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台灣金馬獎電影《同學麥娜絲》

作者:秋天的果子81

這部電影的導演黃信饒之前的作品有《大佛普拉斯》、《陽光普照》。說完這句話,我相信對台灣電影略知一二的就懂他的份量。導演延續在《大佛普拉斯》中的拍攝風格,開場就用旁白告訴觀衆,這是《大佛普拉斯》的彩色更新版,而且說的很逗。他最擅長的是用荒誕喜劇的方式來揭露社會現實,現實往往極其殘忍,但導演用自己發聲的旁白、配樂和無數幽默橋段,來部分消解絕望感。

四個人過不惑之年的同學,經常混在一起喝茶打牌,同為底層小白姓各有各的艱難。先說三條副線中的一條:麥娜絲是其中一個男生罐頭中學時期的心中白月光,罐頭做了戶籍員,查戶口時偶然再次相遇,但她并不是當初畢業時說的那樣去了美國,而是淪落為風塵女子。導演旁白是這麼說的:也許大多數男人年少時心裡都會有一位女神,但随着年紀的增長,女神也會漸漸消失。但像罐頭這樣的人不會,他會将女神請到神桌上面侍奉,偶爾想起來的時候,便從腦海裡拿出來膜拜。但當仙女下凡時,一切都會被打回原形,失去了距離感,也失去了幻想的美妙。再說主線,一心想成為導演的吳銘添(無明天)陰差陽錯被立法委高委員選為傀儡,參選議員,給死人紮紙屋的閉結(結巴)(另一條副線)在一次送貨加油時被黑幫誤殺,葬禮上吳銘添來祭奠時不忘拉選票,終于惹怒電風(第三條副線,一個保險公司小職員,被同學上司各種壓迫)和罐頭,對着他拳打腳踢,戲谑的是,在片尾隐藏在鏡頭後的導演也沖出來,這“第五個同學”用“打破第四堵牆”的方式直接表達了自己的态度,讓這部電影變得更加荒誕,也讓同學情誼變得更顯悲情。對着添仔一通怒打後,捋捋頭發,沖着場記喊了打闆,這個地方笑死我了。

這部有些魔幻有些可笑的電影其實還是延續了導演一貫的黑色幽默風格,透過四個中年男人的艱辛,我更加看到的是整個台灣社會那種窮途末路走向絕境的無奈、悲苦和絕望。片中各種隐喻,市長叫做“蔣中文”(講中文)、高委員特助叫“瓦樂莉”(我樂意)、電風的上司叫“梅益源”(沒一進制),是以讀書時外号叫“五角”,一下就把台灣的政治生态反應出來了。片尾時,導演又一次親自下場解說片尾曲,台灣一個搖滾樂隊的主唱,非常好聽,通篇閩南語,嘎嘣兒脆,有帶點文言文,特别有味道。此片獲台灣金馬獎十項提名,最終獲獎三項,豆瓣8.7分。

台灣金馬獎電影《同學麥娜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