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日通勤的枯燥生活,讓多數打勞工在趕地鐵時昏昏欲睡,然而,假如你置身于莫斯科新開的“中國風”地鐵站,很可能你就陡然一激靈清醒了。
△來源:@帶你去蘇聯
這冷峻的燈光,黑白紋飾和大紅色鋼柱構築的地下宮殿……腦子裡已經自動播放起BGM《囍》,唢呐一出,那呼嘯而過的地鐵就好像冥婚專列,宣告了地府辦喜事的訊息。
這仿佛紙紮的裝飾物,哪裡是中國風地鐵站,分明是“陰間風”地鐵站。
而今年陶陶居隆重推出的中秋月餅禮盒,也因為設計上的“紙紮風”迅速出圈——據親曆網友回憶,在拆快遞的那一刹那,以為自己又過了一次中元節。
那綠色冰箱造型的包裝,平直闆正的線條,紮實的質感,高飽和度的綠色外殼,以及亮閃閃的銀色内襯,讓月餅意外獲得了“買一送一”的價值——陽間吃月餅,精美的包裝還可以燒過去。
畢竟這水準,即使在紙紮界也排得上名了。
紙紮,名副其實的接地府藝術創作,總是以一種介乎于像但又有些不真實的微妙感,悄悄在你的小心髒裡刮起一陣風暴。
中式恐怖有三寶:紙人、棺材和符咒。
沒有人的童年不被香港老鬼片裡突然動起來的畫着兩團腮紅面目慘白的紙人吓哭過——對于大部分人來說,所有的紙紮品首先都是“靈異品”,其次才是“工藝品”。
這也讓總是隐隐約約覺得紙紮“晦氣”的人們,忽略了真實狀況:事實上紙紮界和其它民間傳統技藝一樣内卷。
在全民抗疫的背景下,祭品店裡的新冠疫苗、紅外測溫器、消毒酒精、口罩等全套紙紮防疫用品不愁沒有銷路。
雖然人們常說“天堂沒有病痛”,但面對新冠,還是有客戶向紙紮師傅提出了制作呼吸機的要求。
在很多人對紙紮的印象還停留在大紅大綠的鄉土風味時,當代的紙紮手工藝人卻緊跟時代潮流,讓紙紮從表現形式上融入了現代科技。
給先人燒台iPhone早已不是什麼稀奇事,在5G普及的當下,新款紙紮5G版iPhone最令人感慨的是,它居然标配充電頭、耳機、充電線等配件。
這款來自台灣的紙紮豪宅加了電燈泡,還用電子技術,實作了紙紮“能走會動”,如果不看大小和用途,這精緻程度,放到現實中,一定會吸引潮人前去打卡拍照成為網紅景點。
△來源:PALACE PARADIS展覽
在台灣,紙紮絲毫不陰間,不少紙紮的名牌鞋服、玩具人偶、家具豪宅,妥妥走在台式小清新路線上,一派歲月靜好、來世安穩的樣子。
△台灣skea天堂紙紮店推出的懷舊紙紮樓
放眼紙紮界,紙紮品的種類之齊全超乎人們的想象。
這世上沒有哪一家百貨中心可以對顧客打保票“應有盡有”,但紙紮店可以。從電器到食品,從樓盤到玩具……從某一個角度上來說,紙紮公司的生産範圍才是NO.1。
△從電磁爐到蘸料,紙紮火鍋套餐一個不少
△當下流行的冥界電器
考慮到先人的生活,不僅貼心送去紙紮的私人醫生、保姆、管家,送豪車也不忘配上西裝革履的專職司機。
而作為冥府生活一條龍服務中心,紙紮店不僅要實作地府人們的物質需求,同時還要實作客戶更進階的精神需求。
紙紮平闆電腦,不僅外觀上要深度還原,在首頁上安裝的app也要盡力周全,從攝影、社交、遊戲、食譜……應有盡有,就連通訊錄app上的小鬼魂圖示也看得出精心設計的可愛感,保證使用者體驗感。
△紙紮pad
而考慮到定價,紙紮完全稱得上是将“私人定制”與“批量生産”結合得最深得民心的行業。
例如在台灣,如果一個紙紮學徒不能獨立完成一雙讓客戶滿意的紙紮藍白拖鞋,很可能無法在師傅手下順利出師——他們必須明白,對于台灣人來說那雙送給往生親人的紙紮藍白拖,不僅僅要仿真配色,更要仿真刻在台灣人腳感裡那曆久彌新的獨特剪裁。
無論是為死亡的寵物制作一個紙紮的寵物屋,還是為逝去的親人定制一個烘焙屋,定制其愛用的樂器,紙紮手工藝人,總是能從細節中為喪葬帶來一些陽間的溫暖。
△紙紮定制烘焙店
△香港紙紮藝人為黃家駒制作的“電吉他”和“擴音器”
可以說,如果各行各業聚齊搞一個“行業客戶滿意度”調查,由付款客戶代替最終客戶填寫調查表的紙紮行業一定能奪得冠軍,畢竟世上再沒有其它行業能信誓旦旦地說:我們能實作未竟的心願與夢想。
如果有另一個行業像紙紮行業一樣提供如此物美價廉的産品與服務的話,一定不會像紙紮一樣将存在感保持在近乎卑微的地位。
相反大家會發現,如果其他行業被人們發現“審美受紙紮風影響”,那就“完了”——
北京環球影城的功夫熊貓主題房了解一下——那設計簡約單薄的紅燈籠,昏暗的燈光,床頭上以上世紀初人力黃包車遮風棚為靈感的裝飾物,奇怪的新中式風格家具,任何一個鬼片導演看了都說好。
白天尚可,到了夜晚燈一亮,所有的一切都呈現出一種紙紮出來的特殊質感,讓人根本無法聯系上功夫熊貓的電影畫面,而隻會讓人想到冥婚現場。
