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雖然遲,但是你終于還是來了《長津湖》

在2004年一部反映南韓内戰的電影《太極旗飄揚》上映,好多人都說好看,還說裡面反映了志願軍無敵的鏡頭,本來對南韓電影無感的我,聽了這句話,來了興趣,特别想去看看,因為我是軍迷,很想看看,外國人反應我們最可愛的人的無敵鏡頭。

結果卻是高興而至,敗興而歸。因為這部電影看到了讓我近二十年都耿耿于懷的别人眼裡所謂的無敵鏡頭,如圖一。

圖一

雖然遲,但是你終于還是來了《長津湖》

看到這個鏡頭,我心裡怎麼也和無敵兩個字聯系不到一起,我的感想是“無腦”,看看這個鏡頭,漫山遍野的軍人,場面貌似很大,但是細看之下漏洞百出,人員如此密集,到處打着紅旗,這是嫌目标不夠明确嗎?鏡頭最近的幾個人,手裡連槍都沒有,還有幾個人貌似拿着木棍,想表達什麼?總結一下,靠着“人海戰術”手裡拿着木棍,和武裝到牙齒的聯合國軍交手,用最原始,最無腦的戰術,去迎接強大的火力,正所謂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無非如此!更可氣的是,這樣明顯的穿幫,在部分國人看來,竟然是反應志願軍戰士無敵的“好電影”!!

從此,本就對“韓流”無感的我,更是從此不看南韓電影。

随着近年國内影視劇制作能力的增長,我也曾經十分期待看到一部能真正反應志願軍英勇善戰的好電影。但是,我基本等來的都是失望。外國人對志願軍的看法,也許還能用主角渲染需要、資料不全,了解有誤等來解釋,可是國人自己的影視劇裡居然也出現了類似的鏡頭(圖二),又怎麼解釋?隻能說,有相當一部分國人對志願軍英勇無畏的了解方向存在誤解,圖二這樣的場面就能反映出志願軍戰士的英勇無畏?絕不能,這樣的表現方式隻會歪曲“英勇”!

圖二

雖然遲,但是你終于還是來了《長津湖》

也許真的不能怪大家,畢竟不能要求人人都是軍迷。

那麼志願軍真的是這麼作戰的嗎?事實強于雄辯!看這張圖。

圖三

雖然遲,但是你終于還是來了《長津湖》

在這張圖中,是我志願軍戰士一個排的進攻兵力,分有戰鬥組、火力組、指揮組、神槍手(還是現代流行的兩人狙擊小組,一人觀察,一人射擊),這樣的配置合理,進退有度,充分做到了我軍打紅軍時代就強調的兵力分散,火力集中。怎麼樣?是不是與很多人想象中的沖鋒大不相同?

讓我們再看看,當時北韓戰場最強對手的評價。美國海軍陸戰隊史料中寫到:中國人很少一次采用一個團的兵力發動襲擊......中國軍隊令人敬畏,不是因為他們人數衆多,而是因為他們善于運用欺騙戰術和和達成攻擊的突然性,而在《北韓,我們第一次戰敗》一書中則這樣認為,盡管有很多關于中國人采用“人海戰術”,用大批軍隊猛攻美軍陣地的說法,而使人生畏的不是中國人的集中進攻,而是他們的佯攻、奇襲和夜間悄悄滲透的戰術。

中國人确實采用成排成連的進攻作戰,以優勢兵力占領他們精心挑選的戰術陣地,以便進行決定性的穿插,但這些通常是為了牽制敵人的防禦部隊,與此同時,其他中國部隊,從側翼發動進攻,并在敵後設定路障。

看到這些敵人的評價,想想我們的志願軍能像圖一和圖二那樣打仗嗎?絕不會!

有時候我發自内心的憂慮,這些抗美援朝英雄們真正的曆史,我是軍迷我知道,但是大家很多人都不知道,怎麼辦?是以一直希望能有有一部關于志願軍的電影,真正的還原那段曆史真相,消除大家的刻闆印象,讓志願軍更豐富多彩起來。

這個時候《長津湖》上映了,看影片的整個過程,我熱血沸騰,播放到“冰雕連”的鏡頭時,我和身邊的人熱淚盈眶,此時内心,無比激動,終于,終于等到你了,大家都知道這段曆史了,都知道先烈真實的英勇無畏形象了。終于可以發自内心的對各位為國捐軀的英雄們說一聲,我們後輩沒有忘了你們。

04年到現在,17年過去了,時間短嗎?不短,一代人都已經長大。時間長嗎?不長!千年黑室,一燈既亮!隻要我們心中有愛國情懷,敬畏先烈這盞明燈,那段真正的曆史絕不會被忘記,被誤解!

正逢國慶,我想說先烈們用熱血和生命為我們換來今天的生活,而我們心懷感恩的同時,更要有一份責任感用努力和實力為後輩繼續守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