人能心意相通2、大隐隐于市,迎難無名利3、十年磨一劍,以匠心淬煉

以“西行”為例,在日語中,西行有“西行笠”(把鬥笠扣在後腦勺上的戴法)、“西行包”(把包袱斜着背在身後)的意思,而這兩種意思都是古時經常用到的,在現代基本不會有人提及,對于這些已經過時的詞彙,辭典編撰者要把他們從備用詞庫中剔除,不能一概收錄。

而對于新流行起來的諸如同志之類的話題,辭典編撰者也要客觀對待。馬締在撰寫愛的詳細釋義時,将其解釋為思慕異性的心情。岸邊小姐在看到之後認為對同性抱有伴随性欲的愛慕并珍視對方,也屬于愛的範疇。

詞彙的釋義緊随着社會的發展而及時更新,這不是一種随波逐流。對于辭典編撰者來說,他們考慮的是人們在翻閱辭典時的内心感受。

“試着去想象查閱辭典的人如何感受,能否對釋義感到共鳴。假設一個懷疑自己性向的年輕人用《大渡海》查閱愛這個詞,卻發現釋義寫着思慕異性的心情,他将作何感想呢?”

以此為例,在考慮同志群體感受基礎之上修改的釋義,代表着辭典編撰者對于同志行為的一種認可。這樣的認可,能讓諸如此類的特殊群體翻開辭典時,發現始終有這樣一條釋義為他們而存在。他們不是被社會抛棄的怪人,而是同樣也能得到認可的正常人。

豆瓣8.5《編舟記》|辭典編撰者的人文情懷、隐士風範、工匠精神1、于浩瀚辭海中編舟,為所有人能心意相通2、大隐隐于市,迎難無名利3、十年磨一劍,以匠心淬煉

無論是提供溝通的用詞,還是表達對事物的認可。辭典編撰者的出發角度基本都不在自己,他們始終考慮的是整個社會群體能否得到一本适用的辭典。這在本質上是一種人文情懷的展現。

辭典編撰者們一方面使得古老的詞彙可以在時代的發展中始終打磨自己,流傳下去,保留了人類發展的文化血脈;另一方面,他們主張每個人都應擁有自我表達的意識和需求,為他們挑選出最合适的詞彙,與此同時還充分尊重個體不同的價值取向,這是對人的尊嚴、價值和命運的維護。可以說,辭典編撰工作,實質上是對文化和人類的關懷。

<h1>2、大隐隐于市,迎難無名利</h1>

古語有雲: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在我看來,辭典編輯部真正做到了“心遠地自偏”,在他們的身上,有着隐士風範最完美的展現。

豆瓣8.5《編舟記》|辭典編撰者的人文情懷、隐士風範、工匠精神1、于浩瀚辭海中編舟,為所有人能心意相通2、大隐隐于市,迎難無名利3、十年磨一劍,以匠心淬煉

第一,隐于名利,遵從内心。

辭典編撰者的隐士風範首先展現在他們能在名利之中保持自我操守,不随波逐流。辭典編纂其實是個費力不讨好的活,正如西岡所說:“編辭典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和大把的時間嘛。不管那個時代,人們的首選都是能迅速賺錢的工作。”

一部辭典的完成,需要耗費數十年的光景。馬締他們主編的《大辭海》前後曆經十五年的光陰,甚至耗盡了松本老師的生命。而在此期間,辭典編輯部的收入基本沒有,窮的時候隻能天天吃簡易快餐,連去馬締妻子香具矢開的飯店“月之隐”聚餐的資金都沒有。而十五年不抛頭不露面,隻潛心編撰一本辭典,出名自然也不是編撰者們需要操心的事情。可以說,當編撰者們選擇編撰辭典開始,就意味着他們要進行一場無名利可取的豪賭。這樣的豪賭,還是在日本泡沫經濟破碎,市場蕭條的情況下進行的,怎能不令人佩服?

第二,大隐于市,低調作為。

辭典編撰者的隐士風範還展現在他們即便身處玄武書房的副樓,但卻自成一派,與主樓的風氣完全不同。主樓的建設極具現代風格,廣告部、策劃部一衆熱鬧的部門紛紛紮根主樓,唯有辭典編輯部自己獨處于老舊的副樓。之前在時尚雜志編輯部就任的岸邊小姐即便在玄武書房工作長達三年之久,卻從來不曾踏足過副樓。辭典編輯部所處的副樓仿佛與喧嚣的主樓隔離開來,成為獨立存在的安靜空間。在這裡,沒有喧嘩與騷動,隻有堆積成山的書本資料,和伏案書寫的編撰者們。

豆瓣8.5《編舟記》|辭典編撰者的人文情懷、隐士風範、工匠精神1、于浩瀚辭海中編舟,為所有人能心意相通2、大隐隐于市,迎難無名利3、十年磨一劍,以匠心淬煉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辭典編撰者們即便與鬧市近在咫尺,卻依舊能堅持自我追求,于喧嚣之中隔離出一片淨土。實乃大隐于市的典範。

與我國古代的隐者不同,辭典編撰者們的隐并非出于懷才不遇,壯志難酬。恰恰相反,他們的隐逸是為了更好的服務于自己的志。他們擁有不輸于我國隐者的風範,同時還為我們展現了隐者的另一種可能。