或許你發現了,似乎外國友人了解裡的東方主義或者中國風似乎和紙紮風時常難舍難分。
還記得迪斯尼公主花木蘭的聯名鞋嗎?被命名為“勇敢的心”的花木蘭款高跟鞋,看着那粉色與亮綠色的顔色基調,複古的繡樣感,以及鞋頭上點綴着的大朵粉色荷花,的的确确如果沒有一顆勇敢的心,是很難穿出去。
說實話倒也不是因為設計不好看,主要是看起來像是紙紮的,比較讓人擔心這高跟鞋走兩步就被踩平了。
如果說以上的例子還可以用老外不了解中國文化而出現的巧合,那麼中國紙紮在國外開展覽的盛況,就說明老外是真的毫無芥蒂地喜歡紙紮文化。
2019年法國辦過一個叫“極樂天堂 ”的藝術展,這個藝術展甚至登上了法國知名藝文指南,并被選為當年巴黎十大必看展覽之一。
展覽上的作品分别來自中國台灣的兩個紙紮團隊,展會上的紙紮靈厝、神像,精細的裝飾與色彩搭配,富有傳統韻味。
也有用新興的紙紮技藝,精心制作的現代生活:新款的手機平闆、時裝奢侈品、火鍋、漢堡、自行車……當紙紮品以日常生活的模樣出現,老外們都看呆了。
當外國人知道紙紮最終要付之一炬才完成作為商品的最終用途時,表示原來中國人對待死亡的方式是一種極緻的浪漫。
對此上流君隻能表示:這種浪漫你們喜歡就好,就是千萬别再用到大牌聯名上了,我們怕買到家會被奶奶拿去上墳。
在民間,雖然“紮匠”并不上榜“九流十藝”,而且常被篾匠帶管,但紙紮技藝卻涵蓋了篾匠、畫匠、書法、剪紙等諸多門類技藝,甚至還要兼攻題詩作對,可以說,紮匠的職業技能要求,從來就充滿了内卷。
而紙紮最早作為紙明器在南北朝後期生成,并在明清時期達到巅峰——換句話說,紙紮已經内卷了兩千多年。
紮匠們的業務範圍也十分廣泛,有喜、有喪,隻不過紙紮風筝、彩燈綿延至今,但舞具、戲台、門面裝潢等彩紮品,卻從人們的日常生活裡慢慢消失了。
但從一些非遺項目中,我們依然可以看到從前紙紮的内卷。
東莞的“千角燈”,一盞燈就高達5米,直徑2.5米,沒有紙紮圖樣流傳,就靠老師傅們口頭傳授,被叫做“千古第一燈”。
南京的秦淮燈彩,不僅用到了傳統紙紮技藝,還融入了刺繡、編結等手藝,被譽為“秦淮燈火甲天下”。
△左:千角燈,右:秦淮燈彩
僅僅是紙紮燈彩一樣,各個地方都是可以打起來的架勢。如今人們口中狹義的用于喪葬、祭祀的紙紮,在古時候也曾以極其輝煌的樣貌流行過。
一組拍攝于清朝北京街頭的照片曾記錄下達官貴人出殡用的紙紮,讓上流君大開眼界——原來紙人的五官,曾經能做到栩栩如生、神态各異。
在頂尖紙紮工匠的手下,紙人也并不那麼呆闆,甚至能表現出神仙的飄逸。
國内目前以傳統手工藝出名的紙紮流派依然不少,如福建梧塘紙紮、江西銅鼓紙紮、山東曹縣紙紮、河北邱縣紙紮、湘西鳳凰紙紮等等。
湘西的鳳凰紙紮,不僅種類繁多,在受到巫楚文化以及湘西人豁達的生死觀影響下,還難得的十分喜慶。知名的鳳凰紙紮傳人聶胡子紮出來的動物骨架,一度成為美院教授們搶着購買回去做授課模型的工藝品。
△鳳凰紙紮
福建莆田梧塘有百年曆史傳承的黃氏紙紮,則擅長誇張的造型表現。結合當地的宗教文化,黃氏紙紮的媽祖、觀音等神像造型更是生動形象,有濃郁的閩台民俗風格。
港台地區的傳統紙紮十分精巧華麗,這個藏于香港曆史博物館的“七姐盆”,看上去就像是一個結界。
△來源:微網誌@阿誠的白日夢
紙紮還在香港開發出了帶有老港特色的新用途,除了為港式鬼片提供創意或作為道具外,當地人還用紙紮男女公仔催債,也有賣靈異小說的公司用紙紮公仔在書展上吸引客戶的關注,就很香港。
△TVB老戲骨餐廳遭黑衣大漢擺放紙人催債
紙紮還成為不少電影的經典元素,在泰國恐怖電影《祭紙紮》、台灣電影《同學麥娜絲》等中紙紮都擔任了重要角色。
△電影《同學麥娜絲》裡,畢結的紙紮屋窗外還有富士山景色
紙紮雖是喪葬品,但卻寄托了生者對亡者的思念和未竟的心願,或許下次見到紙紮,可以不必如此害怕,畢竟是卷了千年的民族工藝結晶。
[1]張瑞超.陝西關中紙紮之陳記三多堂祭祀喪葬紙紮藝術[J].裝飾,2015:96-98.
[2]俞芳.莆田梧塘黃氏紙紮的藝術特征及價值[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9:115-117.
[3]陳中.湘西鳳凰紙紮藝術的視覺要素研究[J].大衆文藝,2015:112.
[4]陸錫興.古代的紙紮[J].中國典籍與文化,2007(63):106-113.
作者 | 持墨
編輯 | 豌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