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古時候安徽有兩個人,一個叫張财,另一個叫李利,這兩人帶了些錢财計劃在蘇州城裡做些買賣。來到蘇州後,兩人确實賺了些錢。俗話說“飽暖思淫欲”,這兩人也不能免俗,有了錢以後,兩人便一人找了一個美豔女子開始揮霍起來。
這兩個女子不同尋常,一天夜裡,四人坐到了一起,酒足飯飽之後,其中的一個女子說道:“自古以來,青樓中不管是老鸨還是其中的女子都是見錢眼開之人,有錢的時候把你奉為上賓,沒錢的時候就把你堵在門外。我姐妹兩個和你們在一起的時間也不短了,看你們漸漸囊中羞澀,我等也是十分痛心。你們背井離鄉究竟是為了什麼?難道就是為了享樂嗎?”
張财和李利聽了女子的話,頓時慚愧地低下了頭,半天沒有言語。女子的話不無道理,然而面對着兩個如花似玉的美人,兩人始終下不了決心,雖然有所收斂,但凡老鸨有所求的時候兩人必定會想法設法地滿足。

沒過多久,兩人沒錢了,這時候,老鸨馬上換了面孔,對他倆下了逐客令。看到他們的這幅慘狀,女子歎了口氣說道:“怎麼樣?你們不聽我們的勸告一意孤行,落到這個下場也是咎由自取。我等不幸落到如此地步,實在是無奈之舉,并不是我們兩個願意這樣生活。你們不一樣,你們還有妻兒老小,趕緊離開這裡吧。”
女子知道他們現在的困境,于是兩人分别拿出了五十兩銀子給了他們,讓他們東山再起。兩人接過沉甸甸的銀子,既羞愧又後悔,戀戀不舍地離開了青樓。
此時已經深秋,兩人離開青樓後便找了個地方喝起了酒。俗話說“借酒澆愁愁更愁”,心慌意亂之下,兩人你一杯我一杯,不覺間都喝多了。不久,兩人便踉踉跄跄地回到了住處。
回到住處後,李利的酒醒得差不多了,猛然間,他想起了女子給她的五十兩銀子,趕緊朝腰間摸去,卻空空如也。他趕緊把張财叫醒了,兩人随後朝喝酒的地方找去,卻早已被人撿走了。
兩人無奈隻好又傳回了住處,店老闆也是個察言觀色之人,這些天來,他漸漸發現兩人出手不再像以前大方了,心中早已知道他們遇到了财政危機。還不等兩人進得門來,店老闆就把他們攔在了門外說道:“兩位大哥,你們在這兒住的時間也不短了,是不是該把店錢結算一下了?”
李利趕緊陪着笑臉說道:“這位大哥,這幾天我們遇到了點困難,剛才又丢了些錢,能不能寬限幾天?三天後我一并給你結算。”
店老闆“哼”了一聲,斜眼看了他倆一眼,說道:“寬限幾天?你以為我做慈善呐!今天必須結了賬,否則的話休想再住一天。”
兩人隻好又低聲下氣地求起了店老闆,可店老闆卻不為所動,無奈之下,兩人隻好把衣服脫了下來又加上兩人的行禮才勉強湊夠了店錢。
此時的兩人除了穿着件單薄的衣裳外已經身無分文,就這樣,兩人從花錢不打手的富豪轉眼間就成了乞丐。白天兩人沿街乞讨,晚上則借宿古寺。
這一天黃昏時候,兩人收拾了些枯枝生了堆火聊以避寒,想到自己的這幅慘狀,兩人都低頭不語。這時,張财覺得腰間似乎有個東西一直在硌着他,就随手往腰間摸去。不久之後,從腰間竟然摸出了一文錢。
看着這一文錢,張财歎了口氣,說道:“那麼多錢也都揮霍了,留着這一文錢能幹什麼?”說完他随手就把錢扔在了地上。李利看到張才這個舉動後,也歎了口氣。
過了不久,李利突然把錢撿了起來,口中笑着說道:“看來天無絕人之路呀,或許這一文錢是上天給我們的暗示,兄弟,我有辦法了。”
張财看到李利的樣子很是奇怪,就問道:“你難道想錢想瘋了嗎?這一文錢能幹什麼?”面對張财的不屑,李利沒有回答,而是朝他笑了笑,轉身而去。
不久之後,李利回來了,隻見他手裡拿着竹片、草根、爛紙、雞毛等些雜物,看到李利拿的這些東西後,張财問道:“你拿這些東西幹什麼?”
李利還是沒有說話,隻是拿出了面粉用水調成了糊狀,借着火光,他用漿糊把這些東西粘到了一起,片刻之間,這些破爛便變成了一具精緻的“百鳥圖”。
張财又疑惑地問道:“我們兩個都成叫花子了,你還有心情做這個玩意。”李利還是一笑了之。張财雖說不知道李利究竟要幹什麼,可還是帶着疑問幫起了忙。等到天明時,兩百多具“百鳥圖”就做好了。
李利把這些“百鳥圖”分成兩半,與張财一同來到了玄妙觀。當時玄妙觀内正在舉行廟會,人山人海,在趕廟會的人當中尤以女子小孩居多。
看到“百鳥圖”後,女人孩子都感覺奇怪,就停下腳步看了起來,随即陸續有人買了去,二十文錢一具,還沒等到中午,二百多具“百鳥圖”已經被搶光了,兩人高興地數了數,約莫賣了四五千文。
等到這時,張财才被李利的心思所折服,自言自語地說道:“一文錢能幹什麼?竹片、草根、爛紙、雞毛都是撿來的,用一文錢買點面粉,也能成大事。”聽了張财的話,兩人相對而笑。
接下來的日子裡,兩人繼續他們的“一文錢”大業,有了積蓄後,兩人在原來“百鳥圖”的基礎上又進行了改良,加入了各色紙張,此時的“百鳥圖”看起來更加精緻。
兩人夜晚做白天賣,兩年下來就攢了不少錢。随後兩人又在蘇州城内開了間布店,布店門口請人寫了“一文錢”三個大字,意為不忘本。
再後來,兩人又分别出錢把當初幫助過他們的兩個青樓女子贖了出來。他們兩個一文錢發家緻富的故事也在當地迅速流傳開來,而兩個女子的深明大義也被人們交口稱贊。