<h1>3、十年磨一劍,以匠心淬煉</h1>

古有賈島十年磨一劍,今有辭典編輯部傾注十五年光陰,隻為成就《大渡海》一本辭典。這本辭典無論是在内容上,還是在外表上都是無可挑剔的完美之作。與這本辭典制作相關的各個部門都沒有草草了事,而是精益求精,以匠心淬煉。

豆瓣8.5《編舟記》|辭典編撰者的人文情懷、隐士風範、工匠精神1、于浩瀚辭海中編舟,為所有人能心意相通2、大隐隐于市,迎難無名利3、十年磨一劍,以匠心淬煉

①詞例收集卡

對于辭典編撰者來說,收集哪些詞彙,采用什麼釋義是成就一部辭典的關鍵,而詞例收集卡就是他們不斷積累素材的最佳工具。辭典編輯部的衆人收集詞彙可以說達到了忘我的境地,松本老師一出場就在側耳傾聽電視聲音的過程中,不停地把不熟悉的詞彙和不常見的用法記錄到詞例收集卡上。甚至連在生命的最終階段,他因病躺在病床上時,手中的詞例收集卡都沒有放下過。

②樣張

所謂樣張,是指以完成的稿件為藍本,試印出來的樣品。在辭典編撰工作的起步階段,請工廠按照預訂的尺寸列印樣張,有助于把握頁面的整體感覺。要制作一部便于查閱的辭典,就需要參考樣張,提高辭典的功能性和版面美觀程度。字号、字型、行間距是否恰當,插圖位置是否美觀,數字和符号是否簡明易懂,隻有在整體上有一個大緻把握,才能保證後續工作的順利進行。

③校對

與一般的雜志隻需一校不同,辭典需要進行五次校對。

“從一校到五校,校樣要在編輯部和印刷廠之間往返五次。編輯部對校樣進行修正之後返還給印刷廠,修正版印好後再由印刷廠交給編輯部進行确認,這樣的工序要反複進行五次。”

對于一部收錄詞條多達幾十萬個的辭典來說,光是校對一次耗費的時間和精力就已經不少,更何況還要校樣五次,辭典編輯部對于辭典編撰的用心程度可見一斑。

豆瓣8.5《編舟記》|辭典編撰者的人文情懷、隐士風範、工匠精神1、于浩瀚辭海中編舟,為所有人能心意相通2、大隐隐于市,迎難無名利3、十年磨一劍,以匠心淬煉

在四校過程中,荒木在檢查四校稿時發現“血潮”這個必須收錄的詞條沒有收錄進去。馬締在得知情況後,冒着延遲辭典出版的風險,要求所有人加班加點,把四校稿再從頭到尾地檢查一遍。因為時間緊任務重,辭典編輯部的從業人員從家裡帶來換洗的衣服,在辭典編輯部住了一周,終于完成了檢查工作。這次行動甚至在當時被笑稱為“神保町玄武書房之地獄留宿大作戰”。

④紙質

《大渡海》辭典甚至擁有造紙公司特質的紙張。對于辭典來說,用紙也十分有講究。

“辭典内頁選用紙品尤其重視其輕薄程度,以及是否透墨。與其他書籍相比,辭典的頁數非常多,如果不使用薄紙,就會奇厚無比。同時還要講求輕巧,因為如果辭典重的無法攜帶,就會影響到實用性。”

但即便曙光造紙公司制造出了不會透墨,色調溫暖,十分輕薄的紙張,也依舊沒有達到辭典編輯部的主編馬締光也的要求。馬締以《廣辭苑》為例,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潤滑感。

“翻頁的時候,會有種紙張吸附到手指上的感覺吧!盡管如此,頁與頁之間卻不會黏在一起,進而出現同時翻起好幾頁的情況,這就是所謂的潤滑感!”

倘若沒有馬締事無巨細的要求,恐怕造紙公司最後也不會制作出完美無缺的作品。而連用紙都要講究一番的行為,無不展現了辭典編撰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對于編撰辭典的各位來說,辭典仿佛是世間絕無僅有的藝術品。在這上面,有着嚴格把關的道道程式留下的印記,反映着衆人對極緻的追求,流動着大家傾注于此的心血。參與辭典編撰的每個人,都是響當當的匠人。

豆瓣8.5《編舟記》|辭典編撰者的人文情懷、隐士風範、工匠精神1、于浩瀚辭海中編舟,為所有人能心意相通2、大隐隐于市,迎難無名利3、十年磨一劍,以匠心淬煉

讀完書已經很久,但思緒久久不能平靜,隻因在本書裡見過太多努力的人。大槻文彥以一己之力編成《言海》,成就日本辭典的濫觞;松本老師将一生奉獻給辭典編撰,倒在病床上的他,手中也沒有放下詞例收集卡;尚還年輕的馬締光也放棄賺錢快的工作,一門心思撲到辭典編撰中,十五年,青年已是中年,如此大的時間跨度,方才成就一本辭典。

每一本辭典都凝聚着編撰者的心血,即便在電子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我們仍舊懷念那一本本辭典。側耳傾聽,那一本本辭典正在發出輕聲地呼喚,等待着你去翻開,等待着你用手指輕柔地觸摸着每一頁紙張。

也許有一天辭典會在高速發展的科技面前黯然退場,但我相信,辭典編撰者們留下的人文情懷、隐士風範、工匠精神,永遠不會